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访威海市委书记王培廷
□ 本报记者 任松高
彭 辉
威海市委书记王培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威海作为一个能源、原材料以输入为主的陆路末梢城市和环境立市、生态立市的滨海旅游城市,发展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的产业是没有出路的。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传统产业是基础,新兴产业是方向。威海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大新兴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培育力度,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记者:威海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有哪些新思路?
王培廷: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为总抓手,在发展中加快转变,在转变中调整升级,努力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在推进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上再上新台阶,在提升人居环境和统筹城乡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上取得新进展。
记者:转方式调结构的基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威海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和亮点?
王培廷:一是集中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科技开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选择重点项目进行集中突破。去年我们实施的百项市级重点项目中,有 30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当年完成投资104亿元,有12个项目建成投产。今年百项市级重点工程中,3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已完成投资78亿元。
二是积极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威海最大的优势是海。我们编制了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分项规划,提出了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的重点城市,海产品生产加工、船舶修造、新能源和滨海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的领军城市,与韩国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和东北亚海上客运中心,滨海生态人居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海产品生产加工、船舶修造、港口物流、滨海休闲旅游度假、新能源、石化“六大基地”都取得了较快进展。去年,海产品产量 208.6万吨,远洋渔船发展到 255 艘,海洋食品、药品、保健品“三品”精深加工比重达到77% ,海产品生产加工产值达到430亿元。整船制造能力达到300万载重吨,完工量91万载重吨,船段28万吨,修船397艘次。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去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 595.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提高了1.6个百分点。
记者:转方式调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你认为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王培廷:自主创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根本所在。2008年,我们提出了“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的目标思路,连续三年开展“ 自主创新年”活动。
一是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聚集区。市里出台了优惠政策,在科研环境、成果奖励、生活条件等方面给予资金补助,各企业也主动让股让利,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想方设法用好人才。目前,有 40多名院士通过不同方式与我市企业合作。
二是加快建设产学研结合密集区。根据全市的产业需要,与中科院、山东大学、哈工大等9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结成长期战略合作联盟,每年举办一至两次产学研对接活动,仅去年就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00多项。
三是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与中科院、哈工大、山大等共建了3家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了技术交易市场,建立了常态化的技术转移平台。去年,全市共吸收转化科技成果140多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比年初提高了2.8个百分点。
四是加快企业研发平台建设。目前全市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09家,其中国家级10家。
五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去年市县两级财政科技投入 3.9 亿元,今年预算内科技投入 4.4亿元,增长 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