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0 19:26:00 我要评论
来源: 中国网民族概况
我国的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贵州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及广西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水族人口数为406902。使用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水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通用汉文。
从有关史籍记载和语言、文化特点等方面分析,水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系,系从秦汉时期西瓯中的一支发展演变而来,唐宋时与壮侗语族诸民族统称为“僚”,明清时称“水”。北宋时,水族已在龙江上游和都柳江上游之间一带地区(即今三都水族自治县及毗连的荔波、环江等地)定居生活,当时称为“抚水州”。这一时期,这里的农业生产已有一定发展,平地已广种水稻,出现村落,酋长居住的地方有“楼屋战棚”,并以竹栅护卫。社会内部已分化为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蒙氏世为首领,形成一相当强大的政治势力,曾不断与宋王朝发生武装冲突,但在社会基层组织的“洞”或“寨”内,仍保留着较浓厚的农村公社色彩。元至元二十年(1283),四川行省参政曲立司一武力政府贵州南部“九溪十八洞”,分封少数民族首领为世袭土官,通过他们来统治当地水族和其他各族。不久,都柳江上游的烂土、陈蒙等处长官司要求内属,改为陈蒙、合江州,规定按期向封建王朝纳贡丹砂、雄黄以及马匹、雨毡等物。明洪武间复长官司,隶都匀府。清置三脚州。1914年改三脚州为三合县,后改称三都县。
在荔波水族地区,宋置荔波峒,后改称州,同时保留一些长官司建制。明王朝在加强土司制度的同时,在有条件进行直接统治的地方,则逐步实行“改土归流”。如明初,封建王朝用武力裁撤了荔波州的蒙、雷、皮三姓土司,分置三个巡检司。清置荔波县,对水族地区进行直接统治。清朝直接统治水族地区后,汉族移民也随着大批迁入,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利设施以及家庭纺织等手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农村初级市场和较大的集镇相继形成,封建领主经济逐渐向地主经济转化,至清代中叶,农村中出现了拥有千亩田土的大地主。
社会经济
19世纪后期,帝国主义势力侵入水族地区。水族地区开始大量种植鸦片,每年沿都柳江外运的鸦片达数十万两,农村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过去水族妇女纺织的传统的“水家布”,因质地牢固和不易褪色而行销远近,这时也由于洋纱、洋布的输入而受打击,纺织业变成了洋纱加工手工业。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有过较小的发展,在今三都水族自治县内开办铁、汞、锑等矿厂,但终于为国民党的官僚资本所摧残。买办资本家大肆掠夺水族地区盛产的桐油、五格子等土特产。地主阶级大量兼并土地,地租剥削由“对半分”变为地主收六成甚至七成。加上高利贷和雇工剥削,逼得许多农民倾家荡产,广大劳动人民过吃蕨根、盖秧被、以灰水代替食盐的悲惨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建立三都水族自治县,实现了水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在国家的积极扶持下,各项建设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农田灌溉面积逐年扩大,粮食产量年年增长。工业从无到有,建起了采煤、电力、电机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等,并培养了一批水族的产业工人。解放前水族地区交通闭塞,行路艰难,运输全靠人力和畜力;解放后疏浚了都柳江航道,江上修建了大桥,在山峦叠障的大山区通了汽车,尤其是黔贵、湘黔铁路的通车,更加强了水乡人民与各兄弟民族的联系。文教卫生事业也得到迅猛发展,建国前,水族地区只有几所学校,现已发展到县区有中学,社会有完小,队队有初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0%以上。本民族的科技人员也在逐步成长。解放前,水族地区的疟疾发病率高达总人口的80%以上,现已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昔日贫困落后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文化艺术
水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是祖国丰富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民间流传着各种形式的诗歌、故事、传说、寓言以及剪纸、刺绣、印染和雕刻等工艺美术。民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人们善于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长篇叙事诗,也有即兴的短歌,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对古代人类起源和民族迁徙的叙述,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有对纯真爱情的热情赞颂。散文形式的故事传说和神话寓言,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既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研究水族历史的珍贵资料。水歌有大歌和酒歌两种,歌唱时,以和声伴唱而不用乐器伴奏,大歌是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唱的歌,酒歌多在婚丧或宴会的场合下唱的。水族民间乐器有锣、皮鼓、芦笙、胡琴、唢呐等。铜鼓是水族传统的乐器,每逢喜庆节日都跳铜鼓舞助兴。
风俗习惯
水族男女都爱穿青、蓝两色服装。男子穿大襟长、短衫,用青布包头。妇女上身通常穿蓝布大襟无领半长衫,胸前围一块刺有茨藜花纹的围兜,下身穿青布长裤。妇女衣裤四周镶有花边。节日穿裙子,将长发梳成一把斜绾头上。每逢盛大节日或宴会时,喜欢带各式各栏的耳环、项圈、手镯等银饰。水族以大米为主食,次为玉米、大麦、小麦、红薯等。喜食糯米饭、鱼类及烧酒、甜酒,并以此作为祭品和节日招待亲友所必需的食品,房屋建筑多系木质结构,历史上多为“千栏”式楼房,现在平房占多数。
水族热情好客,客人到家要主动打招呼,让坐、送水等。节日期间,客人到家,不论认识与否都要热情招待。待客饮食中以酒为贵,贵客则以杀小猪及鱼招待。猪头、鸡头象征尊贵,所以鸡头要敬给客人,猪头留作饯行席的供祭品。
水族的家庭形式为一夫一妻制的父亲小家庭。二、三百年前,水族青年男女恋爱婚姻比较自由,但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婚姻关系打上了鲜明的阶级烙印,讲求“门当户对”,“婚姻论财”。在封建家长制的束缚下,青年男女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结婚时新郎不迎亲,请几位未婚青年代迎。新娘撑伞步行到男家,不举行仪式。欢宴宾客后,新娘当天或次日即返娘家,一般经过半年后,才到夫家长住。水族的丧俗繁杂,其程序大致分为报丧、入殓、择吉、安葬、立碑、除服等6个阶段。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水族过去信仰多神,相信万物有灵。以“六一公”、“六甲公”为正神。相传为“水书”的创造者。凡遇生死、疾病、灾荒都要请鬼师占卜念经、杀牲祭鬼神,以鱼祭为特点。卜法主要有鸡蛋卜。水族古代有石棺墓,其棺椁形似“干栏”,周围雕刻铜鼓及各种花纹,颇具有民族特点。清末,曾传入天主教。但信教者为数很少。
水族有本氏族的历法,与夏历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水历以夏历八月为岁末,九月为岁首。从八月底至十月初的4个亥日都是“端”节日子,是水族最隆重的节日。水语称“借端”。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节日期间举行赛马及跳铜鼓舞、芦笙舞等活动。并举行盛大的宴会。部分水族过卯节,即以9月卯日为节日。此外还有“额节”、“霞节”“苏宁喜节”等,也过清明、端午、六月六、七月半等节日。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