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悠扬青竹摇:拉祜族

2011-12-28 10:23:00     作者:    来源: 光明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葫芦节;神林;双脚跳起;拉祜年;芦笙舞;烤茶;青竹
[提要] 川流不息的澜沧江水哺育了勤劳勇敢的拉祜民族。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葫芦保存籽种,表示五谷丰登;饮用葫芦水,表示健康长寿;房屋、生产工具、衣物等有葫芦标志,表示吉祥如意。璀璨绚丽的葫芦神话和芦笙歌舞,造就了能歌善舞的拉祜民族。

拉祜族姑娘

  川流不息的澜沧江水哺育了勤劳勇敢的拉祜民族。为了生计和逃避战乱,拉祜先民从遥远的北方“北氐南氐"、"牡必密必"来到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的"勐缅密缅"(今临沧市)和澜沧牡密(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发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广阔山区。那是白云深处拉祜先民开创的美好家园,在逶迤山林中透出一种独特的朴素与神秘。

  拉祜族自称为"拉祜",是用虎命名的民族之一,也称"朋雅佩雅",意为葫芦的儿女,是典型的山地民族。原生村社、母系大家庭、双系大家庭在20世纪末仍有遗存。1953年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至1990年又先后成立了孟连、双江、镇沅三个拉祜族等多民族自治县。其中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单一拉祜族自治县,那是美丽的拉祜山乡,人间的世外桃源,也是闻名遐迩的普洱茶文化发祥地之一。

  传说至高无上的厄莎神,创造了天地日月,创造了孕育人类的葫芦籽,始祖扎迪和娜迪从葫芦里出来繁衍了人类,从此有了拉祜族。拉祜族是用歌舞抒写历史的民族,"说千来了说万来,打开葫芦人类来"拉祜族从葫芦里诞生。"扎迪是厄雅的儿子,娜迪是莎雅的姑娘,扎迪是葫芦的儿子,娜迪是葫芦的姑娘"葫芦是拉祜族的吉祥物。"芦笙吹响跳起来,舒心的歌儿唱起来"拉祜族离不开芦笙。男孩从七八岁就开始学吹芦笙,民谚"谷子黄,拉祜欢,山山岭岭芦笙狂",就是拉祜族芦笙歌舞盛况的真实写照。传统上成年男子出门身上至少带有三个葫芦,一个装水或酒,一个装火药,一个葫芦笙。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葫芦保存籽种,表示五谷丰登;饮用葫芦水,表示健康长寿;房屋、生产工具、衣物等有葫芦标志,表示吉祥如意。

  委婉动听的拉祜5声音阶也源于芦笙的传说。相传人们为了感谢厄莎创造万物,赐人类籽种,教人耕作,五个兄弟团结一心,用葫芦和五根金竹管制成了感恩厄莎的芦笙。金竹黄竹有节子,拉祜也有年月日,传统盛大的拉祜年"科尼哈尼"不仅辞旧迎新划分年节,更是拉祜族祈求粮食丰收、人丁兴旺、民族团结的美育礼仪节日。"桃花年来到,李花年来到。百鸟千鸟啊,聚在蜜糖花树上,千人万人啊,欢聚在科尼哈尼。男的过年穿新衣,女的过年穿新衣,吹起金竹葫芦笙,吹起泡竹哩嘠嘟,双脚跳起芦笙舞,开口唱起过年歌。在这欢乐的李花年里,在这欢腾的桃花年里,大年四天是女人的年,小年三天是男人的年。糯谷种子当福种,饭谷种子当寿种,桃花插在糯谷种,李花插在饭谷种,一对粑粑做年礼,一对蜂蜡做年花,一棵青松栽年树,一对甘蔗靠两边,松树常青树,甘蔗甜心里。"拉祜族用最隆重最具民族性的芦笙歌舞迎接美好的明天。

  璀璨绚丽的葫芦神话和芦笙歌舞,造就了能歌善舞的拉祜民族。人们在节庆和婚丧嫁娶时,常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当听到著名电影《芦笙恋歌》主题曲《婚誓》时,你能感受到人间真情的质朴甜美;当拉祜人民跳起芦笙舞时,你体会到的是祖先的智慧和自强不息团结向上的民族精神;当拉祜人民跳起欢快热烈的拉祜摆舞时,你感受到的是民族蓬勃发展的朝气。

  根据拉祜族历史文化发展的需要,199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法定葫芦节"阿朋阿龙尼"为拉祜族全民的节日。拉祜族葫芦节和澜沧县、双江县芦笙舞已被收录在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拉祜族用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划分村寨。村寨有寨门、寨神、佛堂、神林、坟山、水源林、耕地等。新中国初期,农业生产粗放耕种,保留着狩猎、采集和捕捞的生产传统。土地公有,习惯上"蒿子开花随人种"。主要种植旱谷、荞、玉米等,耕地13年轮歇耕种。生产工具有锄头、镰刀、钐刀等。拉祜族有着特殊的社会性别制度,女性抚养老人,继承财产,家庭地位较高。村寨男性头人决定村寨公共事务。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村民大量种植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逐渐适应了市场经济,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摩托车、电视机等现代商品上山进寨。

  神奇有序的筷子成双,顺天理男女和谐,历史上卡些头人的管理制度,自然资源管理的乡土知识,诠释了拉祜族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烧烤和舂类食品是拉祜族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烧烤鸡、叶子包烧鲜鱼、舂辣椒等深受拉祜同胞喜爱。拉祜族对烧烤的喜爱也融入茶文化中,民谚:"没有茶喝会头痛",拉祜烤茶是将茶叶在火塘边烘烤至叶黄清香时加入滚烫的开水。为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头道烤茶主人自己喝,第二道烤茶敬客人。一碗喷香的烤茶,馨香绕怀,沁人心脾。纯美的茶韵承载着拉祜人民广交天下朋友的美好情谊。

  改革开放后拉祜生活换新貌,苦聪山寨新生活,糯扎渡电站促发展,乡村公路四方连,小车摩托处处跑,开辟茶园千万亩,甘蔗事业喜人家,家家户户电灯明,电视广播看得着,手机电话接不赢,科学发展奔小康。

  勤劳拉祜,快乐拉祜,有如青竹年年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凝练萃取拉祜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与中华民族56个兄弟姐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进。

  苏翠薇为云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云南省民族学会拉祜族研究会秘书长。

  【链接:拉祜族】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区也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拉祜族人口为453705人。拉祜族使用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1957年,国家帮助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踏春而舞

魏鹏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