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记:2.4亿人的心语和诉求

2011-03-02 21:04:00    作者:余晓洁 孙奕 华春雨 崔清新   来源:新华网  

他们是普通的“草根”,出生在农村,因贫穷而辍学,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洪流背起行囊涌入陌生的城市;

  两会倒计时:带来2.4亿人的心语和诉求——三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履职记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 余晓洁 孙奕 华春雨 崔清新)他们是普通的“草根”,出生在农村,因贫穷而辍学,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洪流背起行囊涌入陌生的城市;

  他们是耀眼的“达人”,倔强不认输,凭一股子干劲,从最不起眼的活干起直至行使神圣的议政权力。

  四年来每个春天里,三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走进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带来2.4亿农民工的心语和诉求。

  胡小燕:佛山市三水区新明珠陶瓷集团销售经理

  【座右铭】身不在男儿列,心比男儿烈。

  【奋斗史】1998年,为了还债,24岁的胡小燕含泪抛下一对熟睡中的双胞胎女儿,走出四川武胜,坐了38个小时绿皮火车来到广东。最初半年她找不到工作,后陆续干过电子厂流水线工、窑土工,自学过陶瓷印花、淋釉。

  “三伏天窑口60多度,她脖子上痱子烤化了,流出的脓血把衣领粘得紧紧的。搬砖、分砖,手烫出好多血泡。”小燕的妹妹说。

  2005年,被提拔为车间副主任。2007年,被佛山市评为“十佳外来工”。2009年底落户佛山,母女团圆。2010年11月,亚运火炬佛山站传递中跑第一棒。

  【履职记】“人不是生来就会‘代表’,我一点一滴边学边做。”2008年1月,胡小燕通过无记名投票成为我国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3月5日,人民大会堂28排90号座位上,她认真听温总理作报告,把关于农民工的内容全做了标记。7日,总理来到广东代表团,总理慈祥的目光让她忘记紧张,提出“优化农民工生活与技能环境”和“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等建议,赢得表扬。

  2009年,在人大系统组织下,她5次到外省实地考察,10多次参加各级人大会议和培训。通过调研、网络、电话等渠道,收集农民工诉求,归纳形成建议。

  “不是说有困难找我就直接解决了。我有过无力感,但坚持着。我愿意当好民意的‘桥梁’。”信息公开后她没有换手机号,“电话那头的故事,总能在我身上或身边找到影子。”

  2010年,胡小燕提出“农民工逐步享受市民待遇”的建议。“希望更多人像我这样,通过不懈努力融入城市,享受跟城里人一样的待遇。”

  2011年,小燕又关注农民工子女入学和空巢老人等问题。

魏鹏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