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8 13:57:00 我要评论
来源: 大众网编者按:
作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首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大奖,“孔子教育奖”自2006年首次举办以来,备受世人关注,被誉为世界教育界的“诺贝尔奖”。该奖项主要用于表彰在教育,特别是在儿童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具有杰出贡献的个人。“孔子教育奖”的设立,充分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全民教育计划”和“提高能力的扫盲行动”的宗旨,更彰显出孔子所倡导的“有教无类”全民教育思想。
2011年9月27日,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在世界著名的文化圣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家乡——曲阜的杏坛剧场举行,全球关注的“孔子教育奖”在这里隆重颁出,总部设在美国的“读书空间”项目、刚果民主共和国“共同的阿尔法乌祖威”分别摘得此项殊荣,巴基斯坦旁遮普邦政府扫盲秘书阿拉·巴克什·马利克博士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荣誉提名奖。
2011年9月26日—9月28日,大众网记者在济宁市、曲阜市,分别对3名“孔子教育奖”获奖代表——“共同的阿尔法乌祖威”项目负责人迪奥达塔·邦吉叶女士、“读书空间”项目负责人贾什瑞·阿卡里娅女士、“巴基斯坦旁遮普邦政府扫盲秘书阿拉·巴克什·马利克博士,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代表萨伊达·拉曼女士进行了独家专访,并对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兴民、济宁市副市长侯瑞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进行了相关采访。
教育带给世界力量,扫盲促进国际和平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系列报道
大众网记者 尹玉涛 盛堃
2011年9月27日,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在曲阜杏坛剧场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三大获奖项目分属亚、非、美三大洲。获奖者带着项目工作在不同的国家和领域,都在特别艰难的处境里竭尽全力,而且都在扫盲和普及教育、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很大贡献。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所说的:“扫盲是和平的前提,因其能够带来多元效益,涵盖人类、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扫盲是发展的加速器,是维持和平的力量。获奖者是那些凸显出扫盲对于促进人权、性别平等、消除冲突和文化多样性具有核心作用的开创性计划。”
“获得孔子教育奖这个世界级的奖项,将有助于确保我们工作的可持续性、实效性和我们组织的自主权,使我们可以继续努力满足目标人群的需要,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成年人以及整个区的各种需求!”“共同的阿尔法乌祖威”项目负责人迪奥达塔· 邦吉叶女士在采访中表示,“共同的阿尔法乌祖威”项目的成立是为了解决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奇夫的文盲难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中曾提到北部奇夫是该国文盲率最高的地区,高达47.3%。在扫盲过程中,“共同的阿尔法乌祖威”项目发起于2006年,到目前为止,项目的受益人已达到100,000人次,遍布北部奇夫、南部奇夫、马涅马省、东方省(伊图利省)以及卢旺达。
“读书空间”项目负责人贾什瑞·阿卡里娅女士告诉记者,“阅读空间”组织能够因促进性别平等和扫盲活动而获得孔子教育奖。“阅读空间”于2000年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主要在九个国家,即孟加拉、柬埔塞、印度、老挝、尼泊尔、南非、斯里兰卡、越南和赞比亚开展活动,帮助当地社区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开发和文化相关的阅读材料。该计划也是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扫盲奖关注的重点,它旨在确保儿童和教师能够获取各种阅读材料,以便能够以一种轻松且有意义的方式使用书籍。该组织的地方语言出版计划已经出版了25种语言的超过500种书籍,发行量超过500万册。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让世界上所有孩子都能上学!”巴基斯坦旁遮普邦政府扫盲秘书阿拉·巴克什·马利克博士对记者说,为砖窑里的童工带去改变命运的课程,这是巴基斯坦扫盲项目领导获得孔子教育奖荣誉奖的原因。“2020年使旁遮普邦扫除文盲”包含6个项目,目前已帮助了120万5-14岁的失学儿童完成初等教育,其中60%为女童;同时帮助190万成人获得基本的读写能力和进一步学习的技能。旁遮普邦有4000万文盲和380万辍学儿童,其中大多数为妇女和女童,大多居于贫民窟和最贫困的农村地区。该项目于2009年发起,计划于2012年止,目标群体为边缘人群,包括从未上学的儿童及成人文盲,特别是生活在贫民窟和旁遮普扫盲水平最低的农村地区的妇女。
“三位获奖者非常棒,非常值得尊敬!”对于本次孔子教育奖的三名获奖者,联合国高级官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代表萨伊达·拉曼女士满是溢美之词。她表示,三位获奖者工作在不同的国家和领域,从事不同的普及教育的工作,但都在特别艰难的处境里竭尽全力,而且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非常令人钦佩,非常值得尊敬。这个奖是有奖金的,但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需要获奖者和他们的团队去付出更多的力量,做更多的事,去扩大自己项目的影响力。也就是说,钱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让全世界都知道他们的工作和做出的杰出贡献。扩大这些获奖项目的影响至关重要,但这需要政府的支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2011年9月8日在国际扫盲日的致辞中说,扫盲是一切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基础,扫盲是和平的前提,因其能够带来多元效益,涵盖人类、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在如今的知识性社会中,缺乏文化知识越来越等同于被社会排斥或边缘化。根据最新的数据,世界上有7.93亿人缺乏基本的文化技能,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另有6700万小学学龄儿童辍学,7200万初中生无法就学,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新一代文盲。这是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侵犯,是对和平和安全的威胁。
伊琳娜·博科娃表示,扫盲是发展的加速器,是维持和平的力量。首先,扫盲能够赋予个人能力,获取技能和信心,获得重要知识,做出对家庭和社区有直接影响的有效选择;其次,扫盲是个体有效参与民主进程、在社区组织中拥有话语权、获得政治知识进而帮助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条件;第三,扫盲计划通过促进人与人交流思想,表达、保护盒发展自身文化特征和多元性,以此增加相互理解。获奖者就是那些凸显出扫盲对于促进人权、性别平等、消除冲突和文化多样性具有核心作用的开创性计划。所有的入选项目都表明,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优质扫盲计划正在为青年和成人的生活带来持久的改变。
相关链接:
孔子教育奖的现实意义
一些专家表示,设立孔子奖对传播孔子思想有推动作用,这也是由孔子思想的特质决定的,因为孔子思想本身具备了时代的要求,对当今世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刘示范说,孔子在人类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创造了完整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人人应受教育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因素,开创了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的新道路,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巨大进步作用。“因材施教”不仅满足了当时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历史需求,而且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看,建立在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基础之上,是一种追求高效率的教学原则。
事实上,伴随着人类所共同面临挑战的增多以及“文明间冲突”的加剧,各种关系变得愈发错综复杂,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转向孔子思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求和谐、和平之道。
据了解,1988年,74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召开会议,探讨和平、发展、环境、民族、宗教、信仰等一系列国际问题。物理学诺贝尔奖金得主、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文教授在发言中说:“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0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战争、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等,几乎均属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问题。《孔子研究》主编、山东大学教授蔡德贵认为,孔子提出“和为贵”,“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