2004年10月11日,一群绥德鲁当地人在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为他们修建的“友好亭”里乘凉,如今这个“友好亭”已经成为绥德鲁人聚会的重要场所。
赴利维和工程兵大队自4月6日从沈阳出发,4月7日12时30分(利比里亚时间)到达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驻利大使馆首席馆员贺蒙、联利团观察员参谋长周绍瑞上校亲临机场迎接。维和官兵于15时40分顺利抵达过渡营(维和官兵在到达任务区前的临时营地)。经过一周的生活,维和官兵已经基本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环境。请看本报通讯员从前方发来的报道。
住的艰苦
维和官兵全部住在自己设计制作的班用帐篷里。每顶帐篷面积仅有25平方米,挤住着8名官兵,配有一台电风扇。中午是官兵最要经受考验的时间,帐篷内温度达到40-43度,电风扇已经基本不起任何作用,由于官兵们在训练准备期已经经受了耐高温训练,现在基本能够适应。为了适合这种气候特点,维和大队调整了休息时间,推迟早上起床时间,延长午休时间,搭设了遮阳帐篷,确保官兵得到了良好的休息和睡眠。
吃的单调
按照联合国规定,维和部队到达后,2个月之内,一切供应属于自我保障,2个月之后,属于联合国保障。因此,维和工程兵大队要带足2个月维持275人的必须品。维和工程兵大队领导为了搞好伙食保障,在出发前就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购买了大量的干菜、罐头、咸菜。但是由于气候炎热,官兵们虽然每顿饭都能吃到一个炒菜,一个炖菜,但由于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官兵们体内缺乏必要的维生素,很多官兵都患上了口腔溃汤、便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维和大队领导群策群力,在后勤保障上想了很多办法,大队坚持每天为官兵熬一次稀粥,每两天蒸一次馒头,尽量让官兵吃的合味。
洗的节省
由于天气很热,官兵需要大量地饮水和洗浴。维和大队目前水的保障完全靠联利团供应,只能保证官兵基本的喝水需求和每天一次洗澡的需要。为了节约用水,改善洗浴条件,维和大队自己研究架设了高空水罐,设置了20多个节水淋浴头,采用自压方式,达到淋浴目的。确保每名官兵都能在睡觉前冲个凉水澡。
防的严密
维和大队坚持把卫生防疫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维和大队购买了先进的烟雾机,能大面积消灭蚊蝇。大队卫生组每天对厕所、共公设施、饭堂、帐篷进行消毒处理,目前,维和大队官兵居住的环境干净整洁,达到了无蚊、无蝇、无传染介质的标准。
休的有序
维和大队目前主要是进行适应性休息调整,待下一步工作任务明确后,再向任务区开进。维和大队针对当前任务的特点,在官兵中开展了"为祖国争光、为军旗争辉、为团队争荣誉"教育活动,确保官兵在休息调整的过程中,进一步统一思想,确保全体人员力量凝聚,精神振奋,确保不发生政治事件,确保不发生重大事故和案件,确保不违反外事纪律,为高标准完成维和任务奠定了基础。通过"三争"教育活动的开展,目前官兵思想稳定、工作积极、生活适应。
处的友好
利比里亚人民对中国维和部队的到来非常欢迎。维和官兵从机场到达驻地的100公里的沿线上,所有看到维和官兵车辆的群众都向我们挥手致意,他们都竖立大拇指喊"Chinese、chinese,verygood!" 部队到达驻地时,当地群众都自发前来迎接,挥手高呼"欢迎你们"。维和官兵和驻地黑人交谈时,他们都能流利地叫出"李连杰、李小龙、黄飞鸿"的名字,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中国功夫,厉害"。在我们所到之处,黑人对我们都十分友好。我们在蒙罗维亚首都还看到了由中国援建的体育场馆,许多人在那里锻炼身体。从与黑人的交往中,我们感受到了中非人民的友谊是那样的深厚。(周道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