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0专题汇总>十大渔业>新闻

山东省渔业生产基本情况

山东省是渔业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约占全国的1/6,位居全国第二位,近海海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其中,-20米以内浅海面积2.9万平方公里,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内陆淡水水域440多万亩,沿黄地区还有宜渔荒碱涝洼地、废窑坑等500多万亩,发展渔业的优势明显。全省有渔业乡(镇)137个,渔业村2268个,渔业户43.3万个,渔业人口158.0万人,渔业从业人员200多万人。渔民人均纯收入已达9000多元。

 

山东省是渔业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约占全国的1/6,位居全国第二位,近海海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其中,-20以内浅海面积2.9万平方公里,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内陆淡水水域440多万亩,沿黄地区还有宜渔荒碱涝洼地、废窑坑等500多万亩,发展渔业的优势明显。全省有渔业乡(镇)137个,渔业村2268个,渔业户43.3万个,渔业人口158.0万人,渔业从业人员200多万人。渔民人均纯收入已达9000多元。

山东渔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高效、品牌发展理念,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强化渔业科技创新,加强资源环境管理,努力推进现代渔业和渔业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全省渔业生产和渔业经济实现了连年平稳增长。

一、水产生产主要指标情况

全省水产品总产量740多万吨。其中:海洋捕捞240多万吨,远洋渔业10万吨,海水养殖370多万吨,淡水捕捞13万多吨,淡水养殖110万吨。水产养殖面积66万多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42万公顷,淡水养殖面积24万公顷。

渔业经济总产值1900多亿元,增加值860多亿元。其中:渔业总产值(不含苗种)680多亿元,占大农业的比重为12%左右;渔业工业及建筑业产值680多亿元,其中水产品加工560多亿元;渔业流通及服务业产值500亿元。

水产品加工企业1900家,年加工能力660万吨,年水产品加工总量在440万吨左右。其中冷冻水产品290万吨,鱼糜制品及干制品50万吨,灌制品5.4万吨,饲料(鱼粉)30多万吨,鱼油制品2万吨,其他水产加工品28万吨。

全省水产品进出口总量220多万吨,总值为56亿多美元,其中:进口水产品120多万吨,产值20多亿美元,出口水产品100多万吨,创汇36亿美元。

二、渔业生产主要特点

(一)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海洋捕捞生产保持平稳

全省海洋捕捞产量250万吨(含远洋渔业产量),其中,鱼类产量160万吨,占捕捞产量的65%;甲壳类产量36万吨,占捕捞产量的15%;贝类产量25万吨,占捕捞产量的10%;头足类产量20万吨,占捕捞产量的7%;其它类产量10万吨,占捕捞产量的3%。从产量构成来看,鱼类仍是海洋捕捞的主导产品,但优质产品产量不理想。黄鱼产量占鱼类产量的5.7%、带鱼占7.7%;鲐鱼占11.2%,鲅鱼占12.2%,黄(白)姑鱼占1.9%鱼占鱼类产量的22.3%。由于全面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近海海域优质鱼类资源衰退的趋势有所缓解。

(二)海水养殖结构逐步优化,海水养殖产量稳步发展

海水养殖产量360多万吨,其中,鱼类产量17万吨,占养殖产量的5%;甲壳类产量11万吨,占养殖产量的3%;贝类产量274万吨,占养殖产量的76%;藻类产量50万吨,占养殖产量的14%;其它类产量8万吨,占养殖产量的2%

全省海水养殖中,优势主导养殖品种规模进一步扩大。海参、对虾等十大优势品种产值达300多亿元, 占水产品总产值45%。其中,海参增养殖面积发展到4万公顷,产量6.1万吨,产值100多亿元,对虾、梭子蟹、扇贝、菲律宾蛤等年产值均超过30亿元。从生产方式来看,海水养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稳步发展。以深水网箱、普通网箱和工厂化养殖为代表的集约化产量8.1万吨。深水网箱生产规模达到88万立方水体。工厂化养殖生产规模达600万平方米。

(三)内陆渔业生产能力增强,淡水渔业呈快速发展势头

我省近年连续在南四湖、东平湖进行了增殖放流,渔业资源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全省淡水年捕捞产量13万吨,其中鱼类产量11万吨;甲壳类产量1.5万吨。全省淡水养殖产量110万吨,其中鱼类产量100万吨;甲壳类产量6万吨%。从养殖品种看,青、草、鲢、鳙、鲤、鲫等传统养殖品种产量90万吨,占淡水鱼类养殖产量的85%,仍占主导优势;乌鳢、银鱼、泥鳅、河蟹、南美白对虾、鳖等淡水经济品种养殖平稳发展。从生产方式看,淡水养殖的集约化水平逐渐提高。以网箱和工厂化为主要形式的集约化产量16万吨。

(四)水产品加工贸易保持稳定,鲜销产品比重加大

全省共有水产加工企业1900家,冷库1800座,水产品加工能力650万吨。

对主要市场的出口:对日本出口水产品28万吨,创汇12亿美元;对韩国出口15万吨,创汇3.3亿美元;对美国出口13万吨,创汇4.7亿美元;对欧盟出口27万吨,创汇9.7亿美元。

三、渔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渔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全省实现渔业三次产业比例为38.836.125.2,一是水产品的价值继续稳步增长,水产吨价达到9500元;二是水产品加工质量明显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延伸,水产品加工产值达550多亿元。

(二)渔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优势主导品种培育效果显著。全省优势主导水产品中,海参产值超过100亿元;梭子蟹、对虾产值均超过50亿元;菲律宾蛤产值均超过40亿元;扇贝产值超过30亿元;鲆鲽鱼、海带、乌鳢产值均超过20亿元;牡蛎、河蟹产值均超过10亿元。淡水传统养殖品种鲤鱼(30万吨)、鲫鱼(12.4万吨)、鳙鱼(12.1万吨)产值也均超过10亿元。二是水产健康养殖快速推进。水产品健康养殖业不断扩大,海珍品、优质鱼类增养殖继续升温,海参养殖在沿海全面展开,养殖面积4万公顷,产量达6万多吨;对虾海水养殖面积6.4万公顷,产量7.6万吨。深水网箱养殖发展到2600多个。淡水渔业资源条件明显改善,发展的潜力凸显,南美白对虾养殖逐步形成规模优势。加大养殖证制度实施力度,全省已发放养殖证7000余本,发证率达到65%。三是休闲渔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省级以上休闲渔业示范点已达60处,面积3万公顷,成为渔业新的增长点。四是渔民培训和科技入户深入实施。

(三)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渔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地方标准和操作规程,全省已制定地方渔业标准130多项,覆盖了主要养殖品种。认定无公害产地515个,认证无公害产品822个,无公害产地面积已达24万公顷。认真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监管。制定了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查和产地证明两项制度,组织实施了各项抽检计划。全省共监督抽查各类苗种、产品监督抽查样品2000多个,样品总体合格率达91.6%。

(四)渔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力度不断加强,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渔业资源修复项目累计投入资金9.7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投入资金2.9亿元。在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方面。累计投入增殖放流资金3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投入资金1.8亿元,在沿海、南四湖、东平湖和大型水库投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金乌贼、牙鲆、黑鲪、半滑舌鳎鲢鱼、河蟹各类水产苗种110多亿尾。在人工鱼礁建设方面。累计共投入3.75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投入9000万元,扶持建设渔礁区23,造礁300多万空方。在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资金3230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1808万元,扶持建设了莱州湾梭子蟹、长岛皱纹盘鲍等54处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到19.9万公顷,保护稀濒危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和重要水生生物物种50多个。在深水网箱建设方面,累计投入1.4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投入1.25亿元,扶持建设网箱2500个。修复计划的实施,有力带动了群众性投入,五年来共投入资金13.6亿元,增殖放流贝类等水产苗种500亿尾(粒)。

(五)渔业“走出去”步伐加快。远洋渔业进一步发展,全省远洋渔业项目达到13个,远洋渔业企业18家,在外作业的远洋渔船300多艘,总功率达15万千瓦,总吨位11万吨,产量15万吨,产值14亿元。全省共有500多艘渔船进入韩国专属经济区水域作业,入渔率达98%,产量5100多吨。

当前我省现代渔业发展已具备了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但制约因素还很多。一是水域“荒漠化”趋势加重。根据908专项资源调查,我省近海渔业资源种类逐年减少,渔业资源密度明显降低,渔业资源质量逐步下降,经济价值较低的低质鱼类成为近海渔业资源的主体;产卵场、索饵场功能急剧退化,鱼卵和仔稚鱼数量比80年代分别减少39.7%86%。水域呈严重“荒漠化”状态。二是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去年水产品出口量减少,效益降低,固然有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因素,但所谓的“毒饺子”、“毒鱼”事件的影响,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三是渔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我省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存在建设水平低,老旧渔船多,设施落后,安全性能差等问题。养殖池塘大都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简陋,产出能力逐年下降。渔业良种体系不健全,水产苗种场设施老化,选育设施建设不足,良种繁育能力低,难以适应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成果推广项目规模较小,示范效应不够理想。


王静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