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9 09:46:00 我要评论
李晓明 陈叶军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我们不能忘记一项基础性工程,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首先要求经典著作文本的中国化。正是中国的翻译家——中国的“普罗米修斯”近百年不懈地努力,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资源、理论基础、源头活水。
7月28日下午,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为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从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事业的角度,对党的理论创新进行了探索。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会面的“机缘巧合”
——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只是传入中国的诸多理论和思潮中的一种,而中国共产党也只是当时各种政党组织中的一个政党。追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究竟是什么机缘巧合,让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会面?
衣俊卿表示,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会面具有历史意义,它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会面的这种机缘巧合,源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特殊的理论力量。第二个方面,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特殊的理论自觉。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创造的伟大理论——以人类解放为宗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从欧洲向世界各地传播,从理论走向实践的。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传到了古老的华夏大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至少有三个渠道:日本渠道、法国渠道、俄国渠道。这三个渠道,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的强大力量。
然而,一种理论要有力量,还必须有一个很重要的载体,那就是践行、传播它的主体。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源于她不同其它政党和组织的特殊性——一种高度的理论自觉。从一开始,她就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站在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高度,寻求最先进的理论,以改变现实的中国社会。
“所以,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的会面,真正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选择。看起来有偶然性,实际上有很深刻的必然性”,衣俊卿说。
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源于马克思主义阐释世界的理论力量与其改造世界的实践力量
衣俊卿说,我们年轻的共产党人,一开始就有特殊的理论自觉,她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经验教训的一种总结。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面临救亡图存的困境。而此时,一直让我们中华民族深感骄傲的、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它赶不上急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体系的急速扩张。传统文化式微,必须进行根本的转变,否则难以适应这个新时代的要求,难以真正拯救中华民族。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在不断地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而抗争,但是终究由于缺少先进的理论指导而失败。
此时,中国传统文化又无法作为国人安身立命的支柱,难以给国人提供一种精神文化支撑。
所以,必须寻找一种最先进的理论。
当时传入中国的各种各样思潮中,只有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展示着一种理论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一种实践的力量。
所谓理论的力量,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能给人类社会提供未来的世界图景,确实是很有说服力。因为它把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这种追求与价值关怀,同它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紧密结合起来。所以,它有很强的逻辑力量,能征服人,这是一种理论的力量。
同时,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显现出实践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正在变革一个旧世界,这是其它理论所不具有的一种品格。
所以,我们年轻的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近代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作为自己一直坚持不变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道门槛
——马列经典著作编译事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
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这显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道门坎在哪里?首先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是什么?
毛泽东说:如果没有翻译工作者的努力,中国哪晓得什么是马列主义?
衣俊卿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道门槛,就是马列经典著作的编译事业。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在文化模式、思维方式和语言体系上,同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之间是有差距的。怎样让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最先进的理论转化成我们能读得懂,而且能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下生长起来的理论,这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事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首先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的中国化。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献本身浩瀚如海;另一方面,编译事业也有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新资料、新文献的出现,编译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会为理论创新提供重要的资源。
所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事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它同我们党领导的伟大实践的实践活水不断地交汇,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重要源泉。
“从党的90年历程来看,我们党的理论为什么那么扎实?这不是偶然的,与我党从成立开始就一直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这项基础性工作息息相关的。”衣俊卿说。
马克思主义强有力的出场
——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磁场源于批判性透彻性科学性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如何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阐释力和历史命运?
回顾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从欧洲向世界各地传播,推动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影响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独立、民族解放运动。同时,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本身的发展也有巨大影响。资本主义遇到的很多问题,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而不得不进行某些自我修正,这本身也是一种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不是那种很具体的某一个专门领域的知识,不是给某些具体历史事件开药方的理论,而是一个立足于比较宏大的历史尺度上,关注人类命运,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论。它往往在人类发展最困难、最关键的时期会不断出场。
回顾20世纪的历史,一方面总有人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恰恰是每到历史发展的一些重大转折时期,每当人类发展遇到危机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又出场了,而且是强有力的出场。
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行动指南,是对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状况的判断,是如何把握人类社会的一些方法论。
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它的力量体现在哪?当一个社会不公平的时候,比如资本主义的统治导致阶级冲突、阶级压迫的时候,它能够以一种批判性力量强有力地出场;当人类历史处于迷茫、彷徨的时候,它能够以一种很透彻的理论视野来给我们指明方向;当人类社会遇到重大危机的时候,它能够以一种科学的遇见力,清醒地判断危机的症结所在,给人类找出走出危机的路径。
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行动指南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意义
——在全球视野的多维的比较中深化中国经验的研究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中国化、大众化并列起来,我们一般称为马克思主义“三化”。为什么我们党在这个时候要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衣俊卿指出,这有着一种特殊的意义。因为人类进入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一些重大的时代问题,诸如人类发展问题、安全问题、生存问题、资源问题、民生问题等等。中国的问题和世界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在这种复杂情况下,我们提出强调时代化的课题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在比较大的历史尺度上来关照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此外,马克思主义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马克思、恩格斯都不是书斋里的理论家,不是构想一个逻辑非常严谨、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他们所有的著作几乎都是在批判性思考他们那个时代人类所处的困境,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解答重大历史问题,从而表述出自己思想理论体系。所以,不要轻易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体的、不变的理论结论来看待,而是把它放到那个历史背景中去把握,再来对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世情、国情、党情进行分析,就会得到更多的启示。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怎样利用好经济全球化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又怎么样避免这些风险。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显得任务艰巨,同时也意义巨大。此时,不是套用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和几个结论就可以解释的,它需要我们做更多、更细致、更深刻的分析。
多读一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学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问题的方法,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回到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阐述理论的历史语境,这样才能理解他们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并解决了什么样的历史问题,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方法论和战略思维。
回到当代中国现实,面对当今的时代问题,中国的成功具有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理论意义。在今天的形势下,如何怎么解读和总结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经验?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探索具有什么样的战略意义?
如何从理论上去把握中国道路、中国经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个维度应该构成对于中国经验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概括。如果在这几个基本维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提炼,不仅有助于推动我们的实践更健康的发展,对于理论创新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理论工作者有责任按照总书记概括的框架,对中国道路、中国经验进行更多探索。要在全球视野中进行多维的比较,深化对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研究。在人类社会发展多样性道路的探索上,要拓宽我们的视野,不仅要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要总结中国的经验,同时还要关注更多的经济体。我们原来的研究,往往有某种片面性。如果以更多国家的发展道路、发展经验做参照,我们就能够更深刻地领会到中国经验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特色在哪,中国经验对人类的贡献在哪,面临的问题在哪。当然,这对中国成功经验的总结是更高层次的,需要一种理论的理解力和穿透力。
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所构成的中国经验,不仅对中国有意义,而且对人类也有贡献。中国经验证明了人类社会不可能都完全按照一个模式、一个道路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逻辑和当代价值
——中国的“普罗米修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贡献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过程中,如何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真正与时代、与现实对话,寻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逻辑和当代价值?
时下,存在一种现象,即通过对某些具体概念、词汇、术语的翻译,以求解决现实问题的现成答案。这种功利性的“淘宝式”方法,固然在一定场合具有某种功效。但是,对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最根本的是要寻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和思想力量中的现实逻辑与当代价值。
衣俊卿表示,我们这个时代的节奏比较快,信息更新及时,这是时代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需要更扎实的工作,而不能仅靠短平快的快捷方式去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淘宝”,否则就会带来教条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危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翻译家群体,他们就像希腊神话中为人类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前仆后继,始终走在前列。
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所翻译的经典著作文本不但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所表达的思想理论观点具有全面性和可靠性,能够有效防止这种“淘宝式”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或实用主义的做法,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中国的“普罗米修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起的重大历史贡献,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保证理论立场的坚定和理论基础的牢固。20世纪是一个世界历史风云变幻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不动摇,与他们通过系统的经典著作编译成果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中国的实际有机结合密不可分。
二是推动理论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和全面。编译著作具有可靠文本依据的扎实的理论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本身的创新,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毫无疑问,目前中国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学术研究体系,乃至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不可分。
三是有助于理论传播和宣传教育的广泛深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百年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成果的普及化和大众化,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结构,引发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诉求、世界图景、历史理解、社会心理、性格结构、话语体系等方面全方位的变革,在文化层面上深刻地推动了文化的现代化,即人自身的现代化进程。
结语
——火热的时代需要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理论
“理论给常人的印象中总是板着面孔,很抽象,很生涩,很枯燥。其实理论不是这样的。真正有生命力、有解释力的理论,它是活生生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的理论从来都是活生生的理论,而不是抽象的教条。”衣俊卿说。
“今天我们面临一个火热的时代,我们同样需要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理论。”我有一个信心,我们的理论能够真正走入广大党员干部生活中,走入平民百姓中。而且这不是你的生活奢侈品,不是可有可无的。生活在这样一个高度复杂的经济全球化世界,我们要把握机遇、避免风险。中国要发展,社会要和谐,不仅是领导干部应该掌握这些理论,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都需要一种理论的悟性、理论的理解力。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立于不败。”衣俊卿说。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