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4 13:41:00 我要评论
来源: 中国网“德昂”,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名称,在我国史籍中出现的比较晚,直到清代,乾隆《东华录》、王昶《征缅纪闻》及光绪《永昌府志》诸书才单独有了记载,称他们为“崩龙”,解放后沿用了这个名称。现在根据本民族意愿,并报请国务院批准,自1985年9月起正式更名“德昂”。
“昂”,是本民族自称。在他们的语言里,“昂”具有“山崖”、“崖洞”的意思。据他们的古歌所称,德昂先民最早是住在崖洞里的,“昂”似乎包含着他们对先民住居崖洞的历史的记忆。德昂族曾是一个人口众多、有很多支系的民族,根据老人们的追忆,这些支系有:汝旺、汝果、汝娥、汝竞、汝本、汝波、汝别牙、汝买阿、汝昂、汝康、汝腊、汝王、汝科、梁、干得别列、汝不列、汝不峨、汝不冬、汝孟丁、汝孟得丁、汝格若等。现居住我国境内的多数是汝不列、梁、汝买阿。他们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其中德昂语又分“不列”、“汝竞”、“汝买”三种方言,但是没有代表自己语言的文字。
每个民族对于人类起源及早期的历史都有自己的传说,德昂人也不例外,他们也有自己独具特点的《创世纪》和各种传说、古歌。古歌《达古达楞格莱标》说:在有人类之前,天界有一株茶树,它愿意离开天界到大地上生长。万能之神(或智慧之神)考验它,让狂风吹落它的102片叶子,撕碎它的树干,并让树叶在狂风中变化,于是,单数变成了51个精明能干的小伙子,双数变成了51个美丽的姑娘,他们互相结成了51对夫妻,共同经历了10001次磨难之后,有50对夫妻返回了天界,仅最小的一对留在地上,他们就是德昂人的始祖。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其中有个要素颇值得人们回味:树叶,无疑告诉我们其祖先肇始于森林,而茶树和德昂族古代的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且反映了德昂人早期对茶叶的图腾崇拜。
在德昂族中还广泛流传着祖先是从葫芦(或岩洞)里出来的传说:从葫芦里出来的人,长得一模一样,分不出你我。后来有一位仙人把男人的面貌区分开来,男人们又用藤篾做成腰箍,套住出了葫芦就满天飞的妇女。从此妇女都戴腰箍,并且与男子一起生活。故事所说"男人都是一个模样,分不出你我他",即反映了每个妇女可以和任何男子结合,因为他们都是一样,没有必要选择。这或许反映了一群兄弟和一群姊妹之间不分彼此的婚配,没有固定配偶的状态。"后来有一位仙人把男人的面貌区分开来"之后,妇女方才从具有不同面貌的男子中选择配偶。妇女有权选择男子,婚姻的主动权操在妇女手中,所反映的是"母系家庭"(或母系氏族)时代的情况。德昂族还传说:过去是妇女串寨子,男子在家做家务、编竹器。
有一天晚上,男子们一个竹篮都还没编完,妇女已串过七户人家,这引起了男子们的不满,从此男子就叫妇女守家,由他们去串寨子。这个故事反映着从母系家庭转变为父系家庭的概略记忆。而只有到男子想出了办法,“用藤篾腰箍把妇女套住,妇女才和男子一起生活”的时代,父系家庭才算最终确立起来。它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德昂族古代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
德昂族按其语言系属为孟高棉(Mon-rhmer)民族系统;按其人种特征亦主要为南亚民族集团;按现代民族志调查资料,亦见其与周边民族傣、景颇、阿昌等民族的区别。再考察其社会生活,可知其过去的农业发展水平并不低于其他周边民族,因此,我们可以有一个初步的结论,德昂族是一个历史渊源甚古的民族。
史学界普遍认为汉晋时期云南永昌的濮人是德昂族的先民。就濮而言,其分布范围极为广泛,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百濮"。百濮的情况比较复杂,是许多个族群的总称,其中也包括云南最早的土著居民孟高棉语族各族的祖先部落。
汉晋时期的德昂族被称为“折(缠)腰濮”。而濮人早已定居的滇西地区,是古代中国和印度进行文化交流和商业交往的“蜀身毒道”的中间环节,现今一些学者多称之为“南方丝路”。“蜀身毒道”出永昌、腾冲经今日缅北的陆路可通往印度、阿富汗。此时的永昌,是这条路上的一个大站口,是商品的重要集散地之一。
从公元6世纪后半期至10世纪末的400余年,永昌境内濮人的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显著特征是兽力和铁器普遍用于农业。而在纺织方面,知道了染织五彩花布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金齿”在元代作为地名,指今德宏、保山一带。“金齿”之名,起源于“用金套包牙齿”,最初是一种风俗习尚,后演变为部落名称,其中也包括了德昂族先民的部落。元代史书称它为"金齿国"。元朝统治时期,曾对金齿民族进行军事征服,金齿不断反抗,经济遭到破坏,军事实力受到极大削弱,政治势力也日益衰落。到了元代中期,德宏地区傣族势力逐渐强盛,元代末期,傣族统治者已逐渐把盈江、潞西地区的德昂等民族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了。
明清时期,金齿继续衰落,德昂族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多次反抗傣族土司的斗争,终因力量悬殊,以失败而告终,许多人被迫离开本土,迁往他乡。解放初期,我国境内德昂族人口仅有6000余人,且居住分散,是典型的小聚集大分散的民族。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