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畲族:《千年山哈》舞出畲族之魂

2011-12-21 12:47:00     作者: 刘国栋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畲族 山哈 景宁 党旗漫卷中国红
[提要] 在福州休息了一晚,第二天继续赶往下一站浙江景宁,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那里有我们此行要采访的最后一个民族——畲族。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

畲族民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蓝陈契。

9年前照片,蓝陈契在她的老宅里精心穿戴畲族传统服饰。(施晓亮 摄)

蓝陈契大妈的茶园在惠明寺前。畲族的惠明茶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因品质特优,被认定为茶中珍品,荣获金质奖章和一等证书。

蓝大妈敬茶。(许祖平)

每次唱完歌,蓝陈契大妈都会作出这个动作。这是畲族传统的礼仪,意为“谢谢”。

看过十年前的照片,蓝大妈记起了当时讲过“阿娘”的施晓亮。

蓝大妈头上戴的是畲族传统的银饰凤头冠,据蓝大妈讲,这套头饰到她为止已经传了四代。

蓝陈契大妈向记者展示畲族的头饰。

  千年畲歌余音未了

  除了畲族的舞蹈,在景宁畲族自治县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歌是山哈传家宝”,畲族素有歌不离俗,俗不离歌之说,盘唱民歌是畲族最重要的文化传统。祭祀以歌演史,婚恋以歌传情,丧礼以歌代哭,日常以歌自娱、以歌代教,岁时节庆必有歌会,佳山胜水均是歌场。盘歌形式以男女对唱为主,还有独唱、齐唱和二重唱等多种形式。畲族民歌的内容涉及到生产劳动、生活交际、宗教仪式、人生礼俗、喜庆婚恋等各个层面,题材广泛,寓意深刻。
  “想听正宗的畲族民歌,还要找我‘阿娘’去唱”,领队施晓亮面露得意之色,十年前他在来的景宁采访的时候,在一位叫做蓝陈契的大妈家住了三天,还认了这位大妈为“阿娘”。
  陪同采访的景宁县委宣传部外宣办的主任吴耀旺听了这话有点不相信,“十年前你就采访过她,还住在蓝大妈家里了?现在她已经成了咱们畲族民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呢!”别说,那时候施领队还真是有民族文化这方面的先见之明。
  驱车出景宁县城二十来分钟,便到了鹤溪镇双后绛村。这是一个畲族聚居的山村,村里绿树繁花掩映,民居高低错落分布,甚是清静整洁。“欢迎远方来的贵客!”车子刚停下,就听见一声洪亮传了过来,满面笑容、精神矍铄的蓝大妈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了。
  因为听说有记者来采访,蓝大妈特意穿上了绛红色镶五彩花边的畲族传统服装,腰系着彩带,头上则戴着畲族特有的银饰凤头冠,爱笑的蓝大妈整个人显得特别精神,一点都看不出来这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
  “阿娘,还记得我吧,我十年前就来过你们家,还住了三天呢”,施晓亮一下车就跟蓝大妈套起近乎。
  没想到蓝大妈竟然没想起来,连连摇手:“不记得了,不记得了,来采访我的记者太多了。”可不是,蓝大妈是畲族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受过很多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94年9月,蓝大妈就随同中国畲族民间艺术团一起应邀赴日本参加民间艺术节,畲族山歌也跟着蓝大妈从此走出了国门。
    不过,等施晓亮拿出了当年拍摄的一些照片后,蓝大妈还是记起来了,“记起来了吧,阿娘,当时您的大儿子还给我们做饭吃呢,手艺很不错”,没想到施晓亮一提起这个,蓝大妈本来神采奕奕的眼神突然暗淡下来,语音有些哽咽,“大儿子去年得病刚刚走了……”
    听了这话,大家一下子都静了下来,看着老人默默的拭着泪水,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切肤之痛仿佛一下子身有所感,“不过现在我挺过来了”,老人突然抬起了头,脸上又挂上了一丝笑容,“一开始的时候我真的接受不了,县里领导来看望我,我还给他们说,我不行了,畲歌我是一句也唱不了了。但是后来越想越不行,这样我就太自私了,不能因为我让畲族的文化就这样断了,这样儿子也不会答应。”
    说着老人站了起来,非要给我们唱一首畲歌,仿佛是要证明一下给大家看她已经走出了悲伤。“景宁北京山连山,记者难得景宁走,欢迎记者来做客,做客难得到我家。”唱了一首还要再唱一首,“赶上现在新时代,党的政策真英明,从小山歌唱到老,山歌越唱心越甜。”
  蓝大妈的山歌是从小唱到老。蓝大妈说,小的时候家里人口多有9个兄弟姐妹,自己是最小的小妹,当时家里穷没有饭吃,一到吃饭的时候大家都要抢着吃,自己小经常因为抢不到饭挨饿,“我就在那里哭,这时候妈妈就过来抱着我说,不要哭,妈妈给你唱歌听,听着听着我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我就跟妈妈说,你唱的歌真好听,我要学歌,这样就不会挨饿了。”
  蓝大妈妈慢慢说着,我们在一边静静地听,原来畲歌不只承载着畲族人的欢声笑语,有时候也承载着他们的苦难。
  “都是过去的事儿了,不说这些了”,看我们听的有些入迷,蓝大妈用她那唱歌练出来的嗓门大声的说,“我现在身体还好,就是要为国家多做点事情,也是为我们畲族多做点事。教孩子们多学点畲族人自己的山歌,不让它们失传。”
  这两年,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化部门的组织下,先后确定民族小学、民族中学两所学校为“民间艺术传承学校”,让青少年学生作为畲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人,接受民间艺术教育和学习。年过七旬的蓝大妈就走进民族小学的课堂,教孩子们唱起了畲族山歌。
  “明年我还要去北京,参加我们县上《千年山哈》的表演,我们畲族的山歌唱上一天一夜都唱不完,我要一直唱下去,等你们下一个十年之后再来,我还要唱歌给你们听”,爱笑的蓝大妈笑着给我们说。

马震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