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文学简介

2011-12-16 15:56:00     作者:    来源: 中国网综合消息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布依族村寨;声韵学;布依戏;文学著作;文学作品;书面文学;王仙姑;王刚
[提要] 过去布依族的民族文学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清代和民国时期,出现了一些布依族文人用汉文写作的诗文。才开始有了布依族的文人文学。1949以后,一批布依族中青年作家及民间文学工作者,用汉文创作出各种体裁的本民族书面文学作品,并整理了不少民间口头文学,使布依族的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得到了发展。

  过去布依族的民族文学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清代和民国时期,出现了一些布依族文人用汉文写作的诗文。才开始有了布依族的文人文学。1949以后,一批布依族中青年作家及民间文学工作者,用汉文创作出各种体裁的本民族书面文学作品,并整理了不少民间口头文学,使布依族的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得到了发展。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版了《布依族文学史》,对布依族文学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从而开创了布依族文学的新局面。

  (一)民间文学

  布依族的民间文学目前已整理出来的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童话、寓言、笑话、民间歌谣等。这些民间文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生动,经过世代相传,它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研究布依族的社会历史、风土人情、思想文化和语言艺术等都具有很大的价值。

  神话与传说

  神话和传说在布依族民间文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在布依族地区流传的神话故事中,有一种是解释复杂的自然现象,如《力戛撑天》、《射太阳》、《当万和蓉莲》、《洪水朝天》、《赛胡细妹造人烟》《岩岗和竹娥》等。对布依族先民来说,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的产生和人类的起源始终是一个迷。他们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出发,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作出了天真的、富有情味的解释。

  还有一类是同自然斗争的神话,如《捉旱精》、《锁孽龙》、《治风魔》等。反映了布依族先民抗旱防洪、治风等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事迹。

  布依族民间传说,是布依族劳动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古迹、自然风物和民族风俗习尚有关的故事。这些传说,如《杀虎射鹰》、《茫耶寻谷种》、《斗犀夺珠》、《岩竹夺宝》、《刺梨的来历》等,歌颂了勇于献身,为人类寻求幸福和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的业绩的;又如《黄果树瀑布的传说》、《迪万和娘花》(关于花溪的来历)、《龙宫的传说》、《犀牛洞的传说》等,描绘了布依族的自然风物和地方古迹。又再如,《三月三赶毛杉树歌仙节的来历》、《六月六赶查白歌节的来历》、《四月八牛王节的来历》、《铜鼓的来历》、《月琴的来历》、《吹木叶的来历》、《甩糖包的来历》等。传述民族风俗和民间乐器的来历。

  民间故事

  布依族民间故事的产生,比神话、传说较晚,是布依族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产物。这些民间故事反映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劳动生产故事,如《阿三挖井种庄稼》、《尕占龙和普米天》、《太阳瓜》和《甜桔和酸桔》等;长工斗地主的故事,这类故事多表现人民的机智,有《长工治老财》、《力猛和黄吞象》、《甲金的故事》等;惩恶扬善的故事,有《九羽衫》、《螺蛳姑娘》、《角力》《聪明的小山羊》、《田鸡和老虎》、《龙梅》、《阿昂斗鸹怪》等。总之,这些故事,不仅再现了布依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绚丽多姿的社会生活和风情习俗,而且真实地表达了布依族人民在各个不同时代的思想和愿望。

  歌谣

  布依族是一个喜爱唱歌的民族。在劳动时,或在劳动之余,特别是在传统的喜庆节日中,在布依族村寨和田边地头,到处都可以听到优美、激越的歌声。布依族民间歌谣,有用布依语唱的,也有用汉语唱的。用布依语唱的,五字一句居多,也有长短句;用汉语唱的,七字一句为主。不论是五言、七言或长短句的歌谣,均求押韵。其格律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首句的最后一个字与第二句第二字同韵;第二、三句的最后一个字分别与第三、四句的第二字同韵。第二种是第一、二、四句的最后一字都要押韵。第三种比较自由的,只是分别押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的尾韵,即逢双句必须押韵。

  布依族的民间歌谣,形式活泼多样,凡一首能单独咏唱的叫“散花调”,两首合成的叫“双调”,两首以上构成的叫“长篇歌”或叫“排歌”。

  歌谣的思想内容丰富多彩。有生产歌,风俗礼仪歌,酒歌,浪哨歌,诉苦歌,反抗歌,盘花歌等。这些歌谣,不仅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而且对社交往来、传授历史和生产知识有重要作用。

  叙事长诗

  布依族的叙事长诗其内容有叙述布依族有关习俗来历的,如《杉郎和树妹》(三月三节)、《查郎与白妹》(六月六节日)等。有歌颂农民起义的,如《王仙姑》、《王刚》等。更多的是爱情叙事诗,如《古扎与春红》、《布卡和兰莎》、《全竹情》等。

  叙事诗,在表现方式上普遍使用重迭、复沓、对仗、比兴等手法。复沓又有段式和句式两种。一般还有“序歌”、“尾声”等。此外,在布依族民间文学中,还有童话、寓言、民间说唱、谚语、迷语等种类。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二)书面文学

  1949年以前,布依族除有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外,明、清以后,随着汉族文化不断深入布依族地区,也出现了一些布依族文人用汉文写作的诗文,其中有的在全国文坛上还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们是布依族书面文学的先驱。这一时期较著名的作家和诗人有清道光至同治年间的莫与俦、莫友芝、莫庭芝父子三人,光绪年间的黄锦辉、韦清兰、王由孝,民国年间的刘泽民等。他们的作品主要有诗词和散文,而以诗词为最。多莫氏父子三人为今贵州独山县人,父莫与俦为清代著名汉学家和教育家,善诗文,诗风淳朴,留有《贞定先生遗文》四卷。子莫友芝为清代著名学者,精研经学、汉学、声韵学、训诂学等,并擅长书法、诗词,平生著作很多,遗诗近千首,以山水诗及生活小诗最引人注目,集有《邰亭诗钞》、《邰亭遗诗》、《邰亭遗文》《影山词》及《黔诗纪略》等。莫庭芝,莫友芝弟,清著名教育家,精文字学,善诗词古文,词的艺术造就较高。文学著作有《青田山庐诗集》二卷,《青田山庐词》一卷。黄锦辉,今贵州册亨县人,清末秀才,出口成章,才气惊人,为人刚直不阿,不畏权势,曾以才华打下州官蔑视布依族人的威风,深受群众赞颂,其诗得以口耳相传,内容有关心群众疾苦、不满统治者欺压百姓的《为民诗》及歌咏山川风物、描写劳动生活等诗。韦清兰和王由孝均为今贵州望谟县人,清末诗人,未见专著,仅留下一些风物诗和生活诗。刘泽民,今贵州福泉县人,民国时期县长,为官清廉,热心地方教育和建设事业,工诗能文,并擅长书法绘画和篆刻,写有不少诗篇,集有《涵青室诗稿》、《涵青室词稿》、《剑魂诗钞》等。

   1949年以后,涌现出一大批布依族中青年作家和民间文学工作者,如王廷珍、罗信和(汛河)、弋良俊、韦廉舟、罗国凡、罗吉万、罗大胜、蒙萌、黎军、王泽洲、毛鹰、王运春、王文科、卢朝阳、吴昉、江农、王芳礼、杨路塔、韦安礼、黄国瑄等。他们创作出了不少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诗歌、散文、小说、曲艺、戏剧等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还搜集、整理不少民间文学作品,为布依族书面文学开创了崭新的局面。他们的作品有的还受到了嘉奖,如王廷珍的歌词《深深的思念》、罗国凡的短篇小说《节日回到布依寨》、罗信和的短诗《百岁老人》、罗吉万的短篇小说《紫青色的铁链》、王泽州的短诗《春夜,月光依洁》、蒙萌的短篇小说《搭在马背上的擂台》、王运春的短篇小说《刺梨花开的时节》、罗大胜的长篇小说《司令员之死》、以及卢朝阳的民间故事《黄果树的故事》,杨路塔的长篇叙事歌《月亮歌》、韦安礼的布依戏《罗细杏》等,都分别获得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为布依族文学作出了贡献。

马震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