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0专题汇总>人民的好检察官张敬艳>相关链接

他们这样评价张敬艳

  在人民群众眼中,张敬艳是一名检察长,掌管着全院大大小小的事物,是模范检察长,是诸多荣誉的代表。然而在和他最亲近的人看来,却并不仅仅只是那些罩在张敬艳头上的光环。

    父母:在家里肯定是找不到他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张敬艳年近70的父母突然走进了他的办公室,“爸妈,你们怎么来了?”张敬艳大吃一惊,因为这是他参加工作20多年来,父母第一次走进检察院的大门。“我们都两个多月没见到你了,你身体不好,我们过来看看你是胖了还是瘦了。”看到内疚的不得了的儿子,二老急忙安慰他说:“只要你身体好好的,我们就放心了,你安心工作吧。”二老在办公室呆了几分钟就回去了。

    张敬艳的母亲说,“要是找他,在家里肯定是找不到他,成天就待在办公室,天天晚上到十一二点才回来,他有高血压、心脏病,我们都知道他在这个位置上工作重要,可是也得顾好身体啊。”

    张敬艳兄弟二人,弟弟在北京工作,有一次,张敬艳在出差的路上,突然接到了弟弟发来的一条短信,内容是:“哥,我在北京听菏泽的朋友说,你干起工作不要命,谁劝你你都不听,你身体不好,你难道不知道吗?人到中年因工作压力大,猝死的很多,我整天为你担忧,一想到你的身体,我就分心。哥,我就你这一个亲哥,你就是不为了我,也得为咱父母和嫂子、孩子着想吧,听我的话吧哥,我是流着泪给你发的信息。”看完后,张敬艳百感交集,多少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亏钱了家人很多,但是,感叹过后,收起短信,张敬艳还是一如既往的投入到工作中。

    妻子:对家庭 他谈不上付出 但我们支持他的工作

    “张检,我的案子处理不好,睡不着,我不想活了。”2009年9月的一天凌晨一点,刚刚入睡的张敬艳收到一条短信,事态严重,张敬艳立刻拨通发信人的电话劝阻:“不要干傻事,我马上过去,有啥事咱见了面再说。”

    发信人陈某是城郊的一位农民,一年前因邻里纠纷引发一起民事案件,他对法院的判决结果不服,认为法官渎职,就到检察院找张敬艳“告状”。检察院反渎局调查结论是:法院判决有瑕疵,但法官的行为不构成渎职罪,因此不予立案。陈同对此就是想不通,三天两头到检察院上访,任凭张敬艳如何解释,但陈某就是不理解,一次次到检察院去找,无论多忙多累,张敬艳每次都热情地接待他。为了彻底解决他的思想问题,白天工作忙,晚上张敬艳就主动把他叫到办公室,找他谈话,讲法律、讲政策,耐心地说服教育,劝他息诉罢访,这样连续十一个晚上,每天从七点多都谈到零点以后。到了第十二天,他不来了,他说:“张检,我熬眼熬不过你,说也说不过你,我得歇歇!”

    此时,妻子坚决不同意张敬艳深更半夜一个人去接访,担心地说:“他这么爱钻牛角尖,万一临死前,拉个垫背的怎么办?要是你有个三长两短,叫俺娘俩咋过呀!”““这个人的脾气非常倔,认死理儿,如果我不去,万一他想不开就麻烦了。””强烈的使命感,驱使张敬艳不能有半点迟疑。

    在寂静清冷的大街上,张敬艳和陈某从凌晨两点一直谈到四点,张敬艳的良苦用心终于打动了他,使他几乎绝望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见陈某的思想疙瘩慢慢解开了,张敬艳趁热打铁,真诚地说:“兄弟,听你哥一句话,不要再折腾了。为这事,家里老婆孩子都不安生,何苦呢?如果法院真错了,我豁上这个检察长不当,也得给你讨回公道。”听了这样真诚的话语,陈某心里热乎乎的。

    送走了陈某,张敬艳如释重负,随即便往家里走,刚走几步,忽然看见前面胡同口有一个黑影在晃动,走进一看,竟然是自己的妻子。原来,张敬艳刚走出家门,妻子便悄悄地跟了出来,躲在不远处的阴影里,默默地守候着自己的丈夫。

    张敬艳的妻子段亚青是菏泽市开发区检察院的党组成员,说到丈夫,段亚青一度失声痛哭。张敬艳常年高强度工作,四十出头就患上了糖尿病和高血压。为此,张敬艳的亲友常常劝段亚青,让她多关心一下自己的丈夫,段亚青内疚的说:“我知道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旦他的身体出了问题,整个家就塌了一半。但是他天天夜里都加班到深夜,有时候好不容易能睡了,一思考工作就又失眠了,常年这样睡眠不够,早上我都不忍心叫醒他,就想让他多睡会。我现在想要关心他,都没有关心的机会,我也知道,他处在这个工作岗位上,身不由己,对于家庭,他从来也谈不上付出,但是我们都支持他,我只求他身体健康,平平安安的就好。”

    同事:一个多面的领导

    张敬艳给公诉科科长桑丽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精力太旺盛了!”。桑丽1994年入职时张敬艳还在公诉科任职,有一段时间,案件特别多,公诉科的工作任务重,工作人员天天加班。桑丽跟着张敬艳天天从早干到晚,除了吃饭时间时时刻刻都在忙,每天晚上还要加班到十一二点钟,回到家收拾一下就倒在床上起不来了,第二天早上还要强打精神继续面对一天的工作。连续过了一个星期,桑丽就明显感觉撑不住了,感觉到再不休息身体和精神就都要崩溃了,但是张敬艳每年有300天以上是生活在这种状态中,说到这里,桑丽对张敬艳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对于工作人员何卫平来说,张敬艳则是一个人性化的领导。09年6月,检察院接手了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苏某失手将自己的妻子杀死,苏某被判无期徒刑以后,留下一个七岁的女儿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面对这样的打击,原本身体就不好的苏某的母亲也病倒了,整个家庭的担子落在了苏某的父亲肩头。面对一贫如洗的家,苏某的父亲找到了张敬艳。考虑到苏某的女儿是犯罪嫌疑人家属,同时也是受害人家属,而且孩子马上就要上学了,张敬艳当即决定启动救助程序,发放1000元救助金,帮助一家解决生活困难,苏某得知后非常感动,表示一定好好表现。然而事情不仅到此而止,张敬艳一再叮嘱负责的干警,救助不能是一次性的,要及时关注小女孩的情况,有困难争取帮助解决。此后的一年中,遵照张敬艳的指示,检察院的工作人员不止一次的给孩子送去了衣服、文具、书桌等用品,最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还帮助孩子的爷爷奶奶申请了低保,检察院的工作人员说,他们现在正准备给孩子找一个好一点的学校,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一个思路开阔的领导。检察院的干警们都说,张敬艳是一个思路开阔的领导,在学习方面,在办案方面都有着别人无法到达的高度。办案时,会以小见大,从一个案件延伸至一种社会现象并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学习时也具有超前的精神,每日研究学习“当全省还没开始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张敬艳就已经带领全院领导和干警进行系统的学习了。”

    在牡丹区检察院,说起张敬艳忘我工作、廉洁勤政的感人事例,一桩桩、一件件干警们都历历在目:在一起案件的办理过程中,由于过度劳累,导致口腔咽喉等多个部位发炎,连水都难以下咽。为了不耽误办案,他从药店批发了三箱药品,连续五十多天在办案现场用竹竿挂着吊瓶打点滴。出差到外地办案,为了节省经费,他和大家常常住15元钱一个床位的简陋旅馆。即便是这样,他还是精打细算,有时工作到深夜11点多,为了能入住零点后的半价房,就会在旅馆的大厅里坐到12点后再办入住手续,让旅馆服务员都哭笑不得。有一次到外地办案,气温骤降,在当地检察院审讯室里预审时,他和同志们冻得直跺脚,手握不住笔,他们就从附近垃圾箱里捡来点碎木块和纸屑点着烤烤手,继续坚持办案……

    大家都说,“表面上看,张检是英雄、是模范,但是这背后的辛苦,只有他身边的人才知道!”


陶云江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