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编制启动
2010-10-22 16:10: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到2020年,建成产业发达、优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10月底前形成初稿,力争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成为国家战略
□ 本报记者 李 梦
为科学谋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总体目标,量化各阶段具体发展任务,8 月17 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编制正式启动。
按照规划目标,以2010 年为规划基期;第一阶段到2015 年,基本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优势产业;第二阶段到2020 年,建成产业发达、优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记者获悉,相关规划10 月底前形成初稿,争取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进入国家发展战略。
赋予国家战略意义
与以往不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既是区域规划,又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关系沿海各市及内陆腹地的发展。
按照“底数要清、大势要明、定位要准、思路要新、机制要活、措施要实、步子要快、效果要好”的要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除1 个总体规划外,还需15个省直部门分别编制海洋能源、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盐化工及海洋化工产业发展、信息服务、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生态环保、对外开放、园区发展、交通运输发展、海洋工程建筑业发展、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水利发展、土地开发利用、海底矿产勘探开发开采输送加工等专项、城镇体系建设、教育事业发展、科技事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事业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发展等25个专项规划。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费云良介绍,25个专项规划与 1个总体规划将“同步进行”,于10 月底前完成初稿,有望年底前印发实施。
8 月 11 日,在青岛举办的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指出,要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对外开放前沿,连接长三角和京津冀,辐射黄河流域开放开发的又一重要增长极”。媒体和专家就此评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被赋予国家战略意义。记者了解到,“省级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成熟后,将择机上报,争取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进入国家发展战略。
5—10 年发展目标敲定
在逻辑关系上,总体规划要体现发展蓝色经济的重大意义、理论体系、宏观战略、改革创新等全局性内容,25 个专项规划则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细化和延伸,与总体规划有机衔接,
明确该领域的发展思路、发展重点、规划布局以及重大项目安排等具体内容,两者“虚”、“实”结合,以专项规划的可操作性,保证总体规划顺利实施。
按照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量化了各阶段的发展任务,提出规划基期为 2010 年,确定 2015年和 2020年的发展目标,并对未来发展作出展望。总的设想是,力争到 2015年,使我省海洋经济规模明显扩大,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海洋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奠定良好发展基础;到2020年,规划建设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优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将指导蓝色经济5—10年的发展目标,编制时,必须突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蓝色经济特色,突出生产、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突出陆海统筹、协调推进,突出改革开放,突出科技和人才支撑,将创新性、战略性、科学性、指导性融入其中。
费云良表示,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不能被动地服从陆地生产力布局和规划,“必要时,也可以修改、完善陆地生产力布局和规划,以实现海陆统筹效益最大化”,达到引导产业相对集聚发展,鼓励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跨区域合理流动,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区域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七大政策合力扶持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省实施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我省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有利于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实现新的发展和突破。
在如何支持蓝色经济区加快发展上,规划编制从全局发展出发,注重理清现行扶持发展政策,提出在用足用好现行政策情况下,着重从海洋科技创新、人才支撑、投融资、财税、土地与海域使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措施等七个方面,研究含金量高的省级扶持政策和拟争取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对蓝色经济区进行扶持。
记者注意到,在投融资政策方面,拟设立海洋开发银行,发展信托投资基金、金融租赁公司等,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强力支持蓝色经济优势产业发展;在土地和海域使用优惠政策方面,我省将积极争取国家用地、用海指标,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优先安排用地、用海计划;在对外开发方面,拟争取设立东北亚自由贸易试验区,努力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东北亚经济圈的融合程度。
王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