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0专题汇总>致敬,七一 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身边的感动

南溪河,见证一名普通士兵的永生

  新华网广州6月23日电(张东波、刘昕、祝俊业)这是广东省河源市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送行!6月21日10时,河源上千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自发涌向殡仪馆,含泪为一名武警战士送行……

    在那个山洪肆虐的雨夜,当人民群众遭遇危难之时,这名普通的武警士兵把生给了群众,把死留给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1岁,滔滔南溪河见证了一个年轻生命的永生,英雄的名字也传遍南粤大地,刻在了河源万千客家百姓的心中——武警广东总队河源市支队机动中队战士葛晓威。

    (一)

    6月16日,端午节。因连降暴雨,山洪肆虐,东源县蓝口镇1800余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情势危急!

    葛晓威随支队救援分队,在支队长黄福民率领下,火速赶往救援。经过2个小时艰苦奋战,官兵们与公安干警、当地民兵一道紧急将受困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

    18时10分,正当官兵准备撤离,突然传来消息,蓝口镇铁场埔村21名群众被洪水包围。

    因车辆无法通行,情急之中,副支队长刘兴凯决定率特战排5名战士驾冲锋舟,沿南溪河逆流而上,深入山村救援。葛晓威看到两名新战士准备登上冲锋舟,执意将他们拦下,大喊道:“让我们老兵去吧!”说罢,他第一个跳上冲锋舟,和战友们驶进湍急的河流中……

    “晓威平时就是一个勇于接受挑战,事事争先的好兵。”提起葛晓威,指导员严得立眼含泪水,难掩失去战友的痛惜之情。

    因各方面表现突出,葛晓威入伍一年后就被中队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并担任紫金中队一班副班长。

    “既然我们占了个‘一’字,就要样样争第一,成为中队的拳头和尖刀班!”葛晓威积极配合班长,同时下苦功磨练和强化个人军事素质,射击、5公里越野、障碍跑、单双杠等,在全支队名列前茅。班级建设全面过硬,成为中队的标杆,“训练标兵”“内务标兵”“执勤标兵”等流动红旗始终挂在一班。

    葛晓威入伍不满4年,多次在各类军事比武考核中勇夺第一,2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次受到嘉奖,荣立三等功1次。

    2009年初,支队在机动中队组建反恐排,为全支队树立训练典范,葛晓威以军事综合素质第一名入选。有战友劝他:“你是中队骨干,中队领导这么器重你,到了新中队就要一切从头做起……”

    “反恐排里人人都是支队的训练标兵,我就喜欢接受这种挑战!”葛晓威毅然赶往机动中队报到。

  (二)

    大雨如箭,山洪咆哮,暴涨的河水水位瞬间提升七八米,淹没了公路,涌进了农舍。暗夜里,葛晓威和战友们驾驶着冲锋舟逐屋逐户地奋力搜救,把被困群众救上冲锋舟,一趟又一趟地转移到安全地带。

    当冲锋舟驶向铁场埔村能口小组一处房屋时,洪水已溢至房屋门框,一位老人无助地躲到屋顶上。葛晓威跃入洪水,爬上屋顶,来到老人身边。但老人一脸惊慌,浑身直抖,不愿下水离开屋顶。

    “阿婆,别害怕!您冷吗?”老人点点头。葛晓威迅速脱下身上的救生衣,给老人穿在身上,然后背起老人趟进洪水中。

    当冲锋舟载着这位老人和其他受困群众转到安全地带,官兵们准备撤退时,有人提醒葛晓威:“哎,救生衣!”葛晓威看看老人,什么也没说,扭头跳上冲锋舟冲进了返程的波涛。

    “我宣誓:我决心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这是在清理葛晓威遗物中,他身上揣着的一张武警部队《忠诚卫士誓词》卡片上的第一句话。

    来自江西老区的葛晓威出身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及外公、舅舅、伯父都曾是共和国军人。军人家庭和老区优良传统的熏陶,使他坚定地步入了警营,“我要把家庭的良好传统继承下去!”

    (三)

    16日20时30分许,当葛晓威和战友将21名被困群众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驾驶冲锋舟回撤途中,冲锋舟发动机被没入水中的一根通信光缆缠住,发动机突然熄火,导致冲锋舟猛然侧翻,舟上6名官兵全部落入洪水。

    湍急的洪水翻卷着,急速地将落水官兵冲向下游。此时,副支队长刘兴凯在水中大喊着,让大家抓住冲锋舟一起游向岸边。然而,因洪水流速太快,无论怎么用力也无济于事,官兵们只能任由水流冲向下游。

    此刻,更加严峻的险情突然出现在官兵眼前——前方不远处是一道水电站的拦水坝,坝上坝下水位落差五六米高,官兵们一旦被冲向坝下,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官兵们甚至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就被无情的洪水连人带舟一起冲下水坝。暗夜里,上百米宽的汹涌水面上,大家全部失去联系,不见了踪影。

    大约半个小时后,6名落水官兵中的5位依靠救生衣的浮力或抓住树枝相继爬上了岸,并集合在一起,唯独没穿救生衣的葛晓威始终不见踪影……

    “或许正是缺了这件救生衣,他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和葛晓威从江西一同入伍的战友姚步武,忆起当时情景不胜感慨。

 (四)

    “葛晓威!”“葛晓威!”葛晓威失踪的那个夜晚,他的战友、当地干部群众打着手电筒,沿着南溪河两岸一遍遍地寻找着他,焦灼悲彻的呼喊声彻夜不绝。

    直到17日6时15分,当洪水渐渐退去,官兵们才在距葛晓威失踪2公里下游河滩上一片杂乱的草丛树枝中发现了英雄的遗体。

    6月21日,河源社会各界为葛晓威送行的仪式上,被葛晓威救起的铁场埔村69岁的刘运娣老人,双手捧着英雄穿在她身上的那件有着“河源 武警”4个大字的救生衣,双膝跪倒在葛晓威父母面前泪水长流。这位老人得知葛晓威牺牲消息后,持续几天吃不下东西,怀抱着那件救生衣独自流泪。

    河源市政府最近做出决定,为葛晓威烈士建立墓碑——英雄将永远和他为之献身的河源人民在一起。


陶云江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