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经济广播:采访团抵达沧源佤族自治县
2011-10-18 21:39: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我们现在是在一个说起来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但说到这个地方生活的民族,大家一定会非常非常熟悉。因为这个地方是叫沧源佤族自治县。
主持人:你好晓亮。
施晓亮:您好,听众朋友们好,主持人好,我是施晓亮。
主持人:晓亮现在是在什么位置?跟我们听众朋友们说一下好吗?
施晓亮:我们现在是在一个说起来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但说到这个地方生活的民族,大家一定会非常非常熟悉。因为这个地方是叫沧源佤族自治县。
说到佤族,我不知道年轻人怎么样,像我这个年龄,以及比我年龄更大一点的,对一首歌都非常非常熟悉,那就是《阿佤人民唱新歌》,“村村寨寨搭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哟”。其实这个歌是我们汉族的作曲家把它整理下来的,想当年大概是在五六十年代,刚建国初期,作为少数民族歌曲的一个非常有特点的代表,曾经在各种场合,在人民大会堂、在天安门广场把它唱响。反正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是对这首歌的旋律非常熟悉。
但是我十年前来到这个地方采访佤族的时候,就感觉到这个地方相比起来经过艺术加工的这样一首歌曲,它远远比当地土著的唱法,也就是民族原来的最传统、最原汁原味的唱法要逊色地多得多,就像我在草原上听到任何一个汉子,一个搏克手唱完以后,就觉得腾格尔唱的歌是苍白无力了。
十年前我非常幸运,来采访到我认为是佤族的一个非常优秀的文化代表,一个带头人,一个标志性的人物,我们兄弟相称,我把他称为“老大”,他姓茶,茶叶的茶,茶红明。我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从十年间我走遍全国,全国有很多这种少数民族的集中文化展示的地方,比如说我6月份出发的地方,叫中华民族博物院,再往前是中华民族园,这个地方是集中了中国的56个民族,里边其中就有佤族,阿佤山寨。济南好像有一个吃饭的地方就叫“阿佤山寨”,是吧?这些所有的人,你问他,你是从哪儿来?绝大部分是从云南的沧源县来。问他你这些佤族的歌舞是跟谁学的?绝大部分是说我是跟茶红明学的。现在云南的昆明,在深圳的中华民族村,昆明世界之窗等等,全国很多少数民族的有真实民族成分的演员,在生活、表演的这些地方、场所,你问只要是佤族的,绝大部分都是茶红明的学生,至少都是深受茶红明影响的。所以说我们这一次十年回访,在出发之前我就在百度贴吧上,广发寻人帖,因为当年所有的联系方式,当年可能也没有大哥大,也没有什么,所以说这十年来就没有联络,但是我不断通过各种渠道,知道茶老大的消息。那么在出发之前找不到他,我想这是个事,我就广发寻人帖,结果在沧源吧发了寻人帖之后,很快就找到他,而且非常高兴的得到一个让我很兴奋的消息,就是在三年前,茶红明被佤帮,说到佤帮又是一个新的地域概念了,它是缅甸的一个算是特区,佤帮省,实际上佤帮的主体民族就是佤族,它的人口数量要比中国这边的佤族要多得的多,那就像景颇族、德昂族、傣族等等一样,他们都是跨境的民族。真正佤族的大本营就是在缅甸的佤帮。我们前几天在电话节目中说到像景颇族什么的,他们经过文化大革命,他们中国这边的景颇族等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消失几乎殆尽了,需要到缅甸的克钦帮去学习,而佤族的情况正好相反,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佤帮把茶红明,因为茶红明太有名气了,佤族那边经过不太和平的年代之后呢,现在已经进入基本上进入和平年代了,相对局势比较稳定了,它也在考虑发展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没有它的文化的话,是非常可怕的,佤帮的领导就请茶红明到佤帮去担任他们文化的教头,来传承佤族的文化。你看在中国,这么一个沧源佤族自治县,有这么一个十几年前,把民族文化通过艺术团发扬光大,把他的学生像佤族文化的种子一样散布到全国各地,来宣传佤族,宣传佤族的文化,这么一个人,已经不光把佤族的文化做到全国,而且走出国门,做到全世界。我觉得这样的人是非常非常令我、令我们尊敬的和敬仰的。我之所以用敬仰这个词,是因为我在全国各个民族都碰到很多这样的人,正是由于他们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多年的努力,民间的草根的力量,然后加上整个时局、政策的推动,然后才能让这个民族的文化、千百年来的文化能够传承下来,不至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湮灭,所以我用了尊敬和敬仰这个词语。我先说一下我昨天,昨天我结束了在德宏景颇族和德昂族的采访,匆匆忙忙的结束的,按照我原来的计划,我们应该是三天以后到达沧源,但是在前几天我跟茶红明老师一联络,他说准备在前天就要到佤帮去,因为佤帮那边可能会有重大的活动,就邀请他,已经催了他很多次了,就离不开他,就必须让他很快赶过去,他跟人定好的是礼拜六去,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我说十年都没见你,我必须要见到你,他说那我等你,我礼拜五还在采访景颇族,那么礼拜六上午我就赶到德昂族所在的盟叫德宏州,芒市的三台乡,德昂族乡,匆匆忙忙也就是不到一个下午的时间,对德昂族进行了仓促的采访,很不好意思,很抱歉,当地的德昂族的县委宣传部的,极力挽留我们在这边多待几天,但是我就很诚恳的给他说,我说我有一个老朋友,沧源佤族的大哥,十年没有见了,他马上就要到佤帮去,然后在等我,我必须赶过去,昨天礼拜天上午我有驾车出发,我以为400公里路的话,无非就是从济南到北京,顶多八到十个小时,结果想不到,这个路是非常非常的差,可能导航把我引上了一条原来的近路,也就是老省道,结果这个路太差,整个在山区上就感觉到又回到了川藏、滇藏路,又转又颠,然后我们一共走了十六个小时,到今天凌晨两点多,才到沧源佤族。而且前一段时间专业司机在腾冲的时候就回济南了,因为家里面有事就回去了,这一段时间一直是我自己开车,我昨天又变成一个超人,连续自己驾车在这种山路上开了十六个小时。另外三个队员,包括我 女儿莹莹,还有李老师,比我更不容易,因为我感觉到坐车比开车更累,都很辛苦。
主持人男:要给你担惊受怕,因为我看这一路上出了好几起事故。
施晓亮:当地的可能有数十年驾驶经验的老司机,包括警车,开这种警车的人应该是经验非常丰富的,那个警车都给撞得稀巴烂,我觉得里面应该是有伤亡。这是刚刚出市区,然后一路上不断有塌方,整个路面就垮塌了,然后有泥石流,有滑坡,然后我们就一路从这样的路跑过来,中间还有遇到瓢泼大雨,非常可怕,这个大雨下来的时候,整个路上的雨淌下来一开始是清的,然后一会儿就浑浊了,这种浑浊的水是泥石流的前兆,非常可怕。然后我们中间只吃了两顿简单的饭,然后很多起车祸,其中有两辆车就直接从崖上坠下去了,幸亏这边的跟川藏路和滇藏不太一样,它是竹子比较多,茂密的竹林把这个车给挡了一下,但是车还是摔的面目全非。今天凌晨一点多,快要进沧源县城的时候,还看到在很宽阔的公路上,一个急转弯,一个小货车也翻下去,直接就只剩下骨架了。因为前天还在赶一篇稿子,给一个刊物赶一篇稿子,睡眠也并不是太充足,那么所以说,我觉得这一切,虽然比较艰苦,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来看一眼十年前的大哥,我先问一下还有几分钟?
主持人男:还有三四分钟的时间。
施晓亮:最后你剩下两分钟的时候提醒我一下,正好茶老师就在我旁边,就要去佤帮了,一直在等我们,然后我想让他给大家唱一首佤族的歌,当年我觉得有一墓令我至今想起来还是热血沸腾,很激动的那么一首歌,就是佤族的《加林赛》,那么当年他是上百个学员,燃起两堆篝火,每人手持刀枪哨棒,然后这个茶老大一副黑阿佤首领的打扮,然后拿着一口硕大的钢刀,然后齐声喊一下加林赛,上百人,好像是几百人,所有的学员们。阿佤就是生下来会走路,就会跳舞,会吃饭就会喝酒,会说话就会唱歌,这么一个世界的黑珍珠一样,亚洲的黑玫瑰,特别令我喜欢的这么一个阳刚、粗犷、豪放的这么一个民族。我好像在原来的节目中也唱过这么几句,这个我唱的完全没有他的韵味,当时的那个上百人的场面,临时不好组织了,但是他的首领,茶老大,就在我的身边。
主持人男:那你可以给我说一下,刚才你唱的这句是什么意思吗?
施晓亮:那你问他吧,他问你“加林加林赛”是什么意思?
茶红明:过去这有个典故,就是很早的时候有一对夫妻,妻子趁男的不在家的时候就和别人出轨,越轨后,本来是一种嘲笑讽刺的话,本来叫“加临”不叫“加林”是讽刺她、打击她的话。
主持人男:是一个口语?
茶红明:延续到今天,就是我们在高兴的时候,我们欢庆的时候,变成我们口头一种高兴的祝词,一种调侃的意思。
主持人男:是这么个意思。
茶红明:是有典故的,但是现在实际没有这个意义了,我们欢聚的时候,我们高兴的时候,载歌载舞的,就像我们汉族同胞说的“嗨哟哈”那个意思。
主持人男:就是一种预期语气助词了。那茶老师不知道我们山东的听众朋友有没有这个耳福,能够在电波里头给我们唱一首歌曲,佤族的歌曲。
茶红明:我就唱一下这个。
主持人男:是不是我们要开心的时候就应该这么喊?
施晓亮:他其实是唱的很小的一部分。这个是适合于上百人、几百人集体的时候唱。
主持人男:刚才我们一起和他哼唱了,我就说我们要高兴的时候也要这样喊。
施晓亮:我承诺的让他的一些音乐CD,我会寄给你们,或者是以后捎给你们。
主持人男:好的,谢谢晓亮。
施晓亮:这是在少数民族中听到的最让人热血澎湃。
主持人男:是,刚才那几句已经调动起了我们的情绪。那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只能连线到这儿了,我们希望大家如果对刚才茶老师和晓亮的这一次的黑阿佤的旅游特别感兴趣的话,可以登录到大众网在线的收听、在线的收看,并且晓亮的微博也希望你能关注,名字是“施晓亮56”。好了,谢谢晓亮,明天见。
主持人女:再见,晓亮。
施晓亮:还有,让我再说一分钟。这样,有可能明天可能会连线,有可能就不会连线了,因为现在我们正在争取一个机会,就跟茶老大一块到缅甸,到佤帮,可能会有三五天,这个可能性非常小,但是有可能,如果是要去的佤帮采访他在佤帮的传承佤族文化的化,那么就会有三五天的时间,等我回来以后再想大家汇报,更多的精彩。
主持人男:那这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经历,我们也是期待着,如果能成行的话,能够把更多的精彩带给我们,好的,谢谢晓亮,再见。
马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