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0专题汇总>十大渔业>蓝色经济

青岛"拥湾"领跑蓝色经济

  8月10日至11日,青岛不仅迎来了盛况空前的“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 ,而且拿到这一高层次盛会的永久举办权。而此前仅两天,该市还摘得“2009中国十大品牌城市”桂冠。

  □本报记者于晓波贠瑞虎

  8月10日至11日,青岛不仅迎来了盛况空前的“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 ,而且拿到这一高层次盛会的永久举办权。而此前仅两天,该市还摘得“2009中国十大品牌城市”桂冠。

  事实上,今年青岛获得的殊荣远不止此:在《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青岛名列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第七,比去年提升了五个位次。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颁奖典礼上,青岛荣获“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称号……

  一系列殊荣独钟青岛,只是这座蔚蓝色城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逆势而上沉着应对,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凝心聚力埋头苦干,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表征。更可喜的是,今年以来,青岛各行业、区域工作形成了多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局面,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82.4亿元,增长10.5%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1.1亿元,增长8.5%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98.9亿元,增长37.9% 。

  把握大势定准位——大战略谋划新格局

  在外需市场回暖乏力、全球经济调整和产业布局重新开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内生动力为主、区域经济群峰并峙竞相发展的全新阶段,青岛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如何准确定位?新一届青岛市委、市政府站在百年青岛的新起点上,围绕环胶州湾200公里岸线蕴含的资源要素,科学、超前谋划,重新审视城市发展未来路径,搭建全新坐标系,创造性提出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全新战略;明确提出以此为平台和载体,把青岛建成以港口为依托,以海洋为特色,以服务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经济中心城市,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龙头。

  根据这一战略修订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进一步细化了上述战略:今后青岛将以环胶州湾区域为核心,以“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为空间发展战略,以“一主三辅多组团”为城市框架,通过内涵发展全力强化老城区的现代服务业主导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把环胶州湾核心圈层建成国际化、生态化、花园式现代化新城区;以此为依托积极辐射和带动外围地区,构建以即墨、胶州、胶南为内圈层,以莱西、平度及临近区域为外圈层的多圈层拥湾发展格局,促进各圈层合理分工与有机协作,合理引导城镇组团的有序发展,形成轴向辐射、点轴分布的网络状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今年7月在香港举行的城市推介会上,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阎启俊郑重宣布:维多利亚湾见证了香港的崛起,胶州湾哺育了百年青岛。为加快城市发展步伐,青岛正在全面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着力在环胶州湾区域规划建设新型城区,争取在不远的将来,把胶州湾沿岸打造成为生态岸线、经济岸线和生活岸线,将胶州湾地区建成高端产业发展核心区、“亲水”生活休闲区、生态和人文景观区,届时的胶州湾将像维多利亚湾一样富有魅力,成为一个宜商、宜居、充满活力的滨海城市组群。

  稍加审视就会发现,“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提出和实施,不仅跳出了青岛狭小的城区市域范围,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从更为阔大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视角审视规划青岛的未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更是该市依托港口、品牌、开放、产业、基础设施等独特优势,在激烈竞争中谋大势抓大事,齐心协力抢占制高点,在做大基础上全力做强,打造新的发展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带动整个城市能级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市特色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强化的重大战略举措。

  顺势而为调结构——大项目带动新布局

  面对打造蓝色经济区、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等重大机遇,青岛这座因海而生、凭海而兴的城市,未来的话语权在哪里?市长夏耕的回答响亮而有力:充分发挥辐射带动能力强、陆海空优势明显、海洋科研与教育机构密集等优势,紧紧依托“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强力引擎和核心载体,将青岛率先建成中国蓝色经济科学发展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着眼这一思路定位,该市立足全国三分之一的海洋科技开发机构,三分之二的海洋科研人才、80%的涉海领域两院院士集聚青岛的优势,以地处胶州湾北部的高新区为重中之重,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人才聚集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目标,全力打造青岛第三代新城。仅今年5月以来就先后有中科院光电研究院青岛光电设备、光电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基地,华东机械锻造机器人,3G基站天线等6个高科技项目相继开工;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主园区、中科院青岛创新创业产业园定址于此;光电环保仪器仪表、华拓脱硝催化剂签订投资协议。与此同时由杰华生物技术集团投资3600万美元的抗癌、抗病毒针剂核心工厂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全部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500亿元;总投资3亿美元的杰华生物城也将落户青岛出口加工区。不仅如此,“全国最大的动车生产基地,在位居‘拥湾发展’核心圈层的城阳区已成雏形;一个围绕‘空港’的临空产业链条呼之欲出。”城阳区委书记王鲁明告诉记者。

  顺势而为调结构,项目拉动是关键。今年青岛仅51个旅游大项目总投资就达623亿元。其中投资规模过10亿元的项目16个;今典红树林等7个休闲度假项目总投资高达290亿元;宝龙城市广场、海上嘉年华等4个购物娱乐项目总投资163亿元。上半年已建成总投资为9亿元的旅游大项目4个,下半年还将有10个项目竣工。更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华强集团一期投资50亿元的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建成后,将成为集创意、设计、研发、经营及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全国最大文化科技产业园和中国版“迪士尼”。

  另外青岛还结合“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陆续下发了《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和《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意见》。

  在这些意见政策助推下,今年青岛共安排市级重点项目335个,总投资3374亿元。上半年新开工重点项目94个,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80个全年计划目标;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3% ,高于年度计划6.3个百分点。特别是二季度以来,重点项目投资每月平均递增近80亿元。青岛地铁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准;海底隧道、海湾大桥、高新区基础设施工程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一系列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而且在城市空间拓展、辐射能力增强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仅勃兰特利B-2B系列直升机组装生产等35个已竣工或主体竣工的重点项目总投资就达120亿元,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40亿元,增加利税20亿元。其中仅上汽通用五菱发动机投产后连同已经投产的整车项目预计就可实现年产值100多亿元。另据统计,上半年全市七大产业累计实现总产值3755.6亿元,同比增长12.5% 。其中石油加工、铁路客车、船舶等8个行业产值增幅超过15%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2%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5.1% 。

  乘势而上壮实力——国家规划寻“青岛机遇”

  2月23日,注册资本金30亿元的大唐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在青岛开业;仅仅过了6天,《董家口港区总体规划》又得到国家正式批复。

  胶南市委书记张大勇告诉记者:总投资500亿元的董家口港区作为山东蓝色经济九大核心区之一,建成后泊位比胶州湾内现有泊位总和还多20个,从而使青岛的港口布局首次跳出胶州湾范围,在更大平台上运筹岸线资源,形成更为宏阔的“一湾两翼”发展格局。据了解,《董家口港区总体规划》获批仅4个多月,已吸引来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10个,总投资额超过300亿元。

  而这,只是青岛抢抓国家规划中的“青岛机遇”的典型例证。

  今春乍暖还寒之际,国务院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其中的九大产业都在青岛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市抓住国家规划中蕴含的“青岛机遇”,立足产业特点,确定了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洋等产业推进方案。其中包括建立投资1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库,组织实施1000个技术创新项目,落实一批对今后产业结构调整和长远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大项目。

  视野决定思路的高度。今年6月国家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青岛作为国内第三个能够建造10万吨级FPSO 、第二个能够制造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和目前建造海上采油平台上部模块最大单件的城市,被纳入国家战略和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该市抓住这一机遇,总投资240亿元加紧建设海西湾、即墨、胶南三大船舶基地,实施修造、船配、海洋工程一体化集群化发展。预计5年后这三个基地船舶工业年产值将超过500亿元。“仅7月29日揭牌的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在海西湾建设的造船基地,总投资就达55亿元。”青岛市委常委、开发区工委书记姜杰告诉记者。

  青岛最强的比较优势在港口。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竞争,该市在环渤海乃至东北亚的全新坐标系下重新定位,加紧整合资源。 2月25日铁矿石吞吐量占全球25%的青岛、日照、烟台三个亿吨大港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目标直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全球铁矿石交易中心。 6月29日由青岛港集团、迪拜环球港务集团、中远集团、马士基集团联手香港泛亚集团组建的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三国五方”总投资14亿美元,联手开发经营世界上一次性规划建设最大的顺岸集装箱码头——青岛港前湾四期集装箱码头,目前全部10个泊位已完成建设进度五分之三。

  在全国进出口严重萎缩的背景下,上半年青岛港完成吞吐量15757万吨,同比增长5% ;利润增长5% 。

  而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一期作为中国沿海港口自由贸易的先行先试区即将实现封关运营,更为青岛港口及临海产业享受“境内关外”政策、实现与世界无障碍联通,提供了无可限量的想像空间。

  逆势而动保增长——全球抄底增“青岛席位”

  5月27日,秉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雄心的海尔集团面对波涛汹涌的海外市场,果断出手投资参与新西兰Fisher&Paykel(斐雪派克)公司股权融资计划,计划完成后将获得该公司20%的股份。双方还签署协议:在全球范围内互补和强化双方技术优势,发展高端家电产品,共享市场和供应链资源。

  无独有偶。金王集团成功收购了位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KREMLIN油田,成为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企业成功收购海外能源项目的典型案例;青岛陆洋兴达贸易公司参股印尼矿业合作开发铁矿。

  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征的青岛企业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主动出击拓展国际市场,审时度势抢抓国际金融危机下的“抄底”机遇,在全球经济舞台中谋取更多的“青岛席位”。

  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获准境外投资项目29个,总投资额1.41亿美元,同比增长241.2% 。平均单个项目规模为377.16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6倍;对外投资过千万美元大项目5个,占项目总数的17.2% ,直接拉动全市对外投资总额2倍以上增幅,带动技术、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出口2.6亿美元。全市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更是分别同比增长了135%和80% 。

  主动出击国际市场的同时,海信集团与世界家电巨头惠而浦联手在浙中建厂布点。青岛啤酒斥资2.5亿元拿下趵突泉啤酒的品牌、销售网络等资产,使其在济南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 。据该公司半年报透露,上半年青啤啤酒销量同比增长12.6% ;主营业务收入89.7亿元,同比增长15.1% ;实现净利润6.4亿元,同比增长67.9% 。

  应对危机的核心措施在科技,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在科技。 6月24日青岛棉纺企业最后224台有梭织机在青纺联控股集团停止了运转。这标志着在国内全行业无梭织机占比不足40%的情况下,百分之百无梭化的青岛纺织已经占据了技术的制高点。与此遥相呼应,省内最大的服装出口企业绮丽集团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10% ,订单已排到10月份。

  正是在一个个旗舰企业的主动出击下,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1117.4亿元,同比增长12% ,增幅较一季度提高4个百分点,预计拉动全市生产总值5.6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4458.4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3位。


王静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