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0 10:08:00 我要评论
来源: 人民日报“这孩子的心肠太好了”
1962年出生的纪长秋,平日里被邻居们亲切地称呼为“小纪子”,是大家眼中的大好人。由于幼时不慎摔伤,纪长秋左臂弯曲,留下残疾,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他对生活的热情和担当。
虽然家中有其他兄弟,他自己的生活条件也并不好,但父母退休后,纪长秋主动承担起照顾二老的担子,伺候两位老人直至他们离世。
由于妻儿有病,平日里沉重的家务全都压在纪长秋一个人身上。但他从来都和善乐观,让妻儿感觉特别踏实快乐。“我什么也不管,有他呢,可省心了。”妻子至今提起丈夫依然伤心不已。
资料图片
在社区里,每次开展活动,纪长秋都是忙前忙后。在每年邻里互助月举办的“百家宴”活动中,他总会赶来帮助布置会场、联系货物、通知居民。
一次,纪长秋楼下一家过桥米线店的煤气罐突然着火,饭店工作人员和就餐的顾客都很惊恐,楼里还有50多户居民,情势危急。回家路过饭店的纪长秋,不顾个人安危,直接冲进饭店厨房,将3个着火的煤气罐一个一个拎出门外,并及时用湿拖布盖住着火点,防止了一场灾难。
纪长秋牺牲后,老邻居李淑英老人眼睛都哭肿了。她说:“这孩子心肠太好了,帮邻居背土豆、搬白菜、推货车……从来不惜力气,经常是放下自家的活儿去帮别人。”
“虽然他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留下了”
2009年10月11日,长春人民十里长街送英烈。早晨7时,上千市民自发前去悼念,人们静静地伫立在街道两旁,打出横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纪长秋”。
“纪长秋是真英雄,虽然他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留下了。我相信他的精神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他应该成为我们整个社会学习的榜样。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像纪长秋一样的人。”案发时和纪长秋一起勇斗劫匪的“持铁锹老人”王丕城说。
英雄走后,他的家人得到了政府和素不相识的人们的关怀,住上了暖和的廉租房,儿子的医疗费也得到解决。
万宝社区党委书记韩永林说,纪长秋去世后,社区举办过多场英雄事迹报告会,每场都吸引大批居民来听,平时中小学生的辅导员也把学习“长秋精神”当做一种特殊的学习。(记者 孟海鹰)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