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述墨脱门巴族雕塑

2011-11-03 11:30:00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世代生活在西藏高原这块土地上的勤劳、朴实、善良的门巴族,在与自然界不断作用、不断斗争的过程中,开拓了自己的生存环境,获得了以满足种族兴旺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自我意识和自我感受,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宗教文化和艺术。

  世代生活在西藏高原这块土地上的勤劳、朴实、善良的门巴族,在与自然界不断作用、不断斗争的过程中,开拓了自己的生存环境,获得了以满足种族兴旺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自我意识和自我感受,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宗教文化和艺术。作为门巴族传统造型艺术之一的雕刻,虽然还显得十分稚拙、古朴,但仍不失为一朵开放在门巴族心灵上的艺术奇葩。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所谈的雕塑是门巴族作为神的雕塑,而不是作为面具的雕塑。
  一、需求与环境
  门巴族的雕塑,一开始并不是出于审美的需求而进行的雕塑,而是宗教(包括原始宗教和藏传佛教)的热情和需要唤起了他们的创作冲动,将雕塑运用于宗教活动中,作为一种神圣的崇拜对象神,供奉在寺庙或家中,加以顶礼膜拜,表示对神灵的虔诚和敬畏。因此,门巴族的雕塑含有浓烈的宗教意识,与门巴族生活的现实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摊开地图,我们就会发现:墨脱门巴族生活在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上珞渝地区,这里西北是东喜马拉雅山脉,东北是横断山系的岗日嘎布,南边是下珞渝,构成一个三面环山的朝南开口的地理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有原始森林,有山崩地裂,有电闪雷鸣,有飞禽走兽,有瘟疫病毒,也有终年不化令人敬畏的皑皑雪峰……。当门巴族处在这样一个孤立无援、世代封闭、以刀耕火种和狩猎为生的环境中,生产力水平和认识能力都很低下,自然界只是作为一种异己的、有着无限感力的、无法驾驭的神秘力量与人们相对,人们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战胜自然界给他们带来的灾难。他们只是以一种极其狭隘的原始意识,认为在自然现象的背后有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确实又存在的神秘力量指使着,这一神秘力量主宰着人世的一切。死亡、疾病、饥荒、地震、山洪等无时无刻都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因而就在门巴人心灵中留下了一种苍茫寂寞的恐惧感和神秘感,他们迫切需要精神上的慰藉,情感上的依托。门巴人带着精神上的失落感寻找着,正如马克思所说:“这条出路是被找到了,但不是在这个世界上。在当时的情况下,出路只能是在宗教领域内”①。尽管宗教是虚幻的,但门巴人在宗教里获得了灵魂的慰藉,消除了他们对自然界的恐惧,用宗教解释着人们周围发生的一切和存在着的一切自然现象。于是他们把那无可知认的神秘力量加以神化、人格化,创造了他们心目中的神,并将这些神雕刻下来,这样就产生了为原始的宗教观念服务的雕塑艺术。
  我们知道宗教是一种信仰,信仰就需要有具体的对象,让人们顶礼膜拜。正如黑格尔所说,宗教“往往需要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觉到宗教的真理,或者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②。否则,空口无凭,没有具体的崇拜对象,仅靠一些空洞艰涩的教义,就很难唤起人们的宗教感情和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信仰也就会象晨露一样不会长久。因此,“创造一个神的形象来供人膜拜,则是巩固信仰、激发宗教感情的最有效的手段”③。门巴族的雕塑作品并不是心血来潮随心所欲创造出来的,而是在基于“创造一个神”的宗教情绪下产生的。整个雕塑艺术都贯注了门巴人如醉如狂的宗教感情,每一件雕塑作品都表达了他们对神灵的虔诚。他们希望通过自己雕塑的神来获得神秘力量的感应,希望得到那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的帮助和庇护,以改变或掌握自然的进程来为人们服务,以图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繁衍和发展。门巴族雕塑具有明显的巫术作用和祈祷功能。他们把内心的渴望,对神的敬仰和崇拜,倾注在他们的雕塑中,使之普遍化,永久化。他们雕塑神灵,是在表现生命,刻画自己的生活与精神,以此来鼓舞人们去战胜大自然,创造美好的生活。他们在没有生气的材料中,溶入了他们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使得那些崇拜对象在他们的手下变得栩栩如生,更富有活力。门巴族的雕塑,不但是宗教意识的表现形态,而且也是宗教文化审美的表现形态,凝固了门巴人的意识形态活动,积淀了门巴人的观念、想象、理解、向往等社会内容和美学内容。
  二、题材的分类
  门巴族雕塑以神为题材,但是这些神并不是虚无缥缈、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对象为题材,以宗教为目的进行的雕塑创作。这些题材都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是经过门巴人挑选后的与他们的生活和实际利益有着密切联系的题材。综观门巴族雕塑的题材,大致可以分为动物类、生殖器类、人物类三种。
  1.动物类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门巴人是靠山吃山的民族。尽管门巴族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但是墨脱因地处深山大峡谷,可耕地较少,刀耕火种耗时较长,不仅要付出比平原地区的人们大得多的劳动量,而且生产出来的粮食还远远不足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面对饥馑的危机与挑战,他们不得不沿用传统的狩猎、采集等劳动方式来弥补粮食生产上的不足。门巴人的狩猎工具主要是弓箭,还没有什么火枪之类,狩猎效果不很佳,他们无法战胜成群结队的羚牛、野猪、狗熊、岩羊、虎豹,白白地眼看它们从自己身边跑过,甚至有时还成为这些野兽的牺牲品。人们企求狩猎获得成功,然而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就把希望寄托于他们信仰的宗教。
  狩猎活动决定了门巴人宗教信仰的趋向。他们信仰与他们经济活动紧密相关的各种动物,相信若将这些动物雕成塑像,便能让支配动物的神秘力量保留在自己创作的动物雕像中,使之为自己的行猎服务。其中富有代表性的动物雕塑主要有狗、猪、牛、熊、羊等,这些都与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除了狗以外,都是他们的主要猎取对象和肉食来源。凡被雕刻的动物,都将成为他们的神。外人是不能触摸这些神的,否则就会使神丧失神秘力量。门巴人认为,雕刻猪神就能获得战胜野猪的神秘力量,雕刻牛神就能获得战胜野牛的神秘力量,雕刻狗神,行猎中就能获得猎狗的帮助,为猎人发现野兽,追赶野兽,供猎人猎射,等等。由于门巴人认为雕刻塑像具有取悦神灵获得战胜野兽的神秘力量,所以人们不惜为此花费时间和精力。这些雕刻的动物神,就是现实中的真实对象,生动逼真,足见他们对神灵的虔诚和花费的心血。
  人们不但雕刻了这些动物像,而且还顶礼膜拜。无论是每件雕像的完成,还是猎人每次外出行猎或归来,都要祭祀他们创造的神,一是为了从神那里获得神秘力量,保佑猎人平安出猎,满载而归;二是为了感激神的帮助,请神谅解人们的行动,不要报复猎人;三是为了保证下次行猎成功,以免自己不敬的言行触怒神灵,在下次行猎中失去神的帮助。否则,他们认为后果会不堪设想:“不管是最有经验的猎人,还是猎技一般的猎人,都会失去猎取的对象。那怕你见到了成群的野兽,也不会得到野兽的肉;那怕你的弓箭射中了野兽,野兽也会从你的弓箭下逃脱,使你的弓箭失去效力;那怕你射中的野兽伤势很重,兽形神也会将它隐藏起来,使你找不到”④。祭祀对于门巴人来说,是件生死悠关的大事。由此可见,这些动物雕像,体现了门巴族在狩猎活动中对大自然独特的看法和认识,流露了人们在狩猎活动中的渴求和希望平安的复杂心理。

魏鹏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