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回访村头喜相逢 与门巴兄弟一起过中秋

2011-09-18 10:30:00     作者: 王磊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门巴族 党旗漫卷中国红 走进56个民族家庭 锅庄歌舞 多布登
[提要] 9月11日,离开拉萨、翻越5000多米的米拉山口,从内陆性气候的拉萨地区来到海洋性气候的林芝地区,沿着尼洋河畔的川藏公路,在数道彩虹的欢迎下,在如画的风景中一路东行,“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进56个民族家庭”大型接力式采访团一路向东,9月12日来到林芝地区更章门巴民族乡。

施晓亮、李东岳教师用多布登家的柴火炉子做了一桌中秋佳。

中秋之夜。

难忘的中秋。

施晓亮打开电脑,门巴朋友看到十年前的照片,高兴、感慨。

门巴年轻人。

离开门巴新村。

    同欢乐:锅庄祝酒,与门巴兄弟一起过中秋

    9月12日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也是门巴族“转山”的日子(门巴族在藏历每逢10、15、30转山朝拜),下午,转山的青年男女陆续从八一镇回到村里。得知有汉族兄弟来访,而且今天又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索朗次登和才旦卓玛等6名门巴青年来到了村支书家,提议为采访团表演门巴“锅庄”庆祝中秋,同时也庆贺党的90岁生日。

    在清唱祝酒歌的伴奏下,穿着民族服装的门巴青年们拉手成圈,跳起舞来。他们的舞步先慢后快,舞姿不断变化,时而“悠颤跨腿”,时而“趋步辗转”,时而“跨腿踏步”,队形按顺时针变化,偶尔变换出“龙摆尾”图案。欢快的歌舞立刻把小院的气氛带动了起来,主人和客人都加入了歌舞的队伍,连腼腆的村支书也在一旁出声哼唱。

    一曲锅庄跳罢,大家便成了朋友,领舞的索朗说,既然唱了祝酒歌,晚上就一定要跟采访团的记者们喝一杯,这一提议与多布登不谋而合。他当即邀请采访团晚上住在他家,跟他的家人一起过我们汉族的中秋节。门巴兄弟的热情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们计划借用多布登家的木柴火炉,做几道鲁菜,让他们体验汉族一回汉族的中秋晚宴。很快,我和领队施晓亮去买来了各种蔬菜、肉和青稞酒,还有当地的月饼。李东岳老师当了一回大厨,给大家做了三菜一汤。

  “中秋快乐”当我们举起酒杯,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最淳朴的祝福的时候,大家脸上写满了愉悦。多布登的两个小孙子也在一旁用稚嫩的童声说:“扎西德勒”,屋里充满了快乐的笑声。

  相关链接

    门巴族介绍
    主要生活在藏族自治区东南地区 墨脱、错那、林芝县,人口共5万余人,其中生活在我国实际控制区以内的仅有7475人,其余生活在那错县以南的印控区。“门巴”,原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住在门隅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门巴族。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藏文。门巴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其中以“萨玛”酒歌和“加鲁”情歌最为奔放动人。

马震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