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0专题汇总>《挟尸要价》获奖引质疑>媒体评论

程明盛:《挟尸要价》是人性回归的呐喊

  8月18日晚,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被业内誉为中国的“荷赛”)颁奖盛典隆重上演,一幅揭露社会公德缺失的作品《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了本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成为颁奖典礼上的焦点。此前《挟尸要价》曾获“2009中国瞬间中国新闻摄影大赛(第三届)”一等奖和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选记录类银奖。

  去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三位大学生何东旭、方招、陈及时为救溺水儿童壮烈牺牲,而打捞公司打捞尸体竟然漫天要价的丑闻发生后,张一一、独孤意等人曾提议为挟尸要价者立此存照,呼唤人性回归。

  人《挟尸要价》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救人英雄被牵尸索价,人格美和人性丑在江水中对峙,索价者的趾高气昂反衬英雄的凄凉,画面展示了活生生的中国社会现实一面,深深刺痛了每一个善良读者的心,这样的画面赢得评委全票通过,源自作品无可争议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据有关媒体报道,《挟尸要价》获奖过程中伴随一路争议,反对者的理由无非几个方面,一是作品“通过展示国人的丑恶”,似乎不符合主旋律;二是作品再次展示英雄尸体对英雄不尊重,对英雄家人造成二次伤害;三是有图不一定有真相,认为挟尸要价的主体不是船上渔民而是岸上“老板”。对反对者的声音,我们当然应该给予尊重,但反对意见并不足以抵消《挟尸要价》的社会价值。

  1972年6月8日,美联社著名摄影记者尤尼克拍摄的那张赤身裸体的小女孩在战火中奔跑的照片,“侵犯”了当时9岁的金朴的隐私权,却真实地表现了越战的残酷,促使越战提前半年结束,也改变了金朴的个人命运。“全球最有争议的一张照片”《饥饿的苏丹》,拍摄了一个非洲小孩因疾病和饥饿命在旦夕时,旁边一只秃鹫虎视眈眈等待美餐,该照片获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奖,但是作者凯文卡特受到了“见死不救”的指责。最终凯文卡特在舆论争议和内心煎熬中自杀以谢天下。

  一张优秀图片记录的是事件瞬间甚至是历史一页,对图片拍摄者和评选者的道德苛求是图片欣赏的一部分,但不应该因此否定图片本身的社会价值。尤其对那些具有道德警示意义和社会反思价值的优秀图片,不应以局部的瑕疵掩盖作品的完美。

  《挟尸要价》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2006年发生南京徐老太将“救人”的彭宇“误为”撞人者告上法庭后,“徐老太”被人们有意无意当作“见死不救”的借口,将救死扶伤惹祸上身的风险放大成“处处皆讹诈陷阱”,以致老人倒地无人施救的奇闻屡屡发生,甚至出现倒地者自证路人清白请求施救。当见死不救者自以为聪明并安之若素后,当冷漠看客重出江湖行走街巷时,我们正把自己异化成文明世界里的小矮人,急需一场深入灵魂深处的精神拯救。

  弃医从文的鲁迅,以辛辣的社会批判,唤醒国人精神麻木;著《丑陋的中国人》的柏杨,藏着对国人深深的爱。敢于揭露社会丑恶,是因为痛恨,更因为满怀期待。从这个意义上说,摄影界送给《挟尸要价》的掌声,是对人性冷漠者最严厉的道德挞伐,向社会发出了人性回归的呐喊,是物欲横流、人性扭曲的中国的一次道德救赎。


刘宝才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