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1 16:00: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综合
国家能源局日前公布了《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与交流充电桩通信协议》和《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据了解,国家能源局已会同科技部和工信部,在国家标准委统一协调下,初步完成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并提出15项急需制定的标准。其中11项由国家能源局牵头,4项由工信部牵头。据了解,这是我国首个由四部委联合推出、也是目前最规范的标准体系,为今后统一协调各地区和行业的标准奠定了基础。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标准体系框架成形
据介绍,按照中编办《关于明确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管理等问题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要求,在国家标准委的统筹协调下,近期,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和工信部,组织拟订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启动开展了相关标准化工作。
作为给电动汽车提供能量的基础设施,一直以来,充电设施的技术和标准研究并没有跟上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步伐。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不但阻碍了我国充电设施建设和电动汽车发展,而且影响电网的规划和安全稳定运行。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充电设施标准化工作,促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应用,推动充电设施标准与国际接轨,为电动汽车和电网的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和标准支撑。
为此,国家能源局于今年下半年批准成立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标委会由电力、汽车、电工、电池、石油石化等行业专家组成。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框架已基本成形,包括基础类标准、充电设备、充电设备接口、充电站建设与运行、电能计量等部分,近26项标准。在先期颁布《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等三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能源行业标准基础上,近期又提出了拟制定的15项标准计划(10项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其中11项由国家能源局牵头,4项由工信部牵头,对其中备受各界关注的关键技术标准正抓紧组织编制。
四大标准体系
构建充电设施技术基础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次推出的充电设施标准体系框架大体可分为四部分:充电接口标准,充电站建设、运行标准,换电站建设标准,充电设施与电网协调方面的标准。
根据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充电接口标准共包括基础、交流充电、直流充电、交流充电协议、直流充电协议五项标准。目前分别由国家能源局牵头两项,工信部牵头三项,共同协作编制。近期已分别向社会征集意见,拟年底前完成审查。
充电站建设方面,据介绍,目前正在编制相关标准文件,其中包括《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导则》、《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充电站设计规范》、《电动汽车充电站施工和验收技术规范》、《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等充电站建设、施工标准,以及《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标准》和《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标准》。计划2011年6月前完成标准编制工作。
电池更换是一种电动汽车快速能源替换的方式,据悉,《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设计规范》、《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通用技术要求》以及《电动汽车快速更换系统技术规范》等标准计划项目正在积极进行中,计划2011年6月前完成。
电动汽车必须依靠智能电网实施有序充电,然而,电动汽车大规模充电将对电网运行带来较大冲击和影响,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正常的电能供应,此次标准体系框架还包括《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电能质量技术要求》、《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为下一步开展充电设施并网检测奠定技术标准基础。
此外,标准制定者积极努力将我国标准推向国际化。《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监控系统》、《电动汽车充放电计量计费装置》、《非车载充放电装置的通用技术需求》和《直流充电接口方案》4项标准已被提案申请,有望成为国际标准。
标准未出台前
地方充电设施建设应谨慎
目前,多个地方结合自身情况开展了各种型式和特点的充电站建设。虽然大家热情高涨,但是专家提醒,在国家和行业标准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开展充电设施建设,势必造成建设标准不统一、技术指标不一致等后果。一旦与日后颁布的标准不一致,将导致重复浪费。因此,专家建议,在充电设施建设试点阶段,应提前做好规划、统一标准,实行标准先行。
此外,专家还提示,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将对电网产生谐波污染,必须在充电设施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技术措施保证电网的电能质量。要在充电设施设备标准、充电站设计规范、工程验收标准等相关领域予以充分考虑。 (来源:中国能源报)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