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2 14:39:00 我要评论
来源: 中国网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文化古老,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早在殷代甲骨文卜辞中就记载了羌人的活动,是古代西戎冉 民族之后。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岷江上游的茂县、汶川、理县、北川和松潘的镇江关一带。大多数居住在高山或半高山地带,少数分布在公路沿线城镇,人口约20多万人。境内峰峦重叠、河川纵横、地形复杂、海拔悬殊相对高差达4000M以上。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差异极为明显,为多种动、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提供了条件, 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如植物药冬虫夏草、贝母、羌活、独活、黄芪、天麻, 动物药麝香、鹿茸、熊胆、豹骨、猴骨,矿物药水晶石、云母石、雄黄等。
羌族人民在医药方面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对羌族地区的药物有了记载,但是,由于历史的演变,羌族文字的失传和历代战争的影响,羌族医药除有零星资料外,已无详细记载,羌族医药有许多独特的用药习惯、外用医疗技术和经验, 主要靠“端公”或家传, 通过口传心授或拜师学艺等方式沿袭下来。为了展现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我们就羌族人民的民间医疗技术部分进行了收集整理,对其方法和机制作用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抛砖于同道。
1、羊皮疗法(波尔得)
羊皮疗法是指事先捉一只活羊备用,将病员的上衣脱掉围坐在火炉边,然后速将活羊杀死剥下皮,趁热把它披在病员的身上,裹紧,并披上羊毛毡,让病员围在火炉旁,使其大汗淋漓。
;此法主要用于风寒湿困于全身之风湿骨节痛、腰痛、湿气肿痛等疾病。本法治疗后,病员所发出的汗比较粘稠,其臭无比,当汗抹干净后,患者会有一种非常轻松舒服、神清气爽的感觉。
其机理可能一是新鲜羊皮借助于火炉的热度烘干时有很强的收缩吸附性,将体内寒湿毒气通过汗吸于羊皮上而排出体外,二是紧贴人体皮肤的鲜羊皮羊脂通过皮肤毛窍渗入身体,起到了温经通络、强身健体的作用。
2、打通杆(娃柳知)
其方法是到田间地里采取一截蘑芋杆,长度为病人手肘到指尖,然后一头在火炉上微烤软,将软的一头从食道插入胃里,随即取出,使其呕吐出胃内容物。
常用于小儿食积、胃胀等,通过呕吐排出胃内腐秽之物而起到立竿见影之效。
3、艾灸(波尔壳)
艾灸是用艾绒或药物点燃直接或间接在人体表某穴位进行烧灸。将艾揉成包谷籽大的圆形小体,根据病情艾团可大可小,在选好的穴位上将艾团旋转于上,以火烧艾尖端,边烧边吹,待艾绒将烧尽,医生即用拇指迅速压在烧尽之艾团上,稍压片刻即可;亦有羌族用一片薄姜片放在穴位上,将艾团置姜上烧;还有的用大蒜切成薄片,放在穴位上,置艾团于蒜上面烧。
常用于慢性劳伤病、着凉、腰痛、骨节痛、湿气肿痛、昏倒等疾病。
4、割疳(杆其虾)
割疳是用小刀在人体的手掌食指底部割一小口,并挤出一点黄水后按入一点木炭粉,以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
此法主要针对长期消瘦、饮食差、身体不好的小儿,其机理待研究。
5、驱风法(没窝沙)
驱风法是先用一鲜鸡蛋放入加了陈艾、花椒、菖蒲及其他草药的水中煮熟(中途需把蛋壳敲破),取出剥壳后在蛋的中间开一小圆孔,在小孔中镶入一大小与蛋孔适宜的银戒指,另取一白绢布或绸布包着蛋,待温度适中时,熨擦小儿眼眶、鼻梁或紧紧贴敷于小儿肚脐上,凉后再煮,反复数次,1岁以上的小儿时间稍长些,取出银戒指见银戒指为红色,说明寒气或风气已提出。
此法是一种治疗小儿风寒、惊风以及伤寒等疾病的外治方法,主要治疗小儿因风寒而致的发烧、抽筋目瞬或肚子胀、肚子痛及消化不好等症。
6、刮痧(沙得)
刮痧是选用边缘光滑的银圆或铜圆,寒症蘸热菜油或姜汁,热症用酒,在背部从上到下刮“介”字,直到发出许多乌色的籽块。
刮痧通过刮拭体表经脉、穴位,使刮经络穴位处充血,从而改善局部的微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营血、活血化瘀、强健心肺、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以达到扶正祛邪、保健强身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一般常用于伤寒受凉、落枕、中暑、腹痛、呕吐、腹泻、头痛、出鼻血、发烧等病症。
另外,羌族人民还常用提痧治病,方法是医者右手拇食二指挟住病者的某处皮肤用力向上提拿数次,使提拿处充血变紫。如受凉后咳、头痛、流清鼻涕,提喉结部、前额部、鼻根等处,可止痛祛寒气;肚子痛、小儿不消化提背部两侧板筋、隔筋。
7、放血法(沙珠细)
放血法是一种用瓷瓦针(将瓷片或瓦片敲烂,取有锋利尖口的)或麝针(是用獐子的獠牙,约2寸左右,前端尖锐,挑出骨髓,从根部放入少许麝香,将根部塞紧,磨锐些即成麝针)刺破人体某部位的小血管,以致出少量血,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本法多用于急症、暴症,如霍乱症、小儿走胎、蛇咬伤、晕死等多种疾病。霍乱症、上呕下泻,在舌根正面将一绿筋刺破出血;小儿走胎刺四手指缝出血;蛇咬伤后将咬伤处刺出血,用力挤压,使毒气随血排出;有晕死患者刺食指尖出血。
8、熏蒸(箕夸波尔)
熏蒸疗法是一种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在大瓦罐上搭一架子,病员站在架子上,周围用木制的甑子罩在人身上,人头露出,甑子顶端用毛巾或布盖好,然后用小火蒸,让药的蒸汽熏蒸人体,时间随病员身体情况而定,最后可用药水浸泡擦洗身体而起到消除疾病的治疗方法。
本法多用于风湿骨节痛、肢体麻木、中风偏瘫、骨干肿大胀痛、肢体浮肿、坐骨神经痛、皮肤瘙痒症。
9、提背法(着姑得)
提背法是让患者脱掉上衣,俯卧床上,施术者用双手拇食二指从患者脊梁骨尾骶骨处逐步向上用力翻转皮肤至颈部为止,连翻3遍,翻毕,再扪到脊骨凹陷处由下到上逐节地用力提,每次提响。
此法有消隔食、散气血、止痛之效。用于小儿疳积消瘦、隔食、肚子痛,另有强身健体之功。
10、烧灯火(怖姆壳)
烧灯火是施术者根据病情选用一定的穴位(可选一穴或多穴),用灯草一段蘸上菜油点烧某穴位,烧时听到象一粒米在火中烧炸之声音效果最佳(这叫做直接灯火);也有用一张薄红纸抹上清油,贴在患处,用灯草蘸清油点燃后点在红纸上,一个部位可点燃数焦(这叫隔纸灯火),此法多用于某些顽固性疾病。
本法多用于惊风症、小儿走胎、腹泻、肚子痛、着凉、头疼、湿气麻木、扭伤等疾病的治疗。
11、熨(沙册)
此法是从灶中或火坑中盛一土碗约60度左右的柴灰末,再用一条挂红(即红布)盖在灰碗上面,将碗口倒扑过来,包好碗口,在红布上洒上自泡的药酒,令病员俯卧或仰卧,将碗置于病员背部或腹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来回抹动,灰冷了或药酒干了可再换,几分钟到半小时不等。
常用于伤寒而致的肚子痛、肚子胀、解稀大便、妇女小肚子痛、肢体冷痛等病症。
本疗法的作用机理是借助于热在体表烫熨,使人体表或肚子里的寒气在热度的影响下从表面而散,起到消气、散气、止痛之功。
12、贴(扁) 、敷(姆玛)
在山谷悬岩采集草药放在石臼中捣烂,若是“端公”施术还边捣边吐口水,然后贴敷于患处。本疗法多用于跌打或摔伤、局部出现肿胀瘀血疼痛、疱疮、疔疖、癣疮等疾病。
13、砭(脱鞑)
此法是取白石头一块或数块在灶中或火坑中烧烫放在铜盆中,将备好的草药液或药酒洒在上面,然后把患脚放在上面前后移动。主要治疗脚痛。或者将石头熨关节疼痛之处。
14、拔罐疗法(沙贝册)
拔罐又叫打火罐或扯火罐,是烧去罐中的空气或将竹筒放在水中煮沸,借助于热力,造成罐内负压而吸附于皮肤。是羌族民间最常用的一种简单易行的外治法。
本法一般用于急性扭伤、瘀肿、腰痛、骨节疼痛、寒咳、头痛等病症。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了散气行血、散寒消肿的作用。
15、酒火疗法(西姆勒册)
酒火疗法也是羌族民间医生常用来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是将浸泡好的药酒倒入碗中,用火烧燃碗中之药酒,这时术者用右手伸入药碗中取出酒火,速将手中之火焰拍在患部及周围,然后摸、揉、拍、打,反复取火烫、摸、揉、拍、打数次。本疗法以治疗湿气病及扭伤为主,如风湿麻木、骨风、骨节风、寒气内停等,作用快,可见到明显效果,独具一格,深受羌族人民的欢迎。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给皮肤直接加温,使汗窍舒张,药物经皮肤毛窍透达病处,经脉疏通,达到散风寒、行血气、舒筋止痛之功。(四川省汶川县中医院/余志俊 指导老师/何先远)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