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实施“二二一”战略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2010-10-01 09:30:00    作者:宋弢 梁旭日   来源:大众日报  

今年年初,青岛提出了“两个引进、两个优化、一个重点”的工作思路,即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和科研大院所,优化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年初,青岛提出了“两个引进、两个优化、一个重点”的工作思路,即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和科研大院所,优化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遵循这一战略,上半年,青岛交出亮丽答卷:全市生产总值增长 13% 以上;财政收入增长 26.7%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3% 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9% 左右,一举进入月产值过千亿的新阶段。

    实践证明,“二二一”发展战略,抓住了当前青岛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是破解青岛新形势下发展难题的正确选择。而从更深远角度观察则不难发现,这一工作思路与改革开放以来青岛的名牌战略、“一园三区三线”对外开放、东部开发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等发展战略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成为改革发展重要关头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又一个新谋划和大手笔。 为此,记者对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阎启俊进行了专访。

    记者:回顾青岛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一条清晰的主线,那就是着眼于谋划青岛发展、持续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是否也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理解“二二一”发展战略?

    阎启俊:纵观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的发展历程,青岛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科学认识并准确把握每一个时期的大势,适时确定并实施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战略。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们率先树立品牌意识,确定实施创“青岛金花”的名牌战略,催生了今天的海尔、海信等一批国内乃至世界名牌,为青岛今天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谋划实施“一园三区三线”对外开放战略,推动了对外开放的调整升级,同时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实施东部开发和经济重心西移战略,推动了全市发展空间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确立并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开发建设胶州湾北部区域,全面启动青岛高新区建设,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青岛又好又快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和发展平台。

    当前,青岛又到了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政治任务。从青岛自身情况看,如果继续走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必然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和城市品质的下降。因此,我们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确定了加快实施“二二一”的工作思路。

    记者: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两个引进、两个优化、一个重点”的工作思路,涉及转方式调结构的不同方面和环节,怎样正确认识彼此之间的联系呢?

    阎启俊:“两个引进、两个优化、一个重点”彼此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首先,“两个引进”是核心。企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体,自主创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大企业和大院所集聚着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因此,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和大院所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理应成为重点工作目标。只有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才能实现“调得快、转得好”的目标。其次,“两个优化”是前提。没有好的发展环境,项目就难以引得进、留得住;没有合理的空间布局,即使来了项目也难以落得下、落得好。第三,“ 一个重点”是载体。“ 两个引进”、“两个优化”只有落到具体的项目上,才能见形象、见进度、见成效。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承载着城市功能的提升,产业项目承载着经济增长的动力,民生项目承载着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是青岛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必须作为重点加快推进。

    记者:在实际工作中,“两个引进、两个优化、一个重点”的具体着力点在哪里?

    阎启俊: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着眼于提升产业结构,加快引进国内外大企业。要想方设法引进更多大企业,包括大企业的子公司、生产基地和地区总部,特别是研发、销售总部以及财务公司,抢占产业链高端,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要加强定向招商和产业链条式招商,梳理出符合青岛发展方向的重点招商项目,对有投资意向的企业要盯住不放。要加强“以企引企”工作,通过开展产权、股权转让或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等多种形式,推动青岛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

    二、着眼于提升技术结构,加快引进大院所。要进一步确立青岛自主创新的优势领域,真正形成“一个科研点、一条创新链、一个产业面”的放大效应。要深化与中科院的战略合作,有针对性地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企业加强沟通,充分挖掘引进大院大所的机会。要加快组建青岛工业技术研究院,为集中引进大院所搭建平台。

    三、着眼于增强承载能力,加快优化发展空间。继续加快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高新区等重点组团以及新河、女岛、龙泉等六大工业功能区。包括七区在内的主城区,要集中力量推进旧城旧村改造、企业搬迁等工作,通过资源整合腾出发展空间,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体系。

    四、着眼于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优化发展环境。必须从政务、政策、人文、生态等方面入手,把发展环境打造成为青岛突出的比较优势,使青岛真正成为最适宜居住、创业和发展的城市。当前要把优化政务环境作为重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变革政府管理体制、方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效率。

    五、着眼于转方式调结构早见成效,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转方式调结构的快与慢、好与差、成与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百年大计,必须确保质量第一,环湾大道等关键大项目必须按计划如期完工。要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把责任分解到人,有关领导要包具体项目,市委常委要分头到点抓好督查。要加快民生项目建设,确保兑现对人民群众的承诺。
刘宝才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