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7 00:2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两报一网”北京直播室(3)
不能让公车成为官员的“轿子”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监察厅副厅长孙继业和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做客“两报一网”北京直播室畅谈公车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监察厅副厅长孙继业:不能让公车成为官员的“轿子”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将交通费纳入公务员工资或推进公车改革
大众网北京3月6日讯(特派记者 盛堃)今天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监察厅副厅长孙继业和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做客“两报一网”北京直播室,两位代表、委员与齐鲁晚报首席评论员张金岭就我国公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代表、委员认为,不能让公车成为官员的“轿子”;给公车安装GPS、特殊车牌,给公务员发放交通补贴等方式或可进一步推进公车改革。
热点一:“规范公务用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是否会出台相关政策?
孙继业:总理关于“规范公务用车”的工作报告会对公车改革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大家也不能要求得太快,不可能马上就改。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随着个人收入的提高和交通社会化管理水平的完善,公车改革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随着改革时机的成熟,会全面地进行改革。
叶青:我个人判断,大概“十二五”这五年时间里,公车改革会落地。而且我觉得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公车改革,应该说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热点二:“公车改革”是否需要外部条件介入?
叶青:公车的社会化服务要基本成熟。尤其公车改革之后,如果确实办公用车怎么办?从各地的试点来看,一般来说,省政府或者市政府会成立一个公车服务中心,就是把现在各单位的公车的一部分集中起来,把比较好的车集中起来,然后满足这样的一些公务的需要。如果说各个厅局在这一段时间开会用得很多,那可能还要涉及到社会上的汽车租赁公司。而这种模式也是发达国家或者其他国家比较普遍的。
热点三:“公车改革”困难重重有何历史原因?公车使用混乱有何不良影响?
孙继业:从反腐倡廉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中的重要一项。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时候,当时由于国内汽车生产厂家比较少,领导干部超标配备进口车,当时引起的社会反响比较大。所以群众批评是“屁股底下半座楼,一顿饭吃了一头牛”,被人誉为是马路上的“四害”。
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被群众誉为“三公现象”,在前两天温家宝总理上线与网友交流的时候,有一个网友也提出过这个问题,总理回答说“我相信会有办法解决的”。
叶青: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各个单位的公车就一年比一年多,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车多了以后,用车的要求就比较容易满足了。比如过去可能只有厅级干部出差可以带车,现在一个单位的车多了以后,处级干部出差、甚至科级干部出差,都可能开个车去。所以经济发展了,财政收入增加了以后,公车的数量就多了。
在影响上看,不仅仅是给政府带来大量的车辆开支,更是带来了社会形象的损失。
热点四:公车改革是否是默认特权?
孙继业:不是说认可了特权。实际上这些领导都有车,有车并不一定叫专车,省部级可以配专车,其他领导不是说不让配车,而是可以有工作用车,是有编制的。车改以后,可能不是说合法化了,而是取消了它的固定用车。这样更加公平。
叶青:有的地方为了支持本地汽车产业的发展,把本地设计的车尽可能通过政府采购作为工作用车,所以造成了每个单位的车可能都会超过编制。进行公车改革,不是说从法律上承认特权。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公务员的一些待遇要做适当的调整,我就觉得应该把交通费作为公务员的收入的一部分。
热点五:车改最核心、要害的东西包括哪些内容?
叶青:第一,将交通费纳入公务员工资,确定哪一级的官员应该给他多少交通费。第二,具体的方案。政府把公车集中按需分配;每个厅局可留三到五部车,厅长自己用一部,其他的几部车用于接待;通过给公车安装GPS、设置特殊车牌等方法进行监督。
孙继业: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快调研,尽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公车改革指导意见,防止车改“走样”。各地可以先搞试点,再逐步推行,积极稳妥地推行公车改革。
热点六:这个阶段的公车改革最大的阻力和推动力分别是什么?
叶青:阻力在于官员已经把配车当做了一种待遇,因为级别的上升,它总是体现在一定方面。再就是安全问题,官员们觉得自己开车远不如司机开车安全。
我觉得公车应该是一个很简单的制度,也是不应该花这么多钱的。对它的改革,理论上的推动,实际上的推动,应该是比较有效的。
孙继业:就是领导的认识和观念问题,车改不是没办法,关键是没有决心,车改首先要改变观念。比方我们说的“小轿车”这个名称,它在国外就不叫小轿车,英语就叫car,翻译过来就是小汽车,它没有轿的意思。为什么叫轿车?过去的官员出门,武官骑马,文官坐轿。后来因为汽车引进以后,首先是官员坐上车了,所以后来翻译的时候,就有了一个中国特色,就叫“轿车”,它就成为一种身份、地位和待遇的象征。
“公车改革”影响最大的利益群体,就是领导阶层。所以公车改革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处在不同的位置上,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这种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
热点七:周围的人怎么评价公车改革?
孙继业:我在2005年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规范和加快公务用车管理的建议,当时会后有50多家新闻媒体转发,社会反响比较大。就是从新闻媒体来看,他们是从舆论的角度来看是支持的。从身边的普通工作人员来说,也是欢迎的。
叶青:我研究车改有15年了,其中自己实践的就有8年。改的结果很明显,每年大概可以节约8万块钱。在湖北或者在省直机关,在我们那里,大家对我这个模式都慢慢接受,而且也带动了一些同志。我不是很纯粹的官员,本身就是做研究的。所以大家也可以理解,很多创新可能就是从我们这些没有后顾之忧的人这里开始的。
热点八:公车问题彻底解决了会是个什么样的理想状态?
叶青:我觉得我们和谐社会干群关系通过车改,都会达到一定的效果。我就有一个观点:车改之后,可以治理一些城市的堵车。公车不仅仅是一个钱的问题,不仅仅是形象的问题,还涉及到资源、环境的一些节约。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