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济南经济广播:“洋雷锋”林克之的传奇人生

2011-11-28 17:13: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修这一段路的话,那就更艰苦了。而且我听说这是谁修的,并不是政府修的,而是一位日本老人的个人行为,这个庞大艰苦的工程是一个日本老人修的,而且他还在这个山下修了一座五星级的免费公厕,引导当地的老百姓和游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主持人:十年前施晓亮一个人一路走一路歌,是走遍大江南北,十年之后的今天,他再次带着女儿,再次启程了,走进五十六个民族家庭,从山东到新疆,从东北到云南,今天他又到了哪儿?我们来连线施晓亮。请他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你好,晓亮。
    施晓亮: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现在是在美丽的漓江,在漓江最漂亮的一段地方。为什么说最呢?这个地方的景区是20元人民币的背面,这个美丽的景观就在我的眼前。我现在在一个日本朋友在这里开的一个小旅馆中,我现在面对阔达的窗户,窗外就是如画的无敌风光,我现在在这里跟大家连线报道。
    主持人:我看到您的微博,有一个日本的学雷锋做好事的朋友,是这位朋友吗?
    施晓亮:这个朋友是我十年前在五十六个民族的行程中也是走到这个地方了,偶尔在这边停留,也是一缘分,这个如果朋友叫林克之,他也是非常关注少数民族,不光是关注少数民族的文化,还关注他们的生活。
    主持人:十年前您就认识他了?
    施晓亮:对,应该说是九年前。我十前年开始采访五十六个民族,九年前走到这个地方,然后就结识了他,他不仅是关注中国的少数民族,还关注世界的少数民族。我在一篇文章中写早一个日本的穷人,常年在外国学雷锋做好事。50岁的时候他来到中国的漓江边,一个叫兴坪的古镇从此就再也不想离开这个有着无敌风景的地方。而一个年龄可以做他女儿的中国姑娘偶然间看了一部关于洋雷锋的电视纪录片,就做了一夜春梦,一段奇妙的跨过奇缘从此就展开了,传为佳话。
    主持人:这有点像电影里的情节。
    施晓亮:对,但这就是生活,真实的生活。我现在先介绍一下我所在的地方,叫老寨山。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兴坪山水甲阳朔,老寨山的风景就甲兴坪。所以说整个桂林的最精华的一段就是在这个地方,这里叫漓江兴坪码头。而在兴坪码头上有最佳的观测点、摄影点,就是叫老寨山。老寨山就像一个窝头一样,这边都是喀斯特地貌,就立陡立陡的,直上直下,当时要上到老寨山是很不容易。我九年前来到的时候也是想拍一张这边最好的景色,我问当地的人,当地的人说,问十个人十个人都会说你上老寨山。然后我就登上了老寨山,这是这边的制高点。老寨山顶一共是1149级台阶。相当陡,上起来也很不容易,你走到半山腰,有一个亭子叫和平亭,你小憩片刻,然后继续登顶,顶上有一座亭子叫友好亭,然后在这边享受清新湿润的风,俯望层峦叠嶂的喀斯特地貌,九曲漓江两岸,一处处绝佳的风景,包括九马画山,黄布倒影,罗氏山、鲤鱼跳龙门,还有我刚才所说的新版20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以及十年前克林顿来中国的时候,唯一去的一个渔村就在我的视野范围之内。绝佳的美景你换个角度看,又是另外一番滋味,他是360度全景的。你想我刚才所说的1149级台阶,我上都有些累,所以说你能想象出要修这一段路的话,几乎是七八十度了。
    主持人:那女儿和您一块儿去了吗?
    施晓亮:修这一段路的话,那就更艰苦了。而且我听说这是谁修的,并不是政府修的,而是一位日本老人的个人行为,这个庞大艰苦的工程是一个日本老人修的,而且他还在这个山下修了一座五星级的免费公厕,引导当地的老百姓和游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最初以为这位日本老人是一个大富翁,一个积善行德的大富豪。但是我绝对想不到,我了解以后,其实这个人在日本是生活在最底层的穷人。我当时就糊涂了,当时不光我糊涂,当时和我聊天的兴坪的老百姓也闹不明白,不远万里跑到中国、跑到漓江住下来,学雷锋做好事,他图什么?九年以后我再次来到兴坪,就发现当地的老百姓已经,当初把他成为日本鬼子的林克之,已经不当成外人,而把他当成了兴坪人,自己人。在当地政府印的一份手绘版的地图上,也把这个洋雷锋的传奇就印在醒目的位置,就作为兴坪的名片。
    我昨天和莹莹上街去买菜,然后菜市场的菜贩子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说那个林先生,大大的好人。就称呼他林先生。这个林克之我需要从头讲一下,这个林克之,你听这个名字像中国名字,其实他人和名绝对都是日本原装原版的。他今年是65岁,1946年生的,他学的就是日本文学,但是他也像现在我们所有的大学生一样,毕业就失业了,他融入高速运转的日本社会,成为打工一族,做过商场的清洁工,建筑工地的安全员,做的最长的活是出租车司机。在日本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他始终是卑微的挣扎在社会自最低层。然而这种生活的困窘并没窒息他对生活的热爱,他喜爱少数民族文化,这一点他和我比较像。我虽然没钱、没势、没权,但是我非常喜欢少数民族文化。
    主持人:学文化的骨子里有浪漫情怀。
    施晓亮:喜欢旅游,热衷于户外、徒步、健身,大约是1979年,他在喜马拉雅山南路的尼泊尔徒步行走,发现这个地方雪融水湍急而下,水利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这里面却没有电,那边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叫古龙族,老百姓非常艰苦,每天就是靠砍树、烧树,把森林都砍伐了。大量的伐木,使当地的的生态环境不断的恶化,他就萌生出一个想法,为当地建一个水电站。当然是一个比较小型的水电站。这个梦一圆就是十年。期间他还因为高空架线就率下来,全身13处骨折,在病床上躺了三个月。1989年的一天,这个电灯终于亮了,那个尼泊尔的古龙山寨一片欢腾,这一天林克之的脚一天都没有落地,因为山民们就抬着这个能让灯泡亮起来的人,到处游行。这些经历林克之就写了一本书,叫《村庄亮起来了》。到了1994年,他又因为参加一个国际瑶族研讨会,他对少数民族比较热衷,在国外也有瑶族,瑶族是在泰国的清迈。他来到泰国清迈,看到这里的瑶族的乡村,有山有水,资源非常丰富,但是那个地方的人也很穷,男人就种罂粟,女人就进城卖淫,他就想帮助他们,也要建一座小水电站。水电站刚刚开工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件令人想不到的事情,林克之被绑架了,绑匪以为这个日本老头是个阔佬,所以说有巨额的赎金,最后的结局是非常的戏剧化,绑匪们显然是被林克之这种穷帮穷的精神所感动,良心发现,绑这样的人还有悖于匪道了,然后就对他非常善待,很快把他放了,当他瘦小的身影出现工地上时,瑶族朋友们对他简直是敬若神明。工程从此一路通畅,前面还有很多事情。1995年林克之就来到中国,来到瑶族山乡,云南有一个叫广南县,为那边的一个乡村修了一个五千瓦的小水电站,不光通电,还为村里建了一个碾米加工厂,所有的这些费用从哪来呢?为什么第一个水电站建了十年?建着建着没有钱了,他就回到日本去打工,卖苦力。日本的钱只要是肯卖力的话,那钱还是比较好赚的,赚了钱以后,半年以后回去再建。没有钱再回来再打工再赚钱,就这样靠自己的打工赚钱以及感动了一些日本的朋友,一些捐助,然后就一直在全世界各地学雷锋做好事。严格说起来,他不算是个真正的国际志愿者,日本有很多这样的国际志愿者组织,但是他们都有政府的资金支持,像林克之这样纯粹的个人行为是绝无仅有的。
    主持人:那最近这十年他是一直在漓江这里居住?
    施晓亮:他的事迹上了日本的中学教科书,NHK等专门给他拍过电视片,很多日本人都被他感动,他身后站了很多支持他的日本的朋友。在这些日本人眼中,林克之就是中国的道德楷模雷锋,当时雷锋日记中有一句话,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雷锋其实只做了几年好事就去世了,但是林克之是做了一辈子好事。你刚才问到他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其实他已经来到整整15年了。他50岁的时候,1996年的年底,也是有一个国际瑶族研究会,第四届年会在中国的桂林召开,林克之来了之后,就提前报道,他要提前旅游,结果到了兴坪之后他问人家,什么地方可以看到最美的风景。人们就说老寨山顶,不过没有路,只有当地砍柴的村民才能上去。他很执着,他清当地的村民帮忙,用梯子、绳子就拖着、吊着、拉着,硬是到了山顶,山颠的这片无敌风景一下把他就给镇住了。在这山顶待了一个多小时里,他做出了一个影响自己后半生的决定,要留在这里,无偿为老寨山修建登山的路和观景的亭,让更多的人都能看到这边的无敌风景。
马震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