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0专题汇总>人民的好检察官张敬艳>相关链接

记全国模范张敬艳

上访群众王恩发说:“在大半夜和我见面谈事情,张检这样对我,我再去上访,怎能对得起我这张老脸?”

  服刑人员刘崇安说,“我是个犯人,但张检让我感受到了应有的尊严。就冲这,我也要交代全部罪行。”

  “群众和领导都信任他。选省人大代表,他是398票全票通过,当时掌声雷鸣,场面十分感人。”菏泽市人大代表马建敏说。

  他,就是菏泽市牡丹区检察院检察长张敬艳。从1985年进入检察院工作以来,今年 43岁的他39次立功受奖,2次被记个人一等功,7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今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检察官。

  让每项工作都成为化解矛盾的催化剂

  4 年来,在张敬艳带领下,牡丹区检察院“惩防一体化”工作机制等130多项工作创新成果,得到了中央政法委、高检院、山东省委等省级以上领导机关的肯定和推广。

  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张敬艳建起“大信访”格局,检察长和部门负责人轮流接访,全院人员参加,把接访、下访、巡访、回访结合起来,提高接访效率,增强化解矛盾的实际效果。

  2009年 11 月的一天,一条手机短信把张敬艳惊醒:“我的案子处理不好,我不想活了。”发信人是牡丹区城郊农民王恩发,一年前因邻里纠纷引发一起民事案件,他对法院的判决结果不服,到检察院告状。张敬艳迅速查清事实:法院判决合法准确,法官也没有渎职行为。但王恩发仍想不通,三天两头来上访,张敬艳每次都亲自接待他,不厌其烦地解释,可偏执倔犟的王恩发听不进去,依然不罢休。

  收到短信,张敬艳立即披衣而起。寂静清冷的大街上,张敬艳与王恩发一直谈到凌晨4点多,使几乎绝望的他情绪渐渐稳定。

  就这样,王恩发被张敬艳的行为感动,表示今后再也不上访。

  张敬艳注重从源头抓起,用心研究促使案件当事人双方谅解的途径。在审查批捕、起诉阶段,他创新推行“刑事案件谅解和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制度”,实行“公诉三书”,即《诉前敦促犯罪嫌疑人悔过书》《诉前对被害人及近亲属告慰书》《对不起诉人教育训诫书》,最大限度地化解、缓和双方当事人间的矛盾。

  4 年来,张敬艳带领干警先后处理上访问题100 多件,从没出现一起涉检赴省进京上访事件,群众先后送来感谢信 40 多封、锦旗 14面。

  把每起案件都办成公平正义的载体

  从普通检察干警到检察长,不论在哪个岗位上,不论办什么案子,张敬艳都用心去办。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公平正义的载体,始终是张敬艳的工作信条。

  2006年7 月,张敬艳接到举报,反映牡丹区某镇党委副书记程强有受贿问题。经过初查,掌握了程强受贿9万元的证据后,张敬艳果断对程强立案,实施逮捕。然而,程强拒不交代犯罪事实,反而对办案人员说:“你们怎么把我抓进来,就得怎么把我放出去。”不少人找张敬艳说情,都被他严辞拒绝。他们见张敬艳不给情面,就到处放风说检察院抓错了人、办错了案。行贿人也突然翻供。面对压力,张敬艳安排办案人员查遍数家银行,终于找到了程强受贿9万元的存单。然后,他找到行贿人讲清作伪证的严重后果,行贿人当场承认碍于程强亲属情面而违心翻供。提起公诉后,法院依法从重判处其有期徒刑九年,这是牡丹区检察院办理的第一起“零口供”案件,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群众说检察院不信邪、敢碰硬。

  从检 26 年来,张敬艳先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 600 多起,其中包括13 起县处级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件件都办成了铁案。

  为追逃犯罪嫌疑人,他曾在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的垃圾堆后连续蹲守4天4夜;为监视犯罪嫌疑人,他在雨中打着伞连续站立4个多小时;为抓捕犯罪嫌疑人,他胸部的衣服被匕首划破;为了几个大要案的及时办结,2003年以来,有5个春节他没在家过……

  在他带领下,2006 年以来,牡丹区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169 人,有罪判决率100% ,反贪局被评为全国优秀反贪局,反渎局被评为全省十佳反渎局;共办理各类刑事案件 3406 件5651人,准确率100% 。

  让每一个当事人都感受到应有的尊严

  张敬艳认为,文明执法过程中,让每一名当事人得到应有的尊严,就会赢得他们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

  菏泽市某县原县长刘崇安,因涉嫌重大经济犯罪被羁押在邹城市看守所,多次提审,他一直不交待问题。 2005年大年初一下午,在父母家吃过团圆饭后,张敬艳起身到厨房装了满满一袋母亲做的年货,叫上司机直奔邹城。冰天雪地,120 公里路程,走了4 个多小时。当张敬艳出现在审讯室后,刘崇安很吃惊,以为又来提审。张敬艳说:“老刘,今天不是来提审你的,我是来陪你过年的。”看着张敬艳拿来的年货,刘崇安哽咽了。不久后,提审刘崇安结束送他回监室时,刘崇安戴的手铐打不开了。看守人员越急越打不开,越拧越紧。一旁的张敬艳把自己的两个手指伸进手铐,护住刘崇安的手腕。一个多小时后,手铐被撬开,张敬艳的手指却磨破了。

  张敬艳的举动感动了刘崇安,他嚎啕大哭:“就冲张检这颗菩萨心肠,我也要彻底交待自己的问题。”后来,刘崇安被依法判处 14 年有期徒刑,没有上诉。这起案件被评为山东省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十大精品案件”。张敬艳说,“我们执法办案不能满足于‘抓了办了判了就完了’,要透过案件看社会,注意总结案件背后暴露出的社会问题,找出解决办法。”

  张敬艳在工作中发现,多数犯罪者往往是家庭的顶梁柱,一旦羁押,其家人、家庭都会受到很大影响,一些困难家庭将雪上加霜。在他提议下, 2008年3 月,牡丹区检察院成立了全国检察系统唯一的“ 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家属、 被害人救助中心”,目前救助当事人 20多名。

  4 年来,在张敬艳带领下,牡丹区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先后在党政机关、卫生、教育、新农村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调研,进行职务犯罪预防,写出 20 余篇调查报告,很多建议被党委、政府决策采用。

  用一颗公心换来一方安宁

  张敬艳在牡丹区有 30 多个表兄弟姐妹。上任之初,张敬艳就在单位大会上讲:“如果我的亲戚中有人打着我的旗号办事,一律不要理,直接让他们走!”这些年,他说不清拒绝了多少说情人,谢绝了多少次宴请,得罪了多少亲戚朋友。

  有一次,张敬艳的表侄因盗窃摩托车被刑事拘留。案件移送到检察院后,表哥和表嫂找上门来。两口子哭得鼻子一把泪一把,求张敬艳帮忙。张敬艳对他们说:“他的行为完全符合批捕条件,又不具有其他从轻情节,这个忙我帮不上。” 表嫂说:“兄弟,你管着这事哩,给照顾照顾吧。”说着掏出 5000 元钱。张敬艳耐心地对她说:“嫂子,你就别让我作难了。孩子出了事我也很痛心,但法律都是死杠杠,我也没有办法,这忙我真不能帮,也帮不了。”表嫂听了非常生气,“你这个检察长俺高攀不上,只当没有你这门亲戚,今后俺再不踩你家的门。”说完气呼呼地拿着钱走了。最终,张敬艳的表侄被判了刑。

  张敬艳的父亲张全良今年 70 岁。去年夏天,老人原单位一位多年不联系的同事找到他,希望能通过张全良让张敬艳关照一下自己被羁押的亲戚。被张全良拒绝后,来人放下一小盒脑白金说是看望老同事的。送到门口,来人悄悄说脑白金盒子里放了两张 1000 元的购物卡,老人一听赶紧把脑白金送回。然而来人已经跑远。张全良立即给儿子打电话,张敬艳上来就把父亲劈头盖脸地说了一通,坚决让送回去。此时已是晚上9点多,老人提着脑白金就出去追。因多年未联系,张全良也不知来人的具体住址,只好挨家挨户地敲门问,找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找到,老人支持不住几乎累倒在地。第二天一早,张敬艳又让自己的司机找到了送礼人,把脑白金和购物卡送了回去。

  一颗公心换来一方安宁。“ 干检察官不容易,在菏泽这样的穷地方干检察长更不容易。张敬艳带领全院人员维护群众利益,给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在履行职能、服务大局、关注百姓、促进稳定、打击犯罪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菏泽市委书记赵润田这样评价张敬艳。

  省检察院检察长国家森说:“ 张敬艳同志最大的特点是工作用心。在新形势下做好检察工作,用心比认真更重要,认真是一种态度,用心是一种境界。张敬艳同志就是一个具有这种境界的人。”


陶云江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