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0专题汇总>致敬,七一 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身边的感动

挂职北京郊区的仡佬族医师王岩

  新华网北京6月18日电(梁学亚、张正尤)“我是仡佬族人,祖籍在贵州北部的偏远山区,我父亲是从大山中走出来的,全家人对山区百姓都有很深的感情。这次派我来到门头沟为山区人服务,我挺高兴。”

  2009年底,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副主任医师王岩,来到位于京郊的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挂职院长助理。半年过去了,这所名不见经传的二级医院悄然出现了很多变化……

  今年1月,王岩刚到门头沟区医院没几天,门诊来了一位山东平邑女教师,脚腕疼得厉害,几乎不能走路。王岩诊断是陈旧性踝关节骨折,需要实施人工踝关节置换手术。这种手术别说是在门头沟医院,就是在北京城里的几十家三级甲等医院也只有几家能做。

  凭着在北京积水潭医院20年的行医经验,1月22日,王岩成功为这名患者实施了手术。一个星期后,病人能拄拐下地行走,疼痛消失。出院4个月后,患者给王岩打来电话:“我已经可以正常走路了,非常感谢你!”这是北京10个远郊区县首次开展人工踝关节置换手术。

  “王岩来到我们这儿的最大贡献不是他一个人看了多少病人,做了多少手术,而是在他的带领下,医院骨科整体医疗水平有了大幅提升。”门头沟区医院一位负责人说。

  不久前,医院骨科接诊了一位92岁的山区老奶奶,由于不慎摔倒,髋关节骨折。此前,门头沟区医院不敢给这么大年纪的人做这种手术,因为容易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

  但王岩带着骨科医护人员,成功进行了手术。术后老人出现了心律失常、双下肢血栓、肺部感染,王岩立即启动全院会诊协作机制,请呼吸科、消化内科、麻醉科、ICU等5个科室的医生给病人会诊。最终,这位老奶奶拄着拐走出了医院。

  通过一例例手术,不仅仅救助了一位位患者,也锻炼出了一支队伍,形成了多部门协作机制。如今该院成功为一批75岁至90岁的老年人进行了大型髋部骨折手术。

  门头沟过去是矿区,当地人踝关节骨折多,很多人拖着不治,形成了陈旧性踝关节骨折。王岩带领区医院骨科课题组成功申报门头沟区首届科技创新项目,努力为当地患者找既省钱效果又好的治疗技术。

  半年多前的门头沟医院,床位使用率70%。王岩感到,要让患者信任医院,首先医护人员要苦练内功。

  首先从病历抓起。一些医生在书写病历时格式有问题,骨科病历合格率1月份只有69%。王岩让骨科定人每周去病案室查病历,有病历出错的,挂在食堂门口,通过公示和警告,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错误。王岩还提出,每开一种药,病历里都要对这种药的作用写明白,以及为什么要开。

  完善查房制度。原来医院查房一个小时就完了,现在变成了3个小时。第一个小时查房,第二小时选2至3个重点病人进行全科室讨论,第三个小时选定一个主题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研讨。

  医生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带动了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服务态度的改善,骨科病房的床位使用率最高达到110%,平均床位使用率95%,还创造了骨科投诉率的历史新低。


陶云江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