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0专题汇总>有一种希望叫感动>走进夏蔚

家徒四壁一墙奖状 老区留守女孩矢志上清华

王艳的家在离夏蔚镇驻地五六里远的一个小山村里,房子是在沂蒙山区都已很少见的土坯房,低矮破旧。王艳的爷爷说,房子已经盖了三十多年了,原先是茅草房,前几年才凑钱把房顶的茅草拆掉,换成了瓦。记者看到,房子的窗户上没有玻璃,而是钉着白色的塑料布,即使是白天,屋子间也非常阴暗,唯一的家电是一台18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编者按:位于沂蒙山深处的沂水县夏蔚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总部的驻地,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也诞生在这里。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这里的教育设施还比较落后,很多老区的孩子还在非常艰苦的环境里上学读书。六一前夕,大众网记者来到这里探访,记录下老区孩子们上学的种种艰辛以及他们乐观向上、永不服输的精神风貌,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伸出援助援助之手,给这些孩子更好的学习条件……

    前期报道:高山难阻读书渴望 老区孩子走两小时去上学

       四名小学生一堂课 老教师大山里守住希望

       70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 五年后才能有风琴

              老区娃都有大理想 "山里小歌手"想当歌唱家

在这座低矮破旧的房子里,王艳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灰旧的墙上贴满了王艳的奖状

这台电视机是王艳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

点击浏览下一张

王艳在家门口留影,用手势表达对未来的希望

    □大众网记者 赵永刚 燕雨 沂水报道

“我将来一定要考上大学,让爷爷奶奶都过上好日子。”518,沂水县夏蔚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王艳在家门口含泪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心愿。王艳今年15岁了,由于小时候摔伤了颈椎,身体一直不好,所以她上学比较晚,至今她的右臂还抬不起来,只能用左手写字。

王艳的家在离夏蔚镇驻地五六里远的一个小山村里,房子是在沂蒙山区都已很少见的土坯房,低矮破旧。王艳的爷爷说,房子已经盖了三十多年了,原先是茅草房,前几年才凑钱把房顶的茅草拆掉,换成了瓦。记者看到,房子的窗户上没有玻璃,而是钉着白色的塑料布,即使是白天,屋子间也非常阴暗,唯一的家电是一台18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王艳的爷爷告诉记者,王艳的父母在黄岛打工,每月只有一千元左右的收入,身边还带着王艳的小弟弟,根本无力照顾王艳和两位老人。在王艳的记忆里,父母也很少回来,也没有给家里寄过钱。王艳的奶奶患有严重的骨质增生,无法下地干活,每年还要花四千多元的药费,王艳每年也需要花一千多元来治病。而一家人唯一的收入来源,是爷爷种的几亩红薯和花生。

“王艳这孩子非常懂事,成绩也非常好”,随行的王艳的老师告诉记者。他说,知道记者今天要来,王艳特地换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记者看到,王艳穿了一件半旧的小红格子的衬衣,衣服洗的很干净,但穿在身上有点小,显然已经穿了很多年。

  在屋子的一角,一块布帘围着一张小床和一个小方桌,这就是王艳的“个人空间”,灰暗的灯光下,记者看到,桌子和床上的被褥都很破旧,但床上方的墙上却贴满了奖状。“这都是王艳在学校得的”,王艳的爷爷说,孩子的成绩好是他最大的欣慰,“就是砸锅卖铁,就是贷款,我也要供孩子上大学。”

王艳告诉记者,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对她非常好,“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考上大学报答他们,开着车把他们接到城里,让他们过好日子,吃很多很多好吃的东西”,说这些话时,王艳的眼里涔满了泪水。当记者问她想考什么学校时,王艳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清华!”

告别时,记者提出要给王艳照张像,王艳立即懂事地擦去脸上的泪水,脸上绽放出甜甜的笑容,并打出了胜利的手势。我们也衷心的祝愿王艳能永远这样笑的生活下去,早一天梦想成真。



王静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