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职业与业余的争论,已经伴随现代奥运会的发展持续了很长时间,早在萨马兰奇出生之前,这个问题已然存在,而这个问题注定要由这位后来人最终解决。
进入20世纪之后,奥运会自身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1912年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非凡的美国运动天才索普,以绝对优势夺得男子五项、十项全能两枚金牌。但半年后,美国种族主义分子诬谄索普是“职业”运动员。翌年,国际奥委会追回授予索普的金牌,震惊世界。索普投诉无门,1953年在忧愤和贫困中病逝。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还我金牌!”
有关职业与业余的争论,已经伴随现代奥运会的发展持续了很长时间,早在萨马兰奇出生之前,这个问题已然存在,而这个问题注定要由这位后来人最终解决。
然而,对萨马兰奇来讲,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他首先要做出一个抉择,而这个抉择又无比困难。早在1968年,首次竞选奥委会执行委员失败的萨马兰奇几乎将自己的奥运之路走到了绝境,最终是当时的主席布伦戴奇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可以说,如果没有布伦戴奇的提挈,萨马兰奇可能连国际奥委会的大门都进不去。
但,正是这位指引者顽固的坚持业余原则。在这个攸关奥运会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上,萨马兰奇选择了不附和这位导师。还在布伦戴奇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时候,他就公开指出,体育运动对于某些人来说可以成为目的,而不是他生活的其他内容的辅助手段,“应该让他们在自己的国际体育组织允许的范围内赚钱。”
萨马兰奇与布伦戴奇的观点完全相反,引起后者不满。布伦戴奇私下指责萨马兰奇“言语不检”,两人关系变得尴尬。
最终,1982年沉冤70年的索普终于得到了公正,他失去的金牌也在1983年由萨马兰奇亲自交还给他的女儿。
1990年,也就是萨马兰奇入驻奥委会的10年后,由其主持的《奥林匹克宪章》的修订彻底将业余原则删除,这扫除了奥运商业化道路中最顽固的一块巨石。
当然,这仅仅是第一块而已。
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