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以来,枣庄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部署,以资源城市转型为总抓手,扎实做好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 保稳定的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完成 693.34 亿元,同比增长14.1% 。1 至7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73.99 亿元,增长15.8%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2.98 亿元,增长 21.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49.16 亿元,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4.41亿元,增长 18.4% 。9月17 日,记者就枣庄资源城市转型等问题采访了市委书记刘玉祥。
记者:2009年3月2日,枣庄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是我省也是东部地区唯一的一个市,枣庄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枣庄市如何抓住机遇,推进城市转型?
刘玉祥:作为一个老煤炭工业基地,加快城市转型,对枣庄来说,事关大局,事关长远。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推进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战略来抓。我们紧紧抓住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的契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提高发展质量。
一是狠抓结构调整,提升工业经济集约化水平。工作中着力抓好“四个一批”: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一批”;利用现有企业技术优势搞资源深加工,“壮大一批”;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增长一批”;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产品,“转移一批”。目前,全市已形成了煤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八大支柱产业,资源型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小。
二是狠抓科技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核心动力。目前,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20% 以上。
三是狠抓节能减排,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全市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容量 74.02万千瓦,是省政府下达关停任务的 3 倍,位居全省第一。全市7条出境河流的水质全部达标排放,代表山东省接受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检查验收获得第一名。
记者:作为一个资源城市,枣庄是如何突破服务业瓶颈的?
刘玉祥:以文化旅游为突破口,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的多样化,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和创意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服务、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社区服务、家政服务、装饰装修、社会化老龄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需求。突出发展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业,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台儿庄古城重建步伐不断加快,开城 100 天,游客超过50万人。
记者:我们注意到,9月12日,联想与枣庄市政府在济南签订了总投资 180 亿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用于兴建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及精细化工项目。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枣庄为何特别注重大项目建设?
刘玉祥:看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当前,更要看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我们坚持好项目大项目建设不动摇,打基础谋长远,努力解决发展后劲、可持续发展问题。今年全市投资 10 亿元以上在建项目 26个,是历史上开工建设重点项目最多的一年,年初确定的 50个城市转型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 59.13 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 52.7% 。我们在城市转型中突出发展煤化工产业,枣庄已成为全国产品最多、规模最大、发展势头最强劲的煤化工基地。
记者:8月1 日,连接老城和新城的 BRT 正式开通。枣庄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作了哪些努力?
刘玉祥:转方式调结构就是要让群众得实惠。我们坚持“老城做新、新城做靓、同城化发展”的思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枣庄作为老工矿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十分艰巨,占全省棚改任务的一半。我们认为,搞好棚户区改造,既是为历史还账,也是为未来发展蓄力,更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工程。目前,棚户区改造一期修建性详规已通过专家评审,达成融资意向 32 亿元;实施棚改拆迁项目 31个,已完成拆迁面积50% 。
|
|
|
|
|
|
|
|
枣庄:加大转调力度 助推资源城市转型 |
2010-10-01 09:27 |
|
|
今年以来,枣庄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部署,以资源城市转型为总抓手,扎实做好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 保稳定的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