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讯 持续多日的高温少雨,已导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等五省区市旱情加剧。其中云南广西部分地区旱情已达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秋冬连旱,出现百年一遇重旱。究竟当地的旱情对当地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新浪网、大众网联合多家媒体前方报道记者直击旱区前线,了解旱情的细节。
新浪特约观察员、央视王志安在云南已经两天的时间,在云南他特别直观的感受是虽然是在旱区,但是植被覆盖率还可以,很多地方都还能看到绿色。倘若旱灾发生在西北地区,作为原本就是不毛之地,就会是一点绿色都看不到。但是云南大部分的山看起来还是绿的,植被的覆盖率较高。
现在气象学家表示云南的旱灾是结构性缺水,山下有水但山上没有水。一般的坝谷下面没有影响,受影响较大的是山上,尤其是山顶会比较缺水。但是王志安观察的结果,实际上,此次西南旱灾山区人民受如此大的影响还是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目前看来受旱灾影响区域的植被保留率还是比较高,受影响最大的大多是耕地,而这些耕地也都是位于山顶上,这些原本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区域,被开垦为耕地。这些区域本身环境就比较脆弱,把树砍掉后从事农业生产,对环境就更加是造成了破坏。而这些村民所从事的农业生产又是非常低端的生产,作物仅仅是少量的玉米和土豆,农产量和农业产值都很低。
王志安觉得此次旱灾的确给我们人类敲响了一个警钟,要深刻思考人和环境究竟应该如何和谐发展。王志安说,此次西南旱灾影响面积如此之大,还有一定的历史上的原因,历史上对环境的破坏,到今天显现了他的危害。比如说有一个叫草海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历史上一个非常大的天然湖泊,但是在晚清时期,当地一个官员下令泄湖,于是很多人开始在这个地区居住,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又第二次炸开湖堤,放光了全部的湖水,现在去看那个地方,就完全都是田地,大概有近万亩。现在这个区域如果没有灌溉的话,它的作物也将完全旱死。如果人类不断的向环境边界扩展的话,那么这个自然系统将会产生更严重的破坏。
云南原本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省份,王志安去的楚雄州就有60%的森林覆盖面积,但是他的环境生态非常脆弱。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更是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在王志安看来抗旱救灾如果只是单纯的局限在抗旱救灾,例如没有水了,就从外界送水进去,或者就地打井,虽然眼前看来这些救助是急需的,同时这些送水的组织还比较有秩序,并没有看到人道主义危机。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尤其打井这个事情,王志安昨天看到的一个地方打井,打到了98米深,但是还没有水,我们知道,打井过深过多会导致地下水位降低,这样很可能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王志安观点:从长远来看,那些不适宜农业生产的区域应该采用迁移的办法。
王志安看到在云南楚雄永仁县,从2002年开始就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进行移民。原来在这个地方居住的彝族人民,骑着骡子去买菜,一趟也要四个小时的山路,往返就要八个小时,一旦缺水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就是难以想象的。他们迁移到平地之后,由政府每人分一亩地,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同时把彝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刺绣带到市场,每年也可以拿到很好的收入。王志安认为这种由政府出资主导的人员迁移,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长期问题的办法,可以大力推广。
对于旱情的最新动态,新浪网、大众网将继续协同多家平面媒体前方报道记者,关注西南五省旱情,持续为网友带来最新的旱情和抗旱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