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说“职场无性别”,当记者更是如此。来报社五年,说实话,只是最近一年当了母亲,我才意识到自己是个女记者,才深切体会到女记者的艰辛和荣耀。
2009年5月,我刚结束产假调到经济新闻中心一个多月,这时接到省国土资源厅的邀请,希望我们就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情况去肥城、莱芜、桓台、临沂、单县实地采访,大约需要5天。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国土部门一直对媒体三缄其口,刚好可以借此打开局面;再者,我原来一直在济南站工作,这次能出去开阔眼界,也是梦寐以求的。
可我转念一想,不行!我的小孩才7个月,还没有断奶,我一走5天,他能适应吗?平常夜里都是我照顾他,我爱人又在外地,乍一交给爷爷奶奶,老人晚上能睡好吗?万一孩子生病,两个老人刚来济南,恐怕连医院都找不到!
我越想越怕,不去了,以后还有机会!——不行,别的行当也许可以,新闻却是等不得的!我内心反复挣扎,最后,在老人的支持下,我决定还是要去。
临走前的那天晚上,我没敢在孩子面前收拾行囊,但他似乎还是意识到了什么,小手紧紧抓住我的衣襟,乌溜溜的眼睛默默地看着我,说什么也不肯入睡。
也许,每个年轻的母亲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只是当记者的我们,与家人相守的时间更少。但是,正因为聚少离多,相聚的时光才更宝贵;正因为家庭和社会都需要我们,我们的存在才更有价值!
刚调到经济中心,我最头疼的是房产报道。房地产是个利益纠结、众说纷纭的领域,起初我试图用看书、查资料的办法来弄明白它,结果越看越糊涂,一个多月还没写出一篇稿。
一天,老记者周学泽一句话启发了我:“楼盘就是楼市记者的现场,一定要到现场去!”对呀!过去我跑社区,不也是一个居委会一个居委会地摸过去的吗?推开门,就会有发现!
我揣上水、伞和地图,坐上公交车出发了。凡是有塔吊的地方我就下车看一看;有的地方还没通公交,我就一步步走过去。我清楚地记得,去年6月25日,我在高新区牛旺庄一个冷饮摊前停下脚步,从摊主的报纸上看到,当天气温41℃,打破了历史同期最高记录。
就这样,我用最笨的办法,5天连跑了25个楼盘,终于觉得有话可说了。后来写出的《营销策划揭秘售楼内幕》、《“不差钱”催旺济南楼市虚火》、《争议“经适房”》等稿件都获得了报社和业内的认可,元旦期间写的《上海:保障房占开工面积60%》还被评为5A稿。
只有在地处偏僻、四顾无人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是个女记者。但我没有退缩。我想,不会有哪个买房人会如此执着地行走在灼热的、尘土飞扬的路上,但记者会。因为记者的心里装着整个城市、所有买房人,这正是我们的荣耀。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们好奇于他不懂事时的世界,翻开发黄的报纸,在上面看到了自己母亲的名字。这些凝着心血、挟着风云、记录着历史点滴的文字,正是母亲在与他别离的时日里写成。这样的日子我们曾有过艰辛,但更多的是感到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