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赵雨森。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
东北网3月8日讯(记者 孙晓锐) “大兴安岭是我国仅存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生命线之一,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农业生产提供着不可或缺的天然屏障;它又是我国极重要的生态保护防线,由于长期高强度的过量采伐,成过熟林资源早巳采伐殆尽,现在采伐的已基本都是中幼龄林。”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赵雨森强调,大兴安岭的生态功能已退化得极其脆弱,实行全面的生态休养生息、加快生态建设,已是刻不容缓。
作为我国著名的林业专家,赵雨森始终关注着大兴安岭的生态环境,他说,从1983年至2007年,大兴安岭草地面积已由296万公顷降至116万公顷,天然湿地面积已由284万公顷降至139万公顷,而且下降趋势仍未扭转。近十年来,通过实施“天保工程”和各级管理部门的极大努力,大兴安岭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但形势仍十分严峻。
分析目前制约大兴安岭生态建设的主要问题,赵雨森指出,一是功能定位仍不明晰。由于种种原因(包括林区职工的生计问题),商业材采伐始终无法完全中止。二是体制混淆。政企合一的体制延续至今,行政职能、林业管理、企业经营的政、事、企性质混杂一身。三是经济水平低,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滞后。
赵雨森建议:
一、将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作为一个国家层面的整体生态功能区,将其生态的保护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以生态效益为核心和主导,定位大小兴安岭地区的功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三、迅速组织深入调研、制定方案,尽早彻底解决管理体制问题。
四、加快建设适宜产业、培育替代产业,以生态主导型经济为主要增长极,调整区内经济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非林产业;国家支持其积极推进赴俄采伐、开展对俄经贸合作。
五、国家加大投入,支持其实现全面的生态休养生息和生态保护与建设。
六、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