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济南经济广播:民族文化让旅游焕发生机

2011-12-05 14:33: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今天还是说一下旅游与民族文化,这一路跑过来,也非常的有感触,不说其他的省,同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他的旅游的发展,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旅游发展其实是很不平衡的,极不平均。
  主持人:你好晓亮。
  施晓亮:主持人,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施晓亮。我现在是在十万大山里,信号有可能不太好。
  主持人:现在是正在前往哪里?
  施晓亮:现在我们正在冒雨赶山路,赶往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上一站是在环江毛南族,在那里待了两天。本来今天应该赶往另外一个瑶族自治县的巴马,大家对这个名字有一些熟悉的。巴马是世界长寿之乡,经过巴马以后采访到瑶族,和我们之前采访的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长发的红瑶,同样是瑶族的两个分支,做一下对比。但是我们昨天开始遇到一些小意外,我们的车出了点状况,必须要赶到大的省会城市检修一下。从6月25号北京出发到现在已经有160天了,这个车确实受委屈了,它跑过的很多路那都不叫路,特别是在西藏、新疆,跑过很多艰苦的路段,那些路段是这种商务车绝对不可能跑过来的,但是我们完成了看似绝不可能完成的事。在那个路上都是越野车,四驱的皮卡,而我们这个车也是开过来了,但是一路上颠簸,磕磕碰碰的,甚至出了几个事故,车现在也出了状况。先是安全第一,我们先到省会城市南宁把车检修好了,其他的采访再接下来进行,这是一个小插曲。
    现在挺有意思,今天是12月1号,昨天的时候还是阳光灿烂、秋风和煦,气候很舒适,昨天晚上就突然变天了。这边的冷是有点湿冷,和山东那边都不一样,可能那边都下雪了,但是下雨了。但是这边的体感的气温和实际的气温感觉不太一样,同样是七八度在山东就可能感觉到并不是那么的难受,这边就会感觉到特别特别的寒冷。因为是潮湿的湿冷。
    主持人:像我们北方人,干燥的环境待习惯了,真是到了很湿的地方确实有些不习惯的。
    施晓亮:现在在路上,因为山路比较多,全都是弯,我放慢了速度来和大家连线。今天还是说一下旅游与民族文化,这一路跑过来,也非常的有感触,不说其他的省,同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他的旅游的发展,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旅游发展其实是很不平衡的,极不平均。你比如说在桂林,当初五六十年代,那时候所谓的大旅游还没有发展的时候,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它一直就是全国旅游的排头兵。过了这么多年,全国现在各个地方的旅游非常热的时候,我觉得反而相比起五六十年代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这种盛名,他的旅游发展就算不上太快。而在整个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算是旅游发展最好了。其他的地方其实我现在还是觉得有些地方是守着金饭豌要饭吃。你就说刘三姐,刘三姐实际上我自己感觉到她是一个并不存在的,没有真实的历史的,是一部电影完全虚拟出来的一个歌仙的形象,她代表了广西,主要是壮族,壮族的人民本来就唱歌,有对山歌的习惯,就顺应了他对外宣传的需要,电影塑造出这么一个歌仙的形象来,所有的人都认可了,都默许了,都一传十、十传百,从一个虚拟的形象就成了一个人人都认为是一个真实的人。现在也有很多的地方,像广西的这样的地方,他会考证出很多刘三姐的诞生地,实际上他出生地并不在宜州,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为什么说没有真实的人,还有出生地呢?实际上是有原型的,他们的县志里面记载,有一个叫刘三妹出生在罗城,她的姥姥家就是在宜州,在宜州的下枧村,整个这两个县,宜州和罗城的上级单位叫河池市,河池为了协调两个县的发展,就说你们罗城主要是发展仫佬族的文化,就不要主打刘三姐的牌,就仅仅说是出生地。他的兴盛地,山歌传播文化的兴盛地就在宜州,而宜州恰恰是山歌文化是非常具有群众基础的。这样其实就有一个非常好的民族文化挖掘传播的宝库,具有旅游发展的潜质,但是这些多年来,宜州的旅游其实不温不火。
  前天在离开宜州之前,我和他们的文化馆、宣传部、县里的领导谈起来的时候就说,我们抛开采访谈一点个人的体会的话,我说九年了,九年前我来到宜州,那个时候看到旅游刚刚起步,一直到现在,我觉得没有任何变化,没有任何发展,也就是游客来到这个地方,也是在下枧河里乘船游览,到一个码头然后靠岸,然后就有三姐和阿牛哥来到岸边唱山歌迎客人,然后所谓的刘三姐阿牛哥莫老爷穿着服装跟旅客上船上岸合影留念,然后进寨敬酒、唱歌,然后跳竹竿,然后有一些民俗的壮族的婚俗,找几个游客。这种情形我们似乎在其他的地方已经见得太多太多了,而这个情形是十几年前的老套路了,九年前来到宜州时候的,他们也是这一套九年以后还是这一套,没有变化。当然全国人民这么多,每个人体验一遍,来一次再也不来了,新的游客来,总会有人来,但绝不会有更好的口碑发展,绝不会有大的发展,就到了一个瓶颈期了。而非常奇怪的是,在桂林,桂林这个地方实际上离刘三姐的发源地还远的很,但是这个地方因为五六十年代拍刘三姐,实际上在桂林拍的,这个地方就紧紧抓住刘三姐这个牌,把它放大,做大做强,最后以张艺谋为首的团队,还有一个女导演叫王朝歌。她前期策划准备,打造了六年,在第六年的时候,张艺谋加盟到这个团队中来,用张艺谋的这种巨大的影响力,把它炒作起来。在桂林,实际上桂林的旅游在广西为什么是相对做的最好,就是因为它突破了原来的这种只是山水文化做基础的旅游,仅仅是山水的话,游客来到这个地方,你看了桂林的山水,非常漂亮,有山有水,桂林归来不看山水。但是很难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你来了以后还想去。因为山水毕竟是没有人文气息的,相对来说是死的。不仅仅是刘三姐,还有苗、侗等等少数民族的文化的内涵,就使这片本来就山清水秀如画的美景,有了更多的人情味、人气,就能吸引着人口口相传,他们回去会说那个地方怎么怎么好,而且他自己也会不断的来。像桂林这个地方,我今年已经是第四次来了,每一次来都会有新的感受。这次来,我跟大家在桂林的时候曾经说过,我在龙胜各族自治县的时候采访了第101代主,其实他当时在2002年的时候,在广西龙胜县其实已经发展的非常好了,是当地第一个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每年也有100多万的收入,应该说他们一个小小的村寨100多户就满足了。那个时候应该来说,他们年人均收入还不到1000块钱,他们一个村寨一年能收入100多万,就是非常非常好了。但是那个时候我采访他,就和他聊,他说这种民族文化的价值不仅仅止于这100多万,应该还是有更大的发展。我对他这句话特别的赞同,对他这个人特别的敬佩,因为我觉得这样的说,并不是说钻到钱眼里,因为民族文化的价值怎么来体现呢,绝不是开个会,发个文件,党委政府就非常的重视,就说明他有价值了,他必须是把他价值化具体的真金白银。因为我在这一路上走过很多很多的地方,我发现凡是民族文化能够非常好的传承的,一定是这个民族的老百姓从自己的本民族的文化中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实惠的,得到了真金白银。比如说开发旅游,因为他穿着本民族的衣服、唱着本民族的歌,住本民族的传统的民居,然后饮食是吃本民族的传统的饭。这些游客就冲他们这些来,这些是有吸引力的,如果说没有这些的话,他们反而会觉得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家都穿西服、夹克,都烫红头发、黄头发了,而我们还穿着这些粗布的、土布的这些爷爷奶奶才穿的民族服装的话,他们会感觉到非常丢脸的,他们认为是很难看。
  而雷山过苗年的时候,我的十年的老朋友,当时的县委副书记说的一句话,让我也是非常的敬佩,因为千户苗寨是他主政开发的,在开发的时候,他特别强调一点,就是当地的人民不光是要在民族文化的旅游中赚到钱,而且一定会是感觉到他们并不是像一个展览物一样,像猴子一样,像稀有动物一样供游客来看的,而是他们是正常的、有一种自豪感,因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很灿烂,让游客过来以后,他们是来仰视的,他们是来学习的,是来饱眼福的。他们自个儿是有一种自身民族文化的骄傲感的。这样就会良性的、正常的发展下去。而现在很多地方的老百姓认为自己本民族的这种文化是弱小的,是被人当猴看的,所以说他们有一种民族的自卑感,那么这样的少数民族的文化就不可能传承下去,难以为继。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开始的采访的第四个民族鄂伦春族,鄂伦春族十年前就有一个老大爷老猎户对我讲,他说你们汉族是大民族,是先进的民族,我们鄂伦春就一两千人,小民族,小小的,落后的民族,在这种心理下,他们以非常快的速度拼命的融入城市化进程中,成为城市化的一分子,然后把自己的那些传统的老房子都拆掉,我十年前去就找不到、看不到一个传统的住房。他们的那些狍皮文化,像现在这么多年,30年已经禁猎了,那种狍皮早有见不到,多珍贵呀,结果他们就觉得太难看了,就扔掉了。他们传承千百年的桦树皮文化,把白桦的树皮剥下来,做成这种容器,盛粮食的筐子、盛针线的笸箩,然后包括人们死亡以后,他们的尸体是要用整张的桦树皮包起来,有一种树皮的丧葬文化。这些在十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经见不到了,他们以非常快的速度扔掉以后,结果过了多少年,突然想起来我们住的这都是双拼联排的小别墅,政府给我们盖的这么好的猎户新村,但是原来的猎户、猎民、鄂伦春的传统文化已经一点都见不到了,所以说他们想去找,想去恢复,比如说桦皮文化,那么再去做一些簇新簇新的桦皮容器,但是看起来怎么看都像假文物。他们马上就出现了一个断代,所以说真正到最后消灭、灭亡你自己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实际上最根本的力量,并不在外部的力量,实际上最根本的还是你自己打垮了自己,自己消灭了自己。所以说我们这一路的行程,你说匆匆忙忙的一共就一百八九十天,每个民族平均也就三天,刨去行程的时间也没有多长的采访时间,不可能深入,只是让大家重视,让大家引起重视,民族文化还是有价值的。像刘三姐还是能成为像印钞机一样能赚钱的,他非常有价值,让大家重视起来,多关注少数民族,这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12月26号将在省博物馆新馆召开一个我们这次活动的图片展,大概的展示一下,抛砖引玉,希望这次大家从我们的这个活动中,能力引起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我们也就觉得功莫大焉。
  主持人:好的,我们也非常期待到时候的摄影展。同样在今天的时间当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连线就只能到这儿了,我们明天继续。
  施晓亮:好的,再见。
马震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