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湾隆起船舶海洋工程产业群

2010-10-22 15:21: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中船重工将一条完整的修、造船产业链搬到了黄岛开发区

  从研发、生产到总装,我国船业巨擘--中船重工将一条完整的修、造船产业链搬到了胶州湾西海岸的黄岛开发区。记者近日在此看到,青岛海西重工正为产业链下游的青岛柴油机厂提供船用曲轴、青岛柴油机厂为青岛北船重工供给船用柴油机,最后由青岛北船重工完成造修船总装业务。不只如此,由于造船业超强的关联性和巨大的带动能力,各造船企业还为青岛港生产港机、为中海油青岛基地供应海洋工程零部件等,在胶州湾西海岸形成千亿元船舶海洋工程产业集群。    

    中船重工是国内最大的造修船企业之一,其庞大的市场份额和研发能力代表我国船舶工业的最高水平。近年来,随着船舶市场需求不断增大,中船重工将目光投向了青岛胶州湾西海岸。“海西湾临近胶州湾口,不淤不冻,便于船舶进出及材料输运,且地处北纬36°线,是业界公认的‘船舶工业带’,极适应建造大型船坞和深水码头。”青岛武船重工项目主管伍德旺介绍,中船重工与青岛市建立合作关系后,将旗下的北船重工搬迁至黄岛开发区,并建成 50 万吨和 30 万吨两座造船大坞,很快形成了年造船200万载重吨的能力,未来可扩大到年造船468万载重吨、修船 212 艘的现代化造修船基地。   

    北船重工形成产能后,青岛海西重工携12亿元资金扎堆海西湾,建设船用大型柴油机曲轴总装及精加工生产基地。记者了解到,船用曲轴是船用柴油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每根重量一般为 40 吨-300吨,价格高达 50万美元以上。国内曲轴市场长期受制于进口,处于“船等机,机等曲轴”的尴尬局面。目前,国内年需曲轴 160 根左右,海西重工一期项目年产50根,二期年产 200 根,不仅打破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制约瓶颈,还能满足国内需求。   

    正是看好海西重工强大的曲轴配套能力,专业生产船用发动机的青岛柴油机厂,在海西重工附近投下 7.9 亿元资金,生产100万马力- 250万马力的低速船用发动机,并与瓦锡兰集团、三菱重工业株式会合资,共同生产世界最先进的大型船用发动机,一部分满足青岛北船重工需求外,还将供应国内其他船厂,甚至出口国外。   

    纵向一体的船舶产业链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上半年,青岛北船重工总装完成的两艘18万吨级散货船顺利出坞,标志着胶州湾西海岸成为我国又一个国际一流、国内最大的现代化造修船基地。   

    研究表明,船舶工业涉及 300 多个专业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其对关联产业的带动能力仅次于航空航天业。黄岛开发区工委书记姜杰告诉记者,在海西湾,船舶业带动最直接的是海洋工程产业。以海西重工为例,不仅生产大型船用机械设备,还生产年产值达10亿元的港口设备和海洋工程设备等;海西重机不仅为北船重工提供船用机械和船用推进系统,还为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基地提供海洋工程轴系等零部件。据粗略估算,目前,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两大产业集群年产能可达千亿元。

魏鹏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