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7 12:49:00 我要评论
来源: 中国网唐卡
斑斓的藏文化艺术中,唐卡可当之无愧地称作一株奇丽的瑰葩。
唐卡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卡诺文化遗址中,我们从简单的彩绘纹饰上,可以窥视到当今唐卡艺术的先河。那黑彩绘成的三角折线纹和三角图案,看似原始,却显得粗放豪迈,它与今日尤其是藏东地区的唐卡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人们现今所见到的唐卡,也称之为布画,她滥觞于佛教传人西藏之后,伴随着佛教在西藏高原的弘传,外来文化艺术渗透,唐卡艺术犹注人新鲜血液,她一方面发扬更新原有艺术特色,一方面吸取汉地或印度、尼泊尔等异域之艺术精华,久而久之,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流派。
唐卡,是以亚麻布或粗布作为底布,较为珍贵者是以丝绸作为底布,可见与汉地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年文成公主人藏时,带有纺织及绎丝等生产技术,这些底布从历史上来看,当是这些生产技术在西藏被应用而后推广各地。它的制作过程是艺术家首先作一木制木框,将底布四边缝在四条细木棍上,然后用绳穿上细木棍再张撑在木框上;用一种动物胶与滑石粉调合而成的糊状物均匀地涂在底布上,目的是使底布均匀平滑无洞,光洁明亮,涂完后用一薄质工具将底布上的糊状物刮平,刮匀;待底布干后,用炭条起纹,绘制图像之轮廓,一般是先里后外,将中间主图像画成后再绘四周的附属部分,最后上色。
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都是不透明的矿物及植物颜料,再按比例加上一些动物胶及牛胆汁。这种原料的配方科学,加之西藏高原气候于燥,所绘就的唐卡既使过上数百年之久,依然色泽鲜艳,犹如新绘制的艺术佳品。
唐卡至此并不算完工,还有类似汉地的张裱之工序。画成后,底布四周镶以各色的绵缎,与图像色调合谐相配,上下两端贯以木轴,便于张挂;再在其上覆一与唐卡大小相同的丝绸,到此,一副装裱的卷轴画——唐卡才算完工。
唐卡的内容,是一部社会史的风俗画,题材广泛,内容无所不包,尤以宗教题材冠首。它概括起来,可分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宗教教义经变画、风土人情、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建筑布局等等,可谓一部西藏社会综合的历史文化大辞典,纵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等各方面,无以计数的大小唐卡,为藏学研究的诸领域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唐卡从制作工艺上可分若干类,除绘画外,还有刺绣、贴花、织绵、绎丝、堆绣等各种艺术技巧,用这些方法制作的唐卡,富有立体感与质感,动感也强,将它悬挂于殿堂之内,微风拂来,画面上的佛像跃然布上,栩栩如生,在信徒的幻觉中,宛如置身于天界之内,禁不住飘飘然。
现就有关宗教题材的唐卡,加以介绍。一般来讲,每幅唐卡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各代表天、地与地下。此故然说明了佛教的教义,也反映了西藏原始宗教——本波教的三界说,只是变迁而已。中央部位一般绘上本尊造像,亦即信徒供养膜拜的对象,诸如释迦牟尼、五部金刚大法、诸祖师等;上部即为空界,亦称圣界,绘有诸佛菩萨;下部即为地界,也称凡界,绘有护法神及憎侣。但圣凡之界并不如此严格区分,常常有不依此制编排的唐卡。居于空界最中的一尊佛像,称之为“顶严”。本尊即是此佛的部属。
绘于唐卡之上的各种图案,如诸佛菩萨的造型以所佩带的饰物项冠、璎珞、念珠等等,所持的法器,各有其宗教意义,不一的造型,并非艺术家随心所欲而制作,单就手的姿势与放置的部位,就有无数,或双手合十置于胸前,或一手竖立置于跏跌座上,等等不一而足。
唐卡的大小并不规则,大小相异,一般的为七人十厘米长宽,小者有如巴掌般大小,巨者长度达数10米。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最大的唐卡,为布达拉宫所珍藏的长达50余米的二幅巨型唐卡,外地的游人若有可能来到西藏,可在藏历年2月30日举行的赛宝法会上,目睹布达拉宫赛佛台上悬挂的稀世珍品唐卡,那壮观的场景将使你终生难忘却。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