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经济广播:原汁原味的拉祜族葫芦节晚会
2011-10-24 13:17: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我现在是在十年前的老朋友家里,拉祜族一个知名的老人,叫胡开贵,他十年前我来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的时候,就到他的家里来采访,这是拉祜族非常值得尊敬的一个文化老人,当年我采访的时候,已经是71岁了,今年已经是年过八旬,但是看着身体是非常健康,半个小时前我们刚刚到他家里,正在和老人谈,谈到这十年来家里变化,整个县里的变化,整个拉祜族民族的变化。
主持人男:接下来我们要接通施晓亮的电话,你好,晓亮。
施晓亮:你好,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施晓亮。
主持人男:现在是在路上吗?
施晓亮:我现在是在十年前的老朋友家里,拉祜族一个知名的老人,叫胡开贵,他十年前我来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的时候,就到他的家里来采访,这是拉祜族非常值得尊敬的一个文化老人,当年我采访的时候,已经是71岁了,今年已经是年过八旬,但是看着身体是非常健康,半个小时前我们刚刚到他家里,正在和老人谈,谈到这十年来家里变化,整个县里的变化,整个拉祜族民族的变化,各方面的变化,经济上、生活上、文化上等等,聊的正欢呢。
主持人男:我看到你十年前拍的拉祜族的一些照片,他们的真挚纯朴的笑脸,他们的居住环境还住着茅草屋,我不知道现在的拉祜族,你的这些朋友的村寨里,会不会有一些新的变化。
施晓亮:村寨我还没有去,可能下午或者是明天去。刚刚老人的女儿,小女儿,当年我来采访的时候,她是团县委书记,现在是县里面的残联的常务理事长。现在去接小孩去了,刚才正好说到这个问题,说当年的时候,到山寨里面去,看着还是蛮纯朴、传统。所谓传统有两层含义,一个是民族文化的传统,再就是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生活的状态,包括衣食住行,特别是住房都会是,传统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比较贫苦,他们是在云南边陲地区少数民族,他们的住房叫干栏式住房,干栏式住房在我们看来是蛮简单甚至简陋的,就是一些独木结构,然后房顶是茅草房。现在居住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老人也说,当然这种变化我待会儿说起来之后,大家还会感觉到这是我们很多年以前的生活了,当然这种生活对他们来讲就是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比如说他说现在生活大多了,茅草房现在大部分都换成石棉瓦了,有一部分比较富裕的家庭,房顶上挂瓦了。可能还有有一些砖瓦房,这是他们比较大的变化,他们觉得最大的变化是交通的变化。原来的时候,我这个是深有体会,包括我的女儿,我们到怒江大峡谷里去,居住在高山之上的这些民族,交通是个大问题。他们经常来讲,他们就是箭步如飞,天天上山下山,整个的山上来下去就得有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但是对我们来讲就是三个小时、四个多小时。他们拉祜族同样原来是生活在高山之上的一个民族,他们的交通状况当地的,我在怒江大峡谷里见到的在高山上居住的这几个民族差不多,交通状况是非常成问题,但是他说现在是只要有村寨的地方路就都修的非常好,然后他说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交通工具变化。原来走路,现在是年轻人几乎人人都有一辆摩托车,他们认为摩托车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变化。不光是行走方便,省力,节省时间,还是作为生产工具。比如说这个季节开始收稻谷了,原来的时候人居住在山上,可能他的田地会在半山腰会在山下,那他们就会人背,条件好一点的就是马驮,现在就是说,你打了稻谷之后,晒好之后,就装到袋子里,用摩托车就能带上去了,他们认为这种变化是他们生产和生活中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和改观。当时这些村寨相隔十年之后,到底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我下午才能看到,我现在只是听他们说。另外老人说,你看县城变化多大,原来我来的时候,那时候还住一个,我都记不清了,好像是一个人十块钱还是几块钱的这么一个县里的小招待所,现在这个地方和我们山东的任何县城也没有太大的区别,道路、楼房都建的比较好,我们昨天晚上到的比较晚,跟县委宣传部的老朋友一块吃完了饭之后,住的就是县政府县委旁边的一个宾馆,整个县委前面的这条街,就是一条非常繁华的商业街,类似于泉城路,很繁华。让我想不到的是,我昨天出来逛已经十点半了,沿街的各个商铺都开着门,而且我们在山东各个城市里面,县市里面见到的所有品牌,还有一些见不到品牌,都在这边全都有专卖店,还有他的几个大卖场,到十点了还没有关门,我觉得这边的经济这几年是确确实实的发展,发展的很快。
还有我十年前的一个老朋友,当时是宣传部宣传干事,我十年前来的时候,就是他陪同来胡老家采访的,到各个山寨里面采访,叫谭春。我在微博上今天早上发了几组照片其中有几组照片就是他拍的。今天他也是是陪我来到胡老家,这两天到各个山寨也是他陪同我。他就说到十年前那个时候,我感觉到还是比较贫苦,这个地方至今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当然现在不叫贫困县了,叫国家和省重点扶持县,重点帮扶县。当年的时候,贫困县的标准是人均年粮食是300斤,人均的收入是五六百块钱,当时的时候是很大的一部分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现在他给我提供的数据,现在还有接近20万人还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的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是1196元年收入,他们现在的贫困人口还有28万多,就占到全县总人口的57%,这还是说生活相对来讲还是比较贫困的,但是从胡老和他的家人,他女儿的嘴里说出来,就已经是发生了非常非常大的变化。他女儿因为现在在城市里,在机关单位工作了很多年,原来做团县委书记,现在又在残联主持工作,她接触到的各层面会比较多,从她的嘴里说出来,她说的最大的变化是,可能你十年前来的时候你走入任何的一个村寨里,会感觉到这个拉祜族特别的闭塞,封闭,和羞涩,见到外人和生人的时候,很不善于言表,会躲避。现在你再走入任何的一个村寨的话,会发现这一点有非常大的变化,他们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展示自己的热情、能歌善舞的这一面,这一点是得到了整体的提升。而且昨天晚上我到的比较晚,和谭春和两位副部长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一边吃饭他们就打开宾馆里墙上的平板电视,放了一段前两年,他们每年都举办一个本民族的葫芦节,这个葫芦节上会做一台大晚会,他们在没有说的时候,我以为这个就是请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等等这样的大型的成熟的晚会的团队来做的,无论是舞美、灯光,特别是节目的内容,也就是各个节目的环节、镜头的切换都非常专业,做的很能吸引我,但是我看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问,这是哪儿做的?他们说他们县里自己做的。而且特别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现在做这些大型的晚会不会请任何的一个明星,就是自己来策划、自己来组织、自己来拍摄,没有任何一个专业演员,所有的台上的演员全都是土生土长的以拉祜族为主的20多个少数民族,各个山寨的,他们放下锄头,可能脚上的泥巴还没有洗净,穿上本民族的服装,来到这种灯光璀璨的舞台上,就能很自然的像在自己的山寨里,田间地头唱起来跳起来一样。我觉得非常非常好,就这一点我想展开说一点,就是我走过的很多县份,他们都有强烈的对外宣传的愿望,都会请一些明星花很多的钱,很大的代价,请明星来,动辄就是七八十万,然后唱首歌,唱首县里的形象歌。比如说在腾冲就看到是谭晶,是请谭晶来唱,可能就七八十万,唱了一个叫《腾冲等着你》。在我的听来,这种美声的唱法,远不如当地的一个少数民族的村寨的村姑唱的,高音也没那么高,音色也没那么美,而你想谭晶这样的,即便水平再高,她到了这个地方,她用几天,至多十来天的时间,她怎么会能够融入体会,能够学到这个民族的哪怕一些皮毛呢?我觉得都学不到。所以说很多地方包括上一站,在沧源佤族自治县,他们会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每年的司岗里艺术节就会请很多的明星大腕,花很多很多的钱,然后来做一些四不像,唱出来的佤族的歌有那么一点韵味,但是让当地的老百姓颇不买账。而且我十年前采访过的像佤族的民间文化传人,他自己光培养自己佤族的演艺小伙子、姑娘散布到全国各地的演艺场所就有二三千人,有非常高的水平,创作也非常高的水平,演出也非常高的水平,他们都不用,觉得外来和尚会念经,花了那么多钱,你把这些钱的一半,甚至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来扶植当地的本土的艺人多好,现在明星大腕也并不是说就多少吸引眼球,老百姓天天在电视上看,你过来这么一个人,他们也并不太当回事儿,所以澜沧这种做法我就觉得非常非常的好,我可能会把这场晚会中一些精彩的判断,我拿出来过多少天之后就会放到大众网的视频上,大家去看一下,什么叫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你好的音乐人,作词、作曲、歌唱家、明星,他也得体验生活。当然现在这几年关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的讲话,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去重视了,现在采风,深入基层的人也越来越说了,甚至简谱都不太会,那么就唱歌了。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澜沧做的这个晚会就充分发挥本民族的民族文化,把他们的精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让本土的老百姓来走上舞台,他们人人都是大明星,这样的一台晚会,比我看到的中央电视台的《神州大舞台》、《同一首歌》,我觉得要好得多。因为你再专业的演员,让中央歌舞团、中央民族歌舞团,他来体验生活,没有几个月,他唱不到这种程度,而且经过这种所谓高于生活、源于生活的艺术提炼之后,我觉得就已经变味。我昨天前天在佤族的村寨翁丁山寨里面听到的那一些美如天籁的佤族的传统民歌在我听来,而且不光在我听来,在很多专业的音乐人士他们到这边来,都跟我说过,说是中央歌舞团、中央民族歌舞团他们一辈子也唱不到这种状态,这种像天籁这样的状态,他们是真正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歌声,然后不搀杂的任何的矫情,任何的修饰,会大本嗓唱出来的,会让人感觉到人与自然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非常和谐,甚至我女儿平常也不太有音乐细胞,她现在都会随口就能够哼唱,蛮有韵味的。我觉得这种音乐对人的陶冶、对人的影响还是蛮大。还有几分钟?
主持人男:现在时间已经到了,我们在明后天的节目中再继续跟大家分享,好吗,晓亮?
施晓亮:好的好的,那这样的话,那如果明天时间巧合的话,尽量安排让拉祜族的民间的歌手歌几首拉祜族的原汁原味的歌曲,给大家分享一下。
主持人男:好的,那我们也希望大家登录到大众网来关注晓亮的文字和音频,以及晓亮的图片,好了,谢谢晓亮,明天见。
马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