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以“五个意识”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活动

2011-09-15 11:27:00     作者:    来源: 中国山东省委宣传部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三个一切 群众路线 泰安市
[提要] 在“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中,泰安市按照省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要求,以“五个意识”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活动。
  在“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中,泰安市按照省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要求,以“五个意识”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活动。
  强化五种意识,立足高点求突破
  一是重点意识。把教育活动作为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列出工作任务表,突出抓好领导干部上党课、“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三问于民”意见建议公开征集、创新服务群众机制建设等重点项目。对每一个重点项目都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定任务、定指标、定时限、定责任人,实行半月一调度,确保高标准实施,高效能落实。
  二是量化意识。将领导干部上党课、“三问于民”活动、征文演讲比赛、服务群众创新奖评选等各项工作任务全部量化,每名宣传文化干部都根据自身职责和能力,承担不同的任务。在“三问于民”活动中,每个人至少要上门走访5名群众,并把走访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到活动办公室,完成情况将作为活动结束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
  三是特色意识。把教育活动作为宣传文化工作的特色品牌来抓,“统一动作”力求高质量、高标准,“自选动作”重在有特色、有水平。在领导干部上党课活动中,市委宣传部实行每周一课制,科长以上人员轮流上讲台谈体会谈观点。
  四是精品意识。全市宣传文化系统结合“四查四看”活动,认真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利用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根据群众的要求,围绕打造精品目标,制定完善整改措施,力求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活动、每一件作品都打造成精品。
  五是服务意识。结合“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活动,宣传干部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工作定位和目标,工作更接地气,更具针对性,更得群众心。新闻工作者更多地把镜头对准了基层群众,关注群众、关注民生的新闻报道明显增多。截至目前,《泰安日报》已刊发各类下基层稿件40多篇,记者足迹遍及6个县市区的50多个乡镇村。文艺工作者放下架子,主动深入到社区、深入到群众中间,创作表演节目。仅8月份,就举办消夏晚会160多场,深受群众欢迎。
  二、改进方式方法,立足实效抓落实
  1、以“四个结合”促学习。一是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结合。由各单位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系统学,做到真学真懂。同时,以科室或支部为单位分散学习,认真学习有关论述,通读规定篇目。二是领导领学与党员自学结合。领导带头学,市县两级宣传部长率先垂范,全部为本单位中层以上干部上了一堂专题党课。市委宣传部部领导班子轮流为干部上一次党课。三是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设群众路线主题教育专栏,为党员干部提供快捷、灵活的互动交流平台。四是请进来讲与走下去学结合。一方面,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另一方面,结合创先争优、干部包村等活动,组织宣传骨干到基层向群众学习。
  2、重点抓好五个活动。一是“把脉问诊、断病除根”活动。通过调研走访、征求意见、自我诊断,找准宣传文化工作的“短板”,摸准思想上的“病根”,以对症下药。泰山区对查找出的作风漂浮、工作标准低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了整改措施。二是“到群众中去”走基层活动。全市宣传骨干带着五项任务走基层,上门向群众学习,上门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上门给群众送文化,上门为群众解疑释惑,上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三是宣传文化系统基层大调研活动。宣传文化系统全体人员每人走访5户以上家庭,每人至少形成一篇调研报告。目前,泰山区、宁阳县宣传部已收到调研报告90多篇。四是“幸福e家园”网络文化进社区(农村)活动。宣传干部在岱岳区道朗村等网络用户比较多的村庄,面对面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根据群众要求,开设了“左邻右舍”、“说说道道”、“人物风采”“网上读报”、“娱乐天地”等板块,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村级网页。五是“菜单式”文化服务活动。通过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根据群众“胃口”订制“菜谱”。东平县根据群众需求,在全县开展了数字电影进乡村活动,已放映数字化农村电影5696场。
  3、确立高效推进机制。明确提出了“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的要求,把教育活动具体分解成项目,每个项目都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每半月调度一次活动进展情况。
高娜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