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上的能工巧匠之五:“过门笺”传人来逢强

2010-09-29 09:14: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导语:“过门笺”是我国传统剪纸系列中的一个艺术品类,又叫挂钱、吊钱、斋牒等。莒县过门笺是莒地剪纸艺术的代表作,春节贴过门笺的范围遍及全境,是莒县流传久远的古老习俗。莒县夏庄镇大庄子村农民来逢强在现场制作祖传的清代“过门笺”。

       图为第三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日照展区,莒县夏庄镇大庄子村农民来逢强在现场制作祖传的清代“过门笺”。

    “过门笺”是我国传统剪纸系列中的一个艺术品类,又叫挂钱、吊钱、斋牒等。莒县过门笺是莒地剪纸艺术的代表作,春节贴过门笺的范围遍及全境,是莒县流传久远的古老习俗。2007年,莒县过门笺被列入第一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莒县过门笺的渊源虽无文字可查,但从康熙十三年重修朝元宫时壁画所见,即有贴过门笺的民舍画面。莒城西南隅原有一湖名曰“漏卮湖”,朝元宫居漏卮湖东高阜之上,虽创建年代不详,然明代就已有之,如壁画为明代所绘,那么莒县贴过门笺的习俗最晚于明代就已在民间盛行。

  莒县过门笺的制作,在清代多为村中巧妇剪制,开始在彩纸上剪上小花或穗头,增添了花样,加大了艺术性。自清末民初以来莒县过门笺的刻制工艺已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即按过门笺的尺寸设计出图案、刻模板、做蜡盘,把模版放在裁好的彩纸上面,最后再放在蜡盘上,用各种刀具刻制,有时也用木槌敲击刀具砸刻。过门笺的加工工艺有单色、多色和套色法。所谓套色法其实就是将各色彩纸叠在一起放在蜡盘上按刻,刻完后调换纸的颜色、位置、纹样进行“换膛子”,实形填补虚形,背面用纸片粘贴住,色彩便更加丰富有序。其功能是祝吉纳福,内容均是吉祥的。过门笺是莒县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独特的文化历史环境中形成的颇具特色的剪纸艺术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高娜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