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记者 薛江华 曾颂 孙璇)昨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GDP增长8%的目标,但强调前提是“好字当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远比GDP数字的单纯增长更为重要。
作为中国经济大省的广东,早在一年零10个月前,就大胆地提出了“双转移”的目标,在2010这个开春的时候,广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进展如何,又将走向何处?记者结合两会热点,独家专访了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
广东正在编制《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规划》
记者:温总理强调经济增长是好字当头,广东在调结构上进展如何?
李妙娟:今年上半年,省发改委的重要一项工作就是编制《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规划》,目前已经有了初稿。发改委还会同有关单位,对广东如何建立包括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现代产业体系进行了专题调研。按照汪洋书记的要求,广东将启动5个“100强”现代企业项目,这其中当然不纯粹是新项目,也包括在改造升级的旧项目,来带动全省的现代产业发展。
记者:有声音认为,广东的“双转移”进行得并不如预期中那样理想,您怎么看?
李妙娟:我认为这其实是有个过程的,广东做到今天这步已经不容易了。现在很多企业在转移的时候是有选择的,因为它要考虑一个产业链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每个承接的产业园都要明晰一个主导产业。但遗憾的是,一些地方为了能早见效应,四处去招商,敞开大门欢迎企业进来,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清远的陶瓷园区和南雄的精细化工园区定位就比较明确,可以说是好的样板。
记者:另一方面,还有些人担心广东把“笼子”腾空了,但却找不到合适的“鸟”进来,您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李妙娟:深圳当年不也是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但它挺过来了,现在摆脱了“三来一补”完全走上了一条自主创新的路。自主创新这个过程确实很痛苦,就企业而言,它要自主研发,还要试验成功,再推向市场,我们应该给它们足够的耐心。
功能区规划为“双转移”助力
记者:温总理也在报告里说要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今年初广东也提出了《主体功能区规划》(意见稿),现在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李妙娟:现在规划已经送到了省里,国家层面的也报到国务院。我们计划先在广东清远市进行试点推进。
可以说,功能区规划实施后,将会有利于“双转移”的推进,还可以对省里区域平衡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绩效考核标准不一样,会逼着地方走高端,寻求优化发展。
医改办主任谈医改:就是差钱
记者:医改也是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您能谈谈广东推进的情况吗?
李妙娟:医改是国际性的难题,解决起来并不容易,目前广东完全是按照中央的布置在推进。按照国家的要求,广东可以说已经达标,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上,国家要求覆盖面达到95%,广东超过97%,比全国略快一点。
记者: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李妙娟:公立医院的改革难度最大。要解决公立医院的改革,主要是差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医改办主任,我最难的就是协调钱的问题。中央财政补贴对广东来说是少了点,因为作为发达地区的广东是按照最底档来补的,省里已经拿出资金,但地方自筹那块是个老大难。
通过减赋税方式来分蛋糕
记者:温总理报告里也提到了“分蛋糕”,虽然是经济大省,可很多人都认为广东的工资水平其实并不高,您怎么看?
李妙娟:我个人也很认同广东工资水平不高这个观点。就公务员系统而言,你们也可以在国内其他省份调查一下,就可以比较出来了。我认为政府不宜集中过多财力,可以通过减赋税的方式来分蛋糕。以前老是说要政府发消费券什么的,其实政府不用花钱也可以“派糖”。比如提高个税征收起点,以家庭为单位纳税等都可以起到提高居民收入的作用。
记者:有人建议将广东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这样增收不是更直接吗?
李妙娟:我认为这样增收不太容易。排除那些高薪的垄断行业外,大多数的就业群体都集中在中小企业上,这些企业本身就面临着融资难、发展难的困难,再让企业增加工资是有难度的。我认为还是通过财税改革来增收比较实际。比如可以学习美国,对首套购房者实行退税。
先淘汰落后产能 重点项目还是要上
记者:您怎么看总理报告里提到的严控政府投资的,那是否意味着今后将少上大项目,大工程?
李妙娟:我认为正确的理解是,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不要上,这和上重点项目、大项目并不矛盾。
记者:现在都提低碳经济,如果大的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上多了,会不会对环境容量造成压力?
李妙娟:我认为应该是先淘汰落后的产能,再引进先进的产能。我举个例子,假设广东压缩了落后的钢铁产能1000万吨,那么再新上马一个1000万吨的大项目是不会对环境容量造成大的影响,只是相当于一个简单的环保搬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