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将提四个提案,其中一个是关于大力发展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的。”在业界被誉为“印花税委员”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教授昨日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在2008年的全国“两会”上,贺强教授因为一份“建议印花税单边征收”的提案而获得“印花税委员”称号。之后不久,他的这一建议成为现实。在去年“两会”上,贺强教授提出了《关于加强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适时推出股指期货的提案》,他的这一建议也即将成为现实。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水平不断提高,证券市场的法规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完全具备重新建立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的条件。相信场外交易市场的建立不仅将增加证券市场的层次,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力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贺强教授说。
“实际上,我国在1998年前就已经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证券场外交易市场。当时,我们建立了29个地区性的证券交易中心和NET与STAQ两家全国性的法人股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的建立,扶持了当时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发展。但由于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不断扩大,我们为了防范金融市场的风险,将证券场外交易市场全部关闭。”
贺强教授指出,今年之所以提出《关于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大力发展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的提案》,主要是考虑到融资难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他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办法在于彻底变革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政策上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他说,通过大力发展交易所场内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直接向中小企业融通资金,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融通的资金是长期性资金,可供中小企业长期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后,为了应付短期的还本付息压力而出现的短期行为。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交易所场内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容量有限,门槛较高,大量的中小企业是不可能通过这些途径发行上市融资的。因此,交易所场内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为此,贺强教授指出,要想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必须要大力发展场外的证券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可以遍布全国,容量很大,门槛较低,可以大量地容纳中小企业发行上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如此,场外交易市场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使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渠道不断拓宽。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