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被水困锁的民族

2011-06-21 21:29:00     作者:    来源: 齐鲁周刊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乡族 中国小麦加 东乡县 西域各族
[提要] 7月27日,三菱新闻采访车自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东行,驶经素有“中国小麦加”之称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再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东南方行驶近40公里,就到了中国惟一的东乡族自治地方----甘肃东乡族自治县。


  一,自称“撒尔塔”:吾祖乃元代“色目人”

  7月27日,三菱新闻采访车自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东行,驶经素有“中国小麦加”之称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再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东南方行驶近40公里,就到了中国惟一的东乡族自治地方----甘肃东乡族自治县。

  东乡县委宣传部张部长长着一张典型的中亚人的脸,浓眉、阔目、长脸、高鼻、大嘴。看我们对他的长相感兴趣,张部长的话题就从东乡族的族源说起:“我们来自中亚的撒马尔汗地区......”

  13世纪,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大获全胜,俘虏了大批称为“色目人”的西域各族士兵和工匠,这其中的回回官兵,就被留在东乡地区屯守。 几百年来,这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与当地回、汉、蒙古、藏等族经过元、明两代的长期融合,逐渐形成了东乡族。

  就像裕固族坚称自己为“尧熬尔”,东乡族也只承认他们的自称,“撒尔塔”。

  “撒尔塔”源于蒙古语,意为“黄色的”,这与东乡族的体质特征上眼色、发色多呈黄色有关。在专家看来,这一自称又成为其族源主体来自西域“色目人”的又一旁证。

  二,被水困锁的民族

  按照东乡人颇为自豪的说法,东乡县城是地处“五龙聚首”的风水宝地——五道黄土梁的交汇点,黄河、洮河、大夏河、广通河环县奔流。然而正是这种“梁高(海拔2664米)水低(1730米)”的地势,造成了今天东乡县尴尬的贫困局面:守着大河,极度缺水。

  张部长给我们唱了一首当地广为流传的东乡“花儿”: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四道河湾湾,看去是容易喝去是难,喝不到嘴里是枉然。他说:“1995年,东乡大旱,一吨水竟卖到80元。省州派出的送水车一进村,闻到水气息的牛羊追赶在车后,使人都无法近前!”话语间,很有些感慨:“直到今天,居住在川区的东乡人到山区走亲戚,还带上一壶水作为礼品。这竟成了我们东乡族的一大传统习俗!”

  甘肃素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东乡苦瘠甲陇中”之说。

  去年,CCTV《中华民族》栏目锡伯族编导焦建成带着《走进西部》摄制组来拍东乡族,节目一播出,东乡县的贫困和缺水的现状震动了观众。天津北辰区政府当天就组织干部群众捐款10多万元。

  东乡县有一条几度上马又几度停工、历时近半个世纪的引水工程,南阳渠。1958年,渴坏了的东乡人用最原始的劳动工具修通了这条长达90公里的救命渠,然而,土渠致命的弱点渗水、塌方问题始终根除不了,引来的有限的救命水仅仅能让东乡人“渴不死”。工农业生产用水根本无从谈起。

  199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同志来东乡县视察,指示有关部门拔款修筑永久引水工程。不料三年后因为物价上涨等原因,原来的预算2.7亿远远不够,“南阳渠”建了半拉子就停了。

  听说现在东乡县又筹到一笔款,南阳渠工程又要动工了。在苦盼救命水的过程中,东乡县盼来了中国妇联的“母亲水窖”工程,一年多时间全县建起了2.6万个“母亲水窖”。人畜饮水基本解决了。下一步,南阳渠引来了水,水浇田的面积将大幅扩大,东乡百姓的日子就可待改善了。

见习编辑刘宇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