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信评首遭下调引国际动荡 中国应谋长策

2011-08-09 09:58:00     作者: 查文晔 王建华    来源: 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美国国债 美国经济 收益率波动 中国股市 美国股市
[提要] 标准普尔北京时间8月6日(上周六)宣布史上首次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后,由于时差原因亚洲、大洋洲市场8日(本周一)先行剧烈动荡,恐慌和避险情绪浓厚。

  新华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查文晔 王建华)标准普尔北京时间8月6日(上周六)宣布史上首次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后,由于时差原因亚洲、大洋洲市场8日(本周一)先行剧烈动荡,恐慌和避险情绪浓厚。

  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内地、台湾、香港等股市8日均大幅度下跌。其中,上证综合指数创下今年以来新低。

  另外,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普遍下跌,走弱之势进一步加深。由于亚洲避险资金持续涌入黄金市场,国际金价亦创出历史新高。

  北京的分析人士表示,从短期来看,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引发的全球市场动荡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总体上仍在可控范围内,但从长期来看,美国、欧洲债务危机迟迟未得到缓解,经济重陷衰退的可能性日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觑。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记者表示,仅就中国股市来说,它是由中国经济基本面、上市公司表现以及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综合决定,国际外围因素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更多是心理层面。

  他指出,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以及引发的市场动荡表明,全球投资者对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宏观预期产生了悲观变化,对美国政府制定政策与管理经济的能力产生了巨大怀疑。

  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可能重陷衰退的担忧早已有表现。上周四,美国股市出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跌幅,周五跌势持续,周日股指期货大跌。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除了标普下调美国信评等级因素影响,8日的亚洲股市大跌更多的是延续了上周美股的下跌惯性,从而形成技术性惯性恐慌。

  已经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正在极度放缓,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仅为1.3%,而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大幅修正下调至0.4%;7月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跌至50.9,制造业新订单额创下2009年6月来新低。

  据高盛公司预测,美国经济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重陷衰退。而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原局长、现任该机构景气循环时间委员会成员的费德斯坦预测美国经济二次衰退的可能性高达50%。

  市场普遍担心,信用评级遭下调、经济复苏乏力以及为应对当前危机而可能提前释放的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将使美元长期持续贬值,美元资产严重“缩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严重拖累世界经济。

  赵锡军认为,美国主权债务评级首次被下调使中国外汇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包括美国国债价格和收益率波动风险,以及“不能排除”的信用风险。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达3.2万亿美元。据估计,美元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在三分之二左右,其中包括购买的1.15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约占美元外汇储备的一半,其余主要是机构债券和股票权益等。

  赵锡军表示,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步伐一定要切实加快,以分散风险。另外,对于可能出现的美国国债违约风险,中国等美国国债海外持有者应该联合向美国国会和政府施压,要求其对国债信用作出可靠担保。

  信用评级首被下调给美国政客敲响了警钟,如果民主、共和两党今后再为各自的政治利益而不愿为投资者营造稳定和可期的市场环境,政治危机还会引爆更广泛的经济社会危机。

  与其说当前美国国债仍然相对是世界上最为安全的投资品,不如说由于缺乏大规模的可替代它的安全投资工具,当前美国国债只是危险性相对还不是最大的大容量投资品。

  谭雅玲表示,无论是黄金,还是AAA评级未受威胁的企业和国家发行的债券,其容量和深度均尚难匹敌美国国债以及美国联邦机构担保的债券,“当前,用大量美元购买美国国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标普宣布下调美国主权债务评级后,西方7国领导人进行了密集的电话磋商,力图发出明确信号,稳定市场信心。据西方分析人士表示,7国领导人很可能会通过进一步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来缓解此次危机。

  谭雅玲说,这很可能造成全球流动性进一步泛滥,超过世界经济体系的正常承受能力。其中,美国将通过美元贬值进一步扩张全球市场份额,进而兜售美国国债,而缺乏制度稳定性的发展中国家将失去财富。

  她认为,中国不仅应在外汇储备币种上多元化,也应在外汇储备投资主体上多元化。

见习编辑刘宇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