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1专题汇总 > 青岛1891 > 原点

写在青岛建置120周年之际

2011-06-15 17:10: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对于青岛这个一直安卧在胶州湾畔,不知沉睡了多少年的小渔村来说,历史的脚步在走到1891年6月14日这一天时,突然快了起来。从这天起,青岛设防,设总兵衙门,瞬时成为海防重镇。从此,青岛被激活,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在北纬35°的大陆东岸,而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最适宜城市生长、人民生活的天赋宝地,是世人瞩目的焦点。
    120年,两个甲子的轮回。

    对于青岛这个一直安卧在胶州湾畔,不知沉睡了多少年的小渔村来说,历史的脚步在走到1891年6月14日这一天时,突然快了起来。从这天起,青岛设防,设总兵衙门,瞬时成为海防重镇。从此,青岛被激活,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在北纬35°的大陆东岸,而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最适宜城市生长、人民生活的天赋宝地,是世人瞩目的焦点。

    正因如此 ,青岛,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它的不凡与脱俗,注定了它极其独特、让人百感交集的历史角色。

    说年龄,它实在太年轻。相比动辄数千年历史沉淀的国内其他城市,年仅120岁的青岛,的确不够丰满,不够厚重古朴。

    看经历,它又太丰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洗礼的青岛,经历了德日殖民统治的青岛,经历了五四风云激荡的青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整个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史一个缩影。在这短短的 120个春秋里,青岛承载了太多的喜乐哀愁、世事变幻,有着与其年龄不大相符的老成和沧桑。

    谈文化,它更是中国最年轻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西文化荟萃之地。特别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青岛,众多名人名家齐聚此处,一时间文化繁荣,蔚为大观,一部部影响深远的小说、剧本在这里诞生,风靡全国,为青岛积淀下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观环境,这座与海相偎依的海滨城市,竟也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粗犷与豪迈,山海相依,城山一体,非常罕见。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已然成为青岛独有的符号,向世人淋漓尽致地展现着青岛这浑然一体的美。海岸旖旎,山势雄奇,加上这温暖湿润的气候,大自然是如此厚爱青岛,以至于在不少游客眼中,青岛美得甚至有些异样、有些张扬。

    论地位,它不仅曾是德日抢夺中国的桥头堡,也曾是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特别市;是素有“上青天”之称的三大纺织工业重镇之一,也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国家计划单列市;如今,它又成为国家建设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引领着人类迈向海洋世纪的潮流。正值青春年少的青岛,不论在什么时代,却总是能立于潮头,实在让人称奇。

    如此复杂多变的历史境遇,造就了青岛独特的城市性格。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殖民半殖民历史,给青岛涂抹上了一层浓厚的外来文化色彩,现代工业化大生产和西方文艺复兴人本精神的双重影响,更让青岛形成了自己的海派文化和平民性格——开放、包容、勇敢和创新。

    这种独特的城市性格,深深滋养了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见惯了大世面的青岛人,是自信“洋气”的,是开放勇敢的,无论走到哪个城市,绝对是啥也不怵,自我介绍时,一句响亮的“我是青岛人”,倍有面子。在一些初到青岛的人眼中,某些青岛人甚至有点傲,有点排外。其实,这群口中三句不离“我们青岛如何如何的人”,纵使有点狭隘甚至是偏执,那也是出自骨子里对青岛的爱,对身为青岛人的骄傲。

    这份爱和骄傲,驱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去重温去倾听这座年轻城市的历史。它如此的年轻,年轻到我们可以轻易穿透历史的烟云,最真实地触摸到那些城市成长的脉络。往事并不如烟,大量的文字和影像资料,都向我们展示着青岛不同寻常的过往,翻过一张又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黄包车夫的殷勤,外国水兵的狂放,胶济铁路工人的辛劳,时髦女郎的妖娆,都被牢牢定格,诉说着早期青岛的点点滴滴。那一座座风格各异、富有异国情调的建筑,更是凝固了的历史。透过这些冰冷的花岗岩建筑,即便有了百年的变迁,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历史的体温,感受着岛城殖民时期的繁华。

    对这段轮番被殖民的历史,对殖民者留下的种种印迹,青岛人的感情是复杂的。在一定程度上,这段屈辱的被殖民经历,恰恰奠定了青岛的城市发展的最初基础,构造了城市的基本轮廓。正如青岛啤酒的诞生一样,百年前引自欧陆的大麦种子,播下了最初的苦涩却迎来了沉甸甸的收获。当然,对于今天的大多数青岛人来说,早期的青岛,已然只是海雾中的嫣然一笑。如今,风姿绰约的青岛在一次次的蝶变中,已然日渐成长为一座年轻、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有性格的城市才有魅力,有胆识的人民才有创造。作为一座建置仅120年的青春之城,青岛以及青岛人民,更是有着与年轻人一样的热情与活力,有着挑战权威、创新创造的胆识和勇气 。800多万青岛人民,正是继承与发扬了这种城市性格,不断创造创新,用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洗尽了殖民的屈辱,并将那段历史和历史留下的印迹,珍惜珍藏起来。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 30多年里,青岛以其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以其勇于创新的胆识,始终屹立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潮头,创造了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青岛现象”。我们看到,“青啤、海尔、海信、双星、澳柯玛”等五朵金花次第绽放,青岛荣膺“品牌之都”的殊荣。我们看到,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诸多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中,青岛独辟蹊径,通过政府搬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施“东部大开发”,十年崛起一座新城。

    进入新世纪以来,青岛的城市发展更有了新突破。“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推进,让青岛立于科学发展的潮头;奥帆赛的成功举办,让青岛成为名副其实的“帆船之都”,昂首阔步走向世界;“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发展战略的提出,更是为城市层次的跃升,为青岛今后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目标,使青岛成为创建国际大都市浪潮的领跑者。

    如果把近代以来历史长河中的重大事件,比作一朵朵不甘寂寞的浪花,我们就会发现,青岛这座年轻的城市,总是恰到好处地踩在浪尖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无论何时,无论是做为“德国海外殖民地的样板城市”、还是做为改革开放的先锋队,青岛这座城市,总是以一种勇敢、超前的姿态,劈波斩浪,立于时代的潮头,展现着自己最独特的城市性格。这,或许就是我们认识百年青岛、解读百年青岛的关键密码。

见习编辑张艳

editor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