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名称来历与民族渊源

2011-11-22 20:24:00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阿昌族;阿昌;骠国;漂人;沐英;先民;孟四通
[提要] 汉文文献记载,阿昌族有“峨昌”、“蛾昌”、“萼昌”等读音相近的名称。汉文献记载阿昌先民在一千多年以前主要居住在云龙地区,这正是在户撒的东方,与曼回寨的传说相吻合。……俗有大百夷、小百夷、漂人、哈喇……阿昌等名,故曰百夷”。

  汉文文献记载,阿昌族有“峨昌”、“蛾昌”、“萼昌”等读音相近的名称。不同居住地区的阿昌族,又有不同的自称,陇川地区自称为“蒙撒”、“傣撒”、“衬撒”等,梁河地区则自称为“汉撒”、“阿昌”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该民族的意愿,通称为“阿昌族”。

  族源传说主要有四种:

  户撒区曼回寨传说自己的祖先是从东方来的;他们从东渡过怒江,历尽艰辛,来到户撒安家落户。汉文献记载阿昌先民在一千多年以前主要居住在云龙地区,这正是在户撒的东方,与曼回寨的传说相吻合。

  传说阿昌族的祖先来自“胡居胡康”。“胡居”是江边的意思,“胡康”是江头的意思,指伊洛瓦底江的上游,在户撒区的地方。户撒的老人说:阿昌族祖先有三兄弟(即三个支系),老大叫先岛,老二叫阿昌,老三叫载瓦(现为景颇族的支系)。“先岛”最早来到户撒地区,“阿昌”随后了来了,只有“载瓦”因路未赶到,所以后来成为景颇族的一个支系。

  腊撒地区曼旦新寨传说阿昌族是从南方靠近“孟四通”的坝子迁来的。那时,“孟四通”坝子官家的老大和老二兄弟不和睦,老二被哥哥赶走,带着一些老百姓来到户撒、腊撒坝子。曼回寨的阿昌族也传说,住在户撒地区几家姓蒲的,是被南方的“缅王”赶到北边来的,以后变成阿昌族。

  还有一中分户撒的阿昌族,传说自己的祖先是汉族。他们有的人家曾有汉族人家供奉的“天地君亲师”牌位。据老人们说,他们的祖先原来居住在祖国内地,明朝初年跟着大将沐英征讨云南,以后留下来屯垦戍边,与阿昌族通婚。

  阿昌族源于古代的氐羌族群。唐代以前氐羌族群逐渐南迁,其中有一支阿昌族的先民南迁到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一带。后来,一部分迁至怒江西岸,即古代称作“寻传”地区,史籍称为“寻传蛮”。十三世纪左右,这部分先民南迁定居于今陇川县户撒坝子,另一部分沿大理云龙、保山腾冲一带迁徙,最后定居于梁河地区。据清代王文风《云龙记往·阿昌传》中记载,大约二世纪,阿昌族先民“刀耕火种,迁徙无常,每一山有五六家或七八家,多不过十余家,亦不屯聚,庐舍率隔百步或半里,酋长名曰头人,凡一山所居,有臂力过人与善射能走者,即自为之,不相统属。无官职,亦无赋役,男女婚配,无媒,听自择,不计同辈尊卑……不知岁月,耕种皆视花鸟,梅花一开以记年,野靛花十二年一开以记星次,竹花六十年一开以记甲子。”据《后汉书·西羌传》等文献记载,羌人是我国西北古老的游牧民族,主要活动于今甘肃兰州以西、青海西宁西南的辽阔区域。

  远在周秦之际,就开始有羌人向南方迁徙,逐渐到达今四川、云南等地,其中一部分很早就散居于川西到滇西一带,成为云南境内古老民族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的迁徒变动,西南地区民族不断分化或融合,到唐初出现了名号不同的民族,其中与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渊源关系的有叟、僰、摩沙等。阿昌族为彝语支民族之一,与这些古代民族有着渊源关系。一些学者认为,古代叟人后裔分化成若干民族,阿昌是其中之一。

  唐朝时期,以洱海为中心建立了南诏王国。唐人樊绰所著《蛮书》卷三载:南诏王阁罗凤“西开寻传,南通骠国”;卷四又说:“寻传蛮,阁罗凤所讨定也。”寻传即今澜沧江上游以西至缅甸克软邦境内祁鲜山以东地区;骠国即今缅甸曼勒境。寻传之地因“寻传蛮”得名,而“寻传蛮”就是阿昌族的先民。此时,阿昌族先民还处于较原始的状态,生产力低下,以渔猎和采集为生。

  元代出现了“峨昌”、“阿昌”的称谓。《元史·地理志》金齿等处宣抚司说:“其地在大理西南,澜沧江界东,与缅甸接。其西土蛮凡八种:曰金齿、早百夷、曰繲、曰峨昌、曰骠、曰僰、曰渠罗、曰比苏。“峨昌”为八种“土蛮”之一。《元朝征缅录》载,至元十四年(1277),“缅人犯边”,被元军击溃,退至沿边地带,“为阿禾、阿昌邀杀,归者无几”。

  “阿昌即《元史·地理志》中的峨昌”。有元一代。他们居住在大理路、永昌府、腾冲府、镇西路、茫施路和麓川路,这一带大体上就是南诏时期的“寻找蛮”活动地区。

  明代汉族文献中对阿昌族有更确切的记载。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五龙州说:“境内多蛾昌蛮,即寻传蛮”;卷六腾冲司说阿昌族先民“居山野间”;《百夷传》载:“百夷在云南西南数千里,其地方万里。……俗有大百夷、小百夷、漂人、哈喇……阿昌等名,故曰百夷”。

魏鹏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