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隐功埋名50年甘当庄稼汉

2011-09-20 10:33:00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小布包 秘密 战斗英雄 庄稼汉
[提要] 前半生戎马倥偬、战功显赫,淮海、渡江等10多次重大战役都留下了他鏖战沙场的身影,一等功、特等功的勋章曾在他胸前闪耀。如今,86岁的李文祥老人只是中原大地一个普通的庄稼汉,躬耕乐道,这样的生活他已过了50年。
    新华网郑州8月11日电(记者双瑞)前半生戎马倥偬、战功显赫,淮海、渡江等10多次重大战役都留下了他鏖战沙场的身影,一等功、特等功的勋章曾在他胸前闪耀。如今,86岁的李文祥老人只是中原大地一个普通的庄稼汉,躬耕乐道,这样的生活他已过了50年。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是李文祥的故乡。1925年他出生在当地的一个贫苦农家,幼年丧母,为求生计在兵荒马乱中辗转奔突。1947年李文祥正式参军加入华野10纵,骁勇善战的潜质很快得以施展。“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跟敌人拼到死,就是死,也要死在阵地上!”凭着这一股锐气,李文祥屡建奇功。

  1948年,在济南战役中,城墙屡攻不破的情势下,他挺身而出参加爆破队,冒着枪林弹雨,炸开了3丈多高的永镇门,7支部队从这个缺口攻进了济南城,李文祥荣立二等功。淮海战役鲁楼阻击战中,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和猛烈炮火,李文祥所在的连队殊死搏斗,最后阵地上仅剩他一人存活,他又和增援部队一起死死堵住敌人的去路。这次战役中,李文祥荣立特等功。此后的上海战役、福州战役、平潭岛战役中,他又先后荣立一等功,荣获特等人民功臣奖状、战斗模范称号。

  李文祥军龄9年,最高职务也仅是副连长,却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所有的军功和荣耀都装进了一个小布包,生活归于平淡。如果不是碰巧有人掀开了这尘封的历史,就连他的女儿也不知道父亲竟然有这样辉煌的前半生。女儿问父亲:“你的小布包里是啥东西呀,让这么多人稀罕?”

    1956年,李文祥转业安置到福建省建设厅工作,他不愿坐在舒适的办公室,哪儿艰苦去哪,先后辗转于厦门、泉州、莆田等地,岗位越换越苦。1962年,国家号召干部精简下乡支农,李文祥仍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一样率先响应,转眼间从吃商品粮的国家干部变成了种地的农民。带着妻子重返范县老家的李文祥,拥有的仅是生产队给的3分自留地和15公斤麦子,住处是村里的破庙。因为不像当干部时那样宽裕,李文祥曾被老父追到街上大打出手。媳妇陈宝珍是福建人,青黄不接连菜窝窝和红薯干都吃不饱的时候,她也落过泪:“老李,早知道不跟你来了。”尽管心中憋屈,但他口气却从来不软:“后悔啥!革命分工不同,在哪儿都是为人民服务!”

  李文祥先后担任生产队长、村委会主任,带领村民开挖水渠、复耕农田、推行稻改,不到两年时间,就把亩产一二百斤小麦的盐碱地改造成了亩产200多公斤的稻田。去冬今春,特大旱灾袭击中原,眼看麦子要因浇不上水大幅减产,86岁高龄的李文祥自掏腰包,拿出450元钱请人淘井,淤死多时的机井又汩汩地冒出水来。

  50多年来,李文祥扎根农村,再苦再难也从未向国家伸过手,更没有炫耀过自己的功绩。“文革”后,福建省建设厅两次派人邀请他回原单位恢复干部身份、落实生活待遇,他均谢绝了。“农村再苦再穷,我也要留下来。大家都去富地方了,穷地方没人来了,不就更穷嘛!”去年患脑血栓以后,李文祥还常常央求女儿:“你用三轮车驮我去地里呗,让我看看庄稼。”

  参加革命64年,经历战役10多次,军功章装满布包,可谓功若丘山,可他在繁华处从容转身,甘为乡间一村夫野老。李文祥的一辈子,在别人眼中是传奇,他自己却解释得平淡——“在哪儿都是为人民服务”。

    书包里的秘密 引出尘封半个世纪的英雄故事

  这是一个平静的午后。

  白衣阁乡北街村口,那个苍迈的身影又在家门前徘徊,去年患脑血栓以后他拄上了拐杖。

  老人听说今天有人会来看他,入腊月了,他想又是民政干部来慰问老军人吧。

  下午3点多钟,一大群人从东边过来了。老人看到最前面那位和蔼的中年人,走上前来握住了他的手,但在突如其来的热闹气氛里,老人并未听清这是省委书记卢展工。

    …………

李文祥的结婚纪念照。记者 史长来 摄

    ……就这样,从一个最沉寂的角落里,从一片最底层的泥土中,省委书记无意之中发掘出了无价之宝,一个传奇由此揭秘,一段佳话由此传扬。

  而整个“剧情”的关节点,是李文祥老人突然拿出那个小布包。

  记者在网上反复点开河南电视台的那段新闻片,捕捉当时老人的表情和心理:

  当卢书记解开小布包时,李文祥老人面朝卢书记,下巴抵在扶着拐杖的手背上,好像伏在桌子边的一个孩子,等待老师审查他的假期作业。他的眼神有些忐忑,姿态令人生怜。

  没有一丝炫耀,没有一丝骄傲,猝然之下拿出布包,仅仅只是为了证明,不是虚夸说谎,这一切都是真的,真的。

  小布包里的一切,气吞万里,重逾千钧,真真切切是用命换来的!

  从此,战斗功臣的64年风雷,英雄老人的87年心路,一段光辉的历史浮出水面,一个宏大的人生渐渐显影。

  李文祥的33岁独生女儿李金英,当省委书记卢展工慰问时,她在人丛背后亲睹了那一幕。过后她问:爹,你的小布包里是啥东西呀,让这么多人稀罕?

  记者也问老人,如果省委书记没发现你的小布包,它会悄悄放到什么时候?

  老人笑道:等我死了,放棺材里带走。

    李文祥的人生分为两半——前面15年的从军和转业,如一阵鼓乐的“急急风”;后面50年的回乡务农,如一段音乐的“慢板”。

  前一半雄壮火爆,奇异卓著,高潮迭起;后一半平凡淡泊,沉潜缓慢,波澜不惊。前后如同峰谷,前半有多高,后半就有多深;前半有多奇崛,后半就有多沉寂……然而,静难于动,忍难于纵,更加难能可贵是后一半,更显高风亮节是后一半,更见功夫是后一半,更打动人是后一半。人生在强烈反差中达到完整、平衡、高尚、伟大,前半生是英雄,后半生也是英雄。

资料图片:李文祥

  一把尺子 衡量境界的高低 问我们:你活得满足吗?

  李文祥回乡的同时,一个战斗模范、特等功臣、少尉军官、18级干部已消于无形。村中老人依稀记得往他家送过立功喜报,但他不提便也淡忘。逢到乡亲问起打仗的事,他避开惨烈血腥只讲点片断。后辈们就只知道了他是一个当兵的,一个老军人。

  一切化有为无,这是李文祥重新开辟的一种人生、一种活法。千万人难以放下的,千万人难以做到的,他却自然而然放下了,一心一意做到了,这就是他的纯粹、他的非凡。21年后回故乡的,还是一个像泥土一样天然质朴的大地赤子。其实那个装满奖章奖状的小布包他很珍惜,妻子说留着有啥用?他郑重地说:“这是荣誉。”但他珍藏的方式便是消失。在他看来,能够证明存在价值的,能够体现理想信仰的,不是荣誉,不是地位,而是不断在干,永远在做。这个积极行动的勇者,这个掌握命运的强者,不随波逐流,不苟且偷安,每次选择都义无反顾,识大体,顾大局,从不考虑私利,甚至宁肯损失私利,只为遵循一个原则: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国家的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37岁的李文祥融入了乡村男性精英之中,一回乡就当民兵连长,不久又当生产队长,满腔热忱地投入了生产建设。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一边是火红的建设激情,一边却是昏黑的居家日子。

  老宅不大,容不下突然归来的夫妇。进家头两夜,只得露宿在院子里。父子兄弟分开过,陈宝珍在院角地上摆三块砖头,天天支个小钢精锅烧柴做饭。

  直到有一天,父亲把李文祥追到村街上大打出手!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