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的农耕历史

2011-12-21 16:03:00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畲族;历史遭际;闽西汀州;惠明茶;历史沧桑;农耕文化;畲民;汉族文化
[提要] 畲民在垦荒造田,扩大耕地面积的同时,还大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技术,如改良农作物增加品种方面,赣南畲族地区种植的稻谷就有七八种,闽东,闽北,浙南种植稻谷品种也非常之多。特别是各地畲民利用"火田","火地"种植番薯等薯类杂粮,主产的薯类成为早年山区不可或缺的主粮。

  畲民在垦荒造田,扩大耕地面积的同时,还大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技术,如改良农作物增加品种方面,赣南畲族地区种植的稻谷就有七八种,闽东,闽北,浙南种植稻谷品种也非常之多。特别是各地畲民利用"火田","火地"种植番薯等薯类杂粮,主产的薯类成为早年山区不可或缺的主粮。他们还利用山区的特色经营多种经济作物。茶叶是畲民种植的传统经济作物,畲区几乎无园不种茶,如广东畲民种植的"洪菜"、福建畲民种植的"武夷茶",浙江畲民种植的"惠明茶"等,皆品质优良,畅销各地,颇负盛名。蓝靛也是早年畲区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明清时期,"福建菁"名闻全国,菁民遍布八闽,畲族中不乏种植加工菁靛者。闽西汀州畲区菁民"刀耕火耨,艺蓝为生,编至各邑结寮而居"(熊人杰:《南荣集》卷十二,《防菁民议上》。)。闽中兴化畲区"擅蓝靛之利"(清同治《兴化府志》,卷十二。)。闽东宁德畲区"西乡几都菁客盈千"(卢建其,张君宾:《宁德县志》卷一,《舆地志5物产》。)。福建大宗菁靛染料的种植和加工均出于畲民之手,于是"菁寮"成为畲族聚居区的代名词。 除上述茶叶,菁靛的种植外,畲民还种植苎麻,苎麻的种植,加工及苎布的生产,解决了畲区穿衣问题。

  在畲族传统文化的构成中,除了上述的山地农耕文化外,还有两个重要的构成因素:其一,由于千余年的"民僚杂处",畲族传统文化又和当地汉族文化息息相关。自从唐代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畲族区域设置郡县之后,汉族文化对畲族的影响日渐扩大,随着封建化程度的增强,畲汉杂居,交往和通婚的过程长久持续,畲汉文化交流融合,畲族从宗教信仰到生活习俗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当地汉族文化成分。特别是汉族民系--客家人,客家文化与畲族的关系最为密切。客家人是宋代中原汉族大量南迁时流入闽,粤,赣交界的山区的客籍群体,当时这个区域的土著主要是畲族,畲族和客家占据共同的地域,双方和睦相处,文化互动,从思想语言,伦理道德到日常生活习俗,畲-客之间都具有相似和相融的特征。因此,丰富多彩的畲族传统文化中有客家文化的因素,而南中国汉民族文化支系之一的客家文化的形成也受到畲族文化的影响。其二"百越","峒寮"是我国南方畲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泛称,千百年的历史沧桑,畲族成为我国东南部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她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实体是由众多民族部落与其他族体分化,同化,融合而成的。畲族传统文化中必然蕴含着我国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处于南中国的另一个主要少数民族--瑶族,她与畲族的关系密切。历史上往往"畲瑶"混称,畲瑶的盘瓠图腾,姓氏构成,山地游耕经济,历史遭际和聚落特点等都有极其相似之处,畲瑶传统文化的亦同亦异,各领风骚,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马震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