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骞
今天,齐鲁手机报迎来了她3周岁的生日。从3年前的呱呱堕地,到如今拥有超达80万的用户,齐鲁手机报立足新视角、传播新观点,走进草根、服务百姓,在新媒体发展的大潮中破茧而出,发展壮大。她的成长,让更多的新媒体意识到,深植草根、贴近大众,才是发展的基石。
根植草根、贴近大众,就是要更多地以人为本、关爱人性。有人说,手机报是带着体温的媒体,知人冷暖。其实,手机早已是人的一种“感觉器官”,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是人的延伸”,而手机媒体真正实现了人和媒体在时空中的无缝连接,不论是微博还是短信,在接收和发送过程中,都不受空间的限制。这种广泛的互动性,使新媒体和读者的心贴得更紧了。
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这样的突发性灾难中,第一个向民众告之灾难信息的就是手机报,权威的地震资讯正是通过它发送到每一个民众手中。在大灾时期,每个人都对灾区情况翘首以盼,而几乎每个灾民在逃生时都选择了随时携带手机。如果说手机报在平日是使读者的业余时间更加充实的良友,在灾时对于“信息饥渴”的大众就如久旱的甘霖,是他们的“战友”,使许多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灾情和抗震救灾的消息。我们可以试想,那些灾民和灾民家属将对陪伴其始终的手机报有何种情感。
手机报的魅力正在于她带着体温传递人性之美,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有的只是心贴心的温暖。通过她,我们可以看到抗震救灾中忙碌的身影;通过她,可以凭借与读者的紧密联系,为“草根传播”提供了平台;通过她,可以惩恶扬善,弘扬社会正气。全国两会期间,手机报通过微博和短信互动平台,形成了社会公众参政议政的便利渠道;在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王帅案、周久耕天价烟等事件中,舆论起端于手机传播并在大众传媒中扩散开来,最终影响了公共决策;而去年元宵节的央视大火,用户也使用手机媒体详细记录了整个事件发生的经过,使事故真相得以迅速揭示。
如今,我国手机用户已达6.497亿,手机上网用户达1.176亿。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正以强势姿态全面介入到信息传播领域、大众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而带着体温传递人性之美,将是手机报永恒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