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看威海如何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2010-10-26 15:08: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威海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必须放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坐标系中统筹考虑,主动与周边城市搞好对接互动,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设施共用、产业衔接,努力形成差别竞争、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局面。

刘明辉

    关于威海如何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个问题,威海全市上下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威海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必须放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坐标系中统筹考虑,主动与周边城市搞好对接互动,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设施共用、产业衔接,努力形成差别竞争、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局面。

    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对接。按照交通先行的要求,加强交通网络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协调衔接,加快构筑海陆空区域协调发展的运输体系,实现与青岛、烟台、潍坊等城市的交通联网。铁路、公路、机场、港口都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准备开工建设。日前,青荣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完成,山东省内首条城际铁路青荣城际铁路拉开建设序幕。据了解,该项目完工后,威海至青岛旅行时间由现在的 4.3小时缩短为1.5小时,青烟威将成为“1小时经济圈”;

    二是强化产业对接。按照“互补共建、配套发展、错位竞争”的原则,加强产业分工合作,积极搞好配套服务和产业衔接,实现产业接轨、借力发展。在工业上,围绕青岛的优势产业,引导本市企业以上游产品配套、下游产品深度开发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配套生产,实现借梯登高,成为半岛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在旅游上,搞好旅游资源、旅游线路的整合、对接和延伸,加强与青岛、烟台在旅游领域的合作,联手打造青烟威黄金旅游线,推动半岛地区“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在物流上,依托威海港与青岛港合资经营的威海港集装箱码头项目,实现两港之间的强强联合,推进威海临港物流业发展,加速与周边临海城市物流网络对接。

    三是强化科技和人才对接。在与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周边高校签订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协议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威海市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大联合攻关、委托攻关、引进成果力度;利用济青等地的高校资源优势,建立高层次人才智力共享机制、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和人才服务合作机制。同时坚持柔性引才机制,认真落实各项人才优惠政策,加快引进半岛周边高校人才。

 

大雨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