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3 21:06:00 我要评论
来源: 大众网大众网-联通3G若羌县9月3日报道 8月30日冒险涉水从被困六天的塔什库尔干县突围,在喀什小做休整后,经过上千公里的艰苦跋涉,9月2日傍晚“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进56个民族家庭”采访团抵达中国最大的县若羌县。它比山东省还要大五分之一,相当于3个爱尔兰,近10个科威特。我们所熟知的楼兰罗布泊就在这个县里。在此采访一天后,采访团将东行直奔青海格尔木,然后再踏上青藏线,直奔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
作为合作媒体之一的潍坊人民广播电台,除了全程报道采风活动详情之外,也会每天固定连线采访活动参与者之一大众网特约记者施晓亮。
主持人:收音机前亲爱的听众朋友上午好,欢迎您在这个时间又一次锁定调频100.2,中波1161潍坊广播新闻频率。现在进行的是“走进56个民族家庭”大型采风的系列报道,也希望朋友们在周末的时候能够一如既往的关注着我们这次活动的进程。当然如果朋友们想了解更多的一些消息,可以登陆大众网首页“党旗漫漫中国红”的特区,也可以看到我们“走进56个民族大家庭”活动的一系列报道,当然也可以关注我们前方记者施晓亮的新浪微博,都是可以的。当然在我们台每天的整点新闻的时刻也会有报道,也希望朋友们能够关注我们这次活动。
好了,今天的节目我们依然要连线我们前方特约记者施晓亮,听一听他现在的一些所见所闻,也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如果说朋友们有任何的问题,可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息的方式参与到节目之中,1002加您想要咨询的问题到106285325。好的,我们第一时间连线我们的前方记者施晓亮。施晓亮您好。
施晓亮:您好,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施晓亮。我现在在中国最大的县——若羌县向大家问好。若羌是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下面的一个县,若羌。大家对于这个名字,可能还是稍微有点陌生,但是我如果是要说到罗布泊、楼兰,大家就会很清楚了。
主持人:对,一说到这两个名字,可能大家就很明白了。
施晓亮:对,罗布泊和楼兰这两个我们耳熟能详的、闪耀着历史灿烂文明光芒的两个地方都在若羌县。若羌有多么大?若羌是一个县,我们说潍坊下面还有13个县市区,那么它一个县有多大?山东省的面积好像是16万平方公里,而这个若羌是20多万平方公里。
主持人:比山东省还要大。
施晓亮:它一个县比山东省还要大,所以说它是相当于三个波兰还是十个波兰,我手头没有材料,昨天只听他们讲了,反正是相当相当大。
主持人:我看您在微博上说是相当于三个爱尔兰,近十个科威特。
施晓亮:所以说比山东省还要大。但是人有多少?你像山东,比它小一些,但是山东现在人口已经过亿了,而它这一个县里只有6万人,因此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县,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地方。
主持人:这么20多万平方公里,然后只有6万多人。
施晓亮:对。
主持人:这个县真的是也创全国之最了。
施晓亮:对,在这边我们走到这个地方,就已经是完成了中国56个民族采访的1/3的行程。整个行程达到了1万8千多公里,走了10个省市自治区,采访了21个民族。在这边应该讲是新疆的最后一站,从这边开始,明天我们将要踏上东行的道路,向东走到青海的噶尔木,然后从青海噶尔木,踏上青藏公路,经过青藏公路一直向南,来到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城市拉萨。在这边,在西藏开始对藏族、门巴、珞巴采访,所以说这一个点就标志着我们今天是在新疆待的最后一天。整个8月份到9月初,我是8月3号进疆的,今天是9月3号,也就是说在新疆这个地方待了整整一个月零一天,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在中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中,新疆目前是待的最长的,下一步有可能比它待的时间长的就是云南。
主持人:因为云南是少数民族会多一些,是吧?
施晓亮:对。新疆这边,因为今天是在新疆待的最后一天,我想跟大家回顾一下在新疆的历程。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166万平方公里占了中国整个国土面积的大约1/6。新疆这么大的地方,真是说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在这个地方,从东疆到西疆,从北疆到南疆,我们跨越了很多个州、地、市、县,每一个地方的风情都不一样。我不知道跟你们上个礼拜在连线的时候,应该是在塔吉克族。
主持人:对,应该是在那儿。
施晓亮:连完线以后,我们就遇到了很大的一个自然灾害,帕米尔高原上雪融水溶化,形成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洪灾,洪灾形成泥石流,把下行的河道得堵塞了,然后形成一个长达5公里、14平方公里的一个巨大的堰塞湖,把我们回程的路全部堵掉。在这边堵了整整6天,所以我的行程计划比原来已经晚了6天了。在堵的过程中,我觉得也是收获相当大。
主持人:堵的过程中收获蛮大?
施晓亮:因为在每一个民族我们待的时间,你想200天,56个民族,再加上摩梭、僜人这些准民族的形式,应该讲是超过60个民族了。200天的话,每个民族只有3天,再刨去行程的道路,真正用于采访体验的时间不过一两天。但是因为洪水堵在这边。
主持人:就让你们多逗留了一段时间。
施晓亮:对。我先说一下第21个民族塔吉克族。塔吉克族提起来,大部分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但是要说到一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
主持人:这个大家很熟悉。
施晓亮:还有一个主题曲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这个旋律依然仿佛绕在耳边一样。这个电影拍摄的就是帕米尔高原上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这么一个民族塔吉克族,它崇尚鹰。它处在四国交界的边境线上,包括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这三个国家跟中国接壤。这四国交界的地方就是这么一个民族在生活着,他们是一个非常爱国的民族,从建国到现在这60多年来,正是由于他们自觉的参与到爱国的这支队伍中来,跟边防军一块配合,才使这个地方的国门、国境线特别安定,没有出现过任何闪失。
再就是讲讲塔吉克的道德和礼仪,这个民族民风纯朴、路不拾遗,他被称为“绝对不会丢东西的地方”。
主持人:非常安全是吧?就是说民风非常得好。
施晓亮:对。塔吉克族所在的县叫塔什库尔干县,这个县它从建国以后每个县都会有拘留所、监狱,这个地方的监狱盖好以后到现在,没有关过一个人,这就说明这个地方民风纯朴、路不拾遗,到现在这种风尚一直延续至今。你像大大咧咧的我,在一路上每个地方总是丢三落四、丢个这个小东西、丢个那个小东西,很多东西丢了就丢了,再找回去的时候就已经找不到了。但是我在塔什库尔干曾经丢过两个非常重要的充电器、电池,还有一个插座。这些对于我来讲非常重要。但是我已经想不起丢哪儿了,我住了好几个宾馆。然后等到回去的时候,有一个塔吉克族的女服务员,就用很不熟练的塔吉克语,因为他们的母语是塔吉克语,跟汉人的交流并不是很顺畅。她就一个一个的问,说你是不是丢东西了?她把捡到的东西收藏起来,精心地保管了好几天。当她交到我手里的时候,她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这么一个笑容。
主持人:施晓亮,你在讲这个过程我就特别感动,我相信收音机前听众朋友也会感动。我觉得现在我们都有这样的一种体会,觉得人心不古了,或者是捡到东西后归还的非常少。但是你看你说的这个女服务员,她会一直的去问。
施晓亮:她不仅仅是一个女服务员。
主持人:这只是一个代表是吗?
施晓亮:我到城里边还有到牧区里边,所有的城市的居民、牧民,他根本都不用上锁。比如牧民他的毡房门口只挂着一个粘门帘,人们外出办事根本不用担心屋里的东西和晾在外面的衣服、食品会丢失。人们如果在路边发现别人丢失的东西,也不会拿走,也不乱翻,而是把东西放在路边很明显的地方,用石头围起来,做一个特殊的标记,使失主回到这里很快的就能找到丢失的东西。
主持人:天哪,我觉得真的很好。
施晓亮:县委宣传部的领导告诉我一件事,说有一个汉族的画家出差到这里,不慎将一支铅笔,就是绘画的铅笔丢在路上。有一位塔吉克的牧民为此足足在路边等候了四个多小时,直到画家回来路过此地,他并不是为了寻找这支铅笔,而是路过此地,突然看到有一个牧民在路边举着他那个红色外皮的铅笔,而且感觉到非常惊讶。事后这位画家逢人遍说,在塔什库尔干一分钱都丢不了。这是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方。
主持人:这可能真的是让人特别得感动,也会特别得放心,在这里。
施晓亮:另外一个我想说一下塔吉克族的礼节。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礼仪的一个大民族,但是在每一个少数民族里面,他们的礼仪都不一样。我说说塔吉克的见面礼,我们刚到这个地方,不要说你们听着,我们刚到这个地方看到都会很不习惯。
主持人:什么样的见面礼?
施晓亮:他实行非常欧化、非常西式的吻礼。他的见面礼会拥抱、接吻,而且按照不同的性别和不同的辈分,行礼时要吻不同的部位。比如说男人和男人之间、男女之间、长辈和晚辈之间,他们吻的方式和部位都不一样,对于塔吉克人的生活中,接吻就和吃饭、喝水一样重要、一样的频繁。
主持人:就是他们的这种生活习惯了已经成为,见面必须要遵循的一种礼仪是吗?
施晓亮:对,他的接吻和吃饭一样重要,跟喝水一样频繁。我举例说明,我对这个礼仪,因为采访时间比较短,并不能够了解得太深入。但是一般看来,在行亲吻礼时,像男子跟男子见面,是非常热烈的拥抱,然后相互握手,他握手并不像我们这样见面有一定距离的握手,而是两个手握起来之后拉到嘴边,所以说两个人的手跟脸都很贴近,两个人的脸几乎都要贴在一起了,是亲吻对方手的手背。然后女的和女的见面,要亲吻脸颊,然后再嘴对嘴的吻嘴唇。
主持人:先是贴面礼,然后再嘴对嘴,然后再相互吻一下是吗?
施晓亮:同辈之间吻嘴唇在大街上这是很普遍、很公开的,我想如果这要是在内地、沿海城市,在潍坊的话,可能会被别人侧目,会被视为是不是同性恋。而长辈可以吻晚辈的面部、额头,而女士见了男子要吻男人主动伸出来的手的手心。所以那一天我自己出来在大街上拍照采访,就看到一幕很有意思的,两个塔吉克的妇女挑着一担水,每人挑着一担水从大街上路过,然后突然就看到迎面来了两辆三轮车,三轮的机动车,像时风一样。他们都很熟,可能是下面一个村的或者很久不见的什么朋友。这车就停下来,跳下来20多个男子,然后纷纷的主动伸出手来,这两个女子就挑着担子,也没有放下,然后就很自然的低下头去,一个一个的亲吻每个男子伸过来的手。这些男子有的可能刚刚杀过羊,手上还沾着羊的血液和体液;有的刚刚干完什么农活,手上还沾满了灰尘。但是这两个塔吉克妇女一点都不拘谨,也没有什么忌讳,就像蜜蜂采蜜一样,一个一个的去亲吻。
主持人:我觉得您看着也很惊讶,是吧?
施晓亮:所以说我就感觉到非常得有感慨,我认为在远古时代,人们之间相互没有敌意,相互之间人与人的感情比较接近,所以说他们身体的这种接触比较亲密。通过拥抱、通过亲吻,不仅拉近人与人之间肢体、身体的距离,而且能大大缩短人的感情,拉近人的心灵的距离。我觉得这还是非常非常好。而我们城市的人到达这个地方,初次接触这种礼俗会很不习惯,包括我应该说天真无邪的女儿,十四五岁的莹莹,第一次有一个跟她同龄的一个女孩把嘴唇伸过来,要跟她嘴对嘴的接吻的时候,她就很自然、本能的反应,很惊讶的表情,然后就向后退缩。但是经过主人的解释以后,她就入乡随俗、很自然的就体验了这一个特殊的礼仪。我觉得这个是让我对这个民风纯朴、讲究礼仪的民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主持人:其实我觉得真的是每一个队员在这个过程之中,都有自己的一种感受。刚刚我们的施晓亮也是介绍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当然收音机前听众朋友,你有任何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息的方式来咨询我们的前方记者施晓亮,1002加您想要说的话到106285325。我们接下来继续有请我们的施记者给大家继续来介绍他们这一路的见闻,今天是在新疆的最后一天了,而且我看到在8月29号才通车,应该是桥的问题也让你们遭受了很多很多的一些困难,但是也是同时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很好的启示,更多的去了解一些民族,是这样子吗?
施晓亮:是这样子。整个从离开塔什库尔干县以后再往下跑,行程特别长,经过喀什,经过喀什下面的和田地区,现在已经到了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整个行程已经超过1000多公里,大部分是在戈壁、沙漠上行走。我们已经穿越了中国最长的一条沙漠公路,昨天从和田下面的一个县,叫于田县,经过了特勒、民丰,然后来到这边的若羌县。经过的这些地方实际上我们走的是丝绸之路的南路,中国的丝绸之路分为北路、中路、南路三条丝绸之路。南路的丝绸之路从青海经过若羌,经过喀什,然后出境,这样一条丝绸之路走的不仅仅是丝绸,更多的是玉。大家一听到和田,就会想到和田玉,玉文化是历史上最悠久、最能代表东方文明的古文化之一。玉代表了品德高尚、美好、尊贵等等,玉有灵气,像通灵宝玉,我们会想到贾宝玉出生就含着一块宝玉。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力的日渐强盛,玉文化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玉的价格也炒得越来越高。玉里边的定级的玉,应该就是和田玉。在2003年10月份,经过几年的中国国玉的评选,到最后评选揭晓的时候,最好的玉就是新疆和田玉,获得了“中国美玉”的称号,被称为中国的国石。其实喀什它是一个维吾尔族的译音,它的全程叫喀什噶尔,它在维语中的意思是说玉的一个集散地。和田这些美玉经过喀什,早在上千年前就在这个地方经过集散、聚集、打磨、雕琢,然后形成各种精美的玉器的器皿,然后进贡到朝廷,向西输送到西域。这就代表了中国玉的一个至高至美的水平。
说到和田,我还要说一下我前天晚上居住的一个县,叫于田县。我住在和田,其实很多朋友打过电话来还是很担心的,觉得最近这一段的恐怖事件屡屡发生,但是我还是那句话,我觉得行走在自己国家的国土上,960万平方公里每一个地方我都感觉到心里特别踏实。即便是在和田最腹地的地方于田县,我走到这个地方进入城市,一看到有一个雕塑,心里就特别得踏实。这个雕塑体现着维汉亲密关系的,像我这个年龄再稍微大一点的,当年有一个维吾尔族大叔叫库尔班,他骑着毛驴到北京,要去见毛主席,几经曲折、几多坎坷,终于完成了心愿。在和田的主要广场上,以及在进入于田市的主要路口上都有毛主席和长胡子犹如智慧的阿凡提的库尔班大叔亲切握手的这个巨大雕塑。
主持人:其实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就是这个事情。看到这个雕塑就特别得安心是吗?
施晓亮:对。都在新疆从东到西、从北到南,每到一个地方,其实我接触到最多的就是维吾尔族的朋友,各个层次的,从农村的、乡镇的、城郊的,还有大城市里的,无论哪方面、哪个阶层的维吾尔族朋友,我们无论是问路、吃饭、买东西、在大街上闲聊天,我们只要投过去一个真诚的、善良的微笑,换回来的一定是他们更真诚、更善意的表情,会给我们的采访、拍摄提供很多配合。就在大街上,就好像在昨天,在和田市,我们几个队员就想买当地的一些瓜果梨桃,当地正好是瓜果飘香的时候。
主持人:现在最应季的应该是葡萄吧?
施晓亮:对。当地的葡萄、哈密瓜、库尔勒香梨,还有刚下来的鲜核桃。它这边的瓜果有一个特点,跟潍坊相比起来,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东西都甜。这个地方特殊的地理位置,太阳光照特别足,昼夜温差特别大,光照的时间又特别长,所以有利于糖分的积累。不要说是瓜果,就算是棉花都是黏乎乎的,它加工之前先要拖糖,所有的食物糖分都特别高、特别好吃、香甜。但是我们在大街上买瓜果的时候就遇到一个问题,语言不能交流,很多维吾尔族的妇女、大妈、大爷,他们在把自己家的产品拿出来在这个产品里兜售的时候,这个城市里90%多的居民是维吾尔族人,而我们远方到达的这些山东的汉族就成为这里的“少数民族”。我们在跟他们的语言交流是有大问题的,这样我们只要驻足在问价格,想进行买卖交易的时候,由于语言的交流有障碍,路旁走过的群众,很自然的就会停下来,懂汉语、通汉语的就会为我们做翻译。然后看我们完成交易以后,他们就会很高兴的冲我们笑笑,挥挥手拜拜。我觉得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义务的志愿者、雷锋。这种风尚在这些地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蔚然成风,也不用提倡,也不用说什么学雷锋、做好事,什么义工,什么志愿者,我们在这边根本看不到有这些称呼。
主持人:每一个人都是志愿者。
施晓亮:对,每一个人全都是。在跟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其中有两个特别漂亮的维吾尔族的少妇,抱着一个特别漂亮的小孩,给我们在买鲜核桃的摊点前,给我们翻译完以后,我就特别喜欢这个小孩,我就说可以给你拍张照吗?她说可以,当然可以了。她又看到我的女儿莹莹说,让她来跟我们一块合影吧。当我在取景框中看到小莹莹跟她们两个维族的少妇,抱着漂亮的几个月的小娃娃,维吾尔族的娃娃像洋娃娃一样,我按住快门的那一刹那,我就感觉到什么我们平常电视上、报纸上、电台等经常说的民族团结什么。
主持人:其实在这张照片上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施晓亮:在这一画面中都有了切实的、真实的、现实的意义。
主持人:我刚刚在微博上看到这张照片,我觉得小姑娘就像一个洋娃娃,然后加上我们的小记者施哲莹,还有我们的两位妇女,这维吾尔族的少妇,我觉得都很美丽,就让人感觉到一种很和谐的画面。我觉得我们的施晓亮记者也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我觉得总是会被一些东西所感动。当看到这副画面的时候,也是能够理解你的心情,也是突然之间,一切语言好像都没有办法去表达了。就是一种让人会觉得一种和谐的画面,是这样吗?
施晓亮:对。我还特别想说的,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几分钟。
主持人:现在还有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所以我们施记者要抓紧时间了。
施晓亮:我有很多内容就不能展开讲了。我特别想说的内容是曾经在十年前,我做过一次电视的采访,讲到爱国主义,我就讲爱国主义要从旅游开始。你无法想象一个一辈子没有出过门,没有离开过这个县城,甚至没有离开过这个城镇的人,他会如何去热爱他的祖国。他对他的祖国根本没有一个概念,我们通过行万里路,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这一路要经过30个省市自治区。走在新疆,我记得有一次从北疆到南疆,走过一段非常长的路,大概900多公里,到达下一个采访地点,也就是从哈萨克族的大本营那拉提草原走到柯尔克孜族的大本营阿合奇市,在快到达的时候,坐在后排的施哲莹突然常常的舒了一口气,感叹到“中国真大,新疆真大”。走了大半个月了,都没有从北疆走到南疆,中国太大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国的风景太丰富了。一个孩子,她发出这样的感慨,她绝对不可能是在书本上、在课堂里,甚至在电视机前所能够感受得到的。我想这一路,对于所有的队员来讲,都是一次难得的经历。我说人的一生中大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经历,后半生是回忆。如果后半生没有可值得回忆的经历的话,人的余生一定会是非常寂寞、非常无趣的。
主持人:而且人生的经历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我觉得你们也获得了这份财富。
施晓亮:这种经历无论是欢乐、顺利也好,还是磨难和曲折也好,对于我们来讲都是生命中的一种财富。包括我们被大水堵在帕米尔高原上,那种静心去体验、近距离去接触采访,这种经历别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我想对于其他队员是这个样子,对于我的女儿更是这个样子。我现在特别欣慰的是,我跟她有了这样一次在2011年我们父女两个人结伴,然后共同来经历200天的这样一个过程,我想这种过程,对于她未来的成长,对于她的思想观、世界观的形成,对于她以后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对于她以后可能要到来的幸福生活,我觉得都是非常有益处的。
主持人:其实还是回归到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施晓亮:对。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我们的前方记者,我们的施晓亮,也祝大家能够一路顺风,也希望能够把更加精彩的内容带给我们收音机前听众朋友,好不好?
施晓亮:好的。听众朋友再见,主持人再见。
主持人:再见。非常感谢我们前方记者施晓亮,真的是应了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也希望收音机前所有听众朋友在听到我们的这个特别活动的时候,能够把您的感受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您可以关注我们施晓亮的新浪微博,也可以关注大众网党旗漫漫中国红的特别活动,当然也关注我们潍坊广播新闻频率的整点新闻和我们的特别节目。好了朋友们,我是这次节目主持人惠子,下次节目不见不散。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